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亞洲兩大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與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與主辦的2006年重要藝術大展“書法至寶”11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此次大展中,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秘藏日本皇宮千年之久的中國書圣王羲之的《喪亂帖》,這幅被稱為“右軍真面目”的書法珍品在東京展出后,將于今年3月在上海博物館與觀眾見面,漂泊日本1300多年的《喪亂帖》將首次回到故鄉(xiāng)“省親”。
190件中日歷代名家珍品
在東京展出的中日歷代名家書法作品特別展“書法至寶———日本與中國”由東京國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朝日新聞社、朝日電視臺聯(lián)合主辦。中日歷代名家書法作品齊聚一堂,規(guī)模空前。盡管當天并非節(jié)假日,但是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很多展品前排起了長龍,人們聚精會神地鑒賞作品,隊伍移動異常緩慢。
被日本尊為國寶的王羲之作品《喪亂帖》
展出的190件作品包括上海博物館提供的展品、日本皇室歷代傳承的國寶以及各博物館的收藏。上海博物館的展品包括商代的甲骨文、鐘鼎文、先秦的石鼓文以及東晉、唐宋元明清各時期書法大家的作品,其中既有王獻之創(chuàng)作的《鴨頭丸帖》,也有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趙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鄭板橋等的大作,更有被譽為“法帖之祖”的《淳化閣帖》最早的善本。
這次展出的日本書法家作品則跨越飛鳥時代到江戶時代,包括圣德太子的《法華義疏》、空海的《風信帖》、橘逸勢的《伊都內(nèi)親王愿文》、藤原定家的《更級日記》等多幅國寶級作品。展品中還包括了平安時代的紀貫之、藤原公任等創(chuàng)作的多幅平假名作品。
書法是東方最美的藝術之一,中國歷代書法家的作品深受日本人民的珍視和敬仰,中國書法藝術在日本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fā)揚。目前,日本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普遍開設“書道”課,習字范圍廣泛,可以是漢字,也可以是假名,還可以混合使用二者。全國每年都要舉行各種形式和規(guī)模的書道比賽,更加促進了人們學習書法的熱情。
日本收藏千年的墨跡
展品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流傳到日本的中國“書圣”王羲之的作品《喪亂帖》和《孔侍中帖》?!秵蕘y帖》是奈良時代于唐代傳入日本的,一直為日本皇室收藏,有專家考證說是唐朝大和尚鑒真東渡日本時帶去的;《孔侍中帖》則由東京前田育德會收藏,也被列為日本國寶。
《喪亂帖》為行草墨跡,白麻紙,縱28.7厘米,橫63厘米。共八行,全文如下:“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贝颂从沉藛蕘y時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緒。學者韓玉濤《王羲之〈喪亂帖〉考評》一文曾稱此帖有多處不可及,如字勢雄強,是右軍真面目,是真正的右軍風骨,《喪亂帖》又兼?zhèn)湫蹚姾蛻K淡之美,表現(xiàn)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過程。因此,《喪亂帖》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遠勝《神龍本蘭亭序》。
原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生前曾表示,王羲之的字,唐代時還有3000多幅,如今僅存世的20多幅,幾乎都被證明是后人摹本,因為都能看到勾描填墨的痕跡,《喪亂帖》最有晉時的筆風古意,又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件而真摹難辨。如果書圣尚有一幅真跡存世,也許就是《喪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