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昌吉書畫揭開《庭州記憶》

來源: 2006-11-18
8月18日,“《庭州記憶》·昌吉州首屆美術、書法作品及文獻展覽”開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展覽的作品全部出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活躍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美術界的藝術家之手。 
     “藝術隨時運、無日不起新”,打開那個塵封的年代,無數(shù)的庭州記憶令人感動。在29位藝術家的120多幅作品中,1953年以前的有40余幅,其余大多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影響的作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那個年代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作品有周殿鰲創(chuàng)作并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的國畫《雨后青山別有情》,有創(chuàng)下當年新疆年畫發(fā)行之最、吳立中創(chuàng)作的《最美的歌兒獻給毛主席》,有1964年曾參展國際青年藝術節(jié)、陳克新創(chuàng)作的《中華兒女》,還有已故畫家連峰的幾幅作品是平生第一次示人。在藝術界尚存許多浮躁的今天,依然可以看出藝術家們當年的政治熱情和生活熱情。 
     據(jù)昌吉州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褚懷林介紹,經(jīng)過幾代藝術家的共同努力,美術、書法已經(jīng)成為昌吉州的文化品牌,舉辦這樣的展覽在昌吉還是第一次。作者大多年逾古稀,有的移居內(nèi)地,有的旅居國外,為了更加全面地彰顯老藝術家的藝術魅力,昌吉州檔案局和文聯(lián)出資16萬元,從今年2月份開始,就派出專人著手收集整理作品,并編輯出版大型畫冊《庭州記憶》。 
     新疆藝術學院教授史曉明看了這些作品稱,作品不僅有它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它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把一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以文獻的形式保留下來,供后人去欣賞、去了解,給人們留下一些啟迪和思考,對新疆來說具有示范作用,對新疆的當代美術有推動意義。(來源:新疆經(jīng)濟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