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場上不斷上演“當代藝術神話”
來源:
2006-11-18
鑲滿各類寶石的古典家具、精致優(yōu)雅的古典瓷器、19世紀以前的古典大師油畫……這些都曾經(jīng)是英國藝術品市場上的熱門拍品———只有它們才是藝術品市場上的明星,并不斷受到收藏家與博物館的追逐。但僅僅是短短的幾年時間,英國藝術品市場卻悄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藏家們對當代藝術品的熱情正在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潛力異常巨大 自1998年皮諾特成為佳士得(christie's,又譯克里斯蒂)最大股東并開設當代藝術品專場后,英國的當代藝術品市場就開始風生水起。如今的英國當代藝術市場早已從10年前的無所作為發(fā)展到每年5億英鎊的總成交量,拍賣場地也從倫敦擴展到紐約,并逐漸在全世界爆發(fā)一股當代藝術熱潮。 由英國藝術委員會出版的報告《市場探究》(marketmatter)中指出,當代藝術品的初次拍賣是異常重要的,并把此稱為“初級市場”(primarymarker),報告認為每年英國藝術品市場“初級市場”的升值潛力在3.5億英鎊。 英國收藏家沙奇近日以625萬英鎊的天價賣出當代藝術家達明·赫斯特的鯊魚雕塑,該價格創(chuàng)下了在世藝術家作品的最高價,而這件作品是沙奇于1991年以5萬英鎊購入的。 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與那些年長收藏家偏愛19世紀以前藝術品不同的是,英國一些年輕的收藏家雖然通過繼承擁有眾多古典藝術品,但他們更偏愛購買自上世紀90年代崛起的當代藝術作品,因為它們代表著時尚與先鋒。 2004年秋天舉行的倫敦弗雷茲藝術交易會(friezeartfair)總成交額超過2600萬英鎊,其中,達明·赫斯特的系列藝術品“藥丸餐廳”就拍得1100萬英鎊。 一名收藏家以3萬英鎊價格購入翠西·艾明(traceyemin)的作品,這件作品僅在一個氖制的燈管中拼寫出“親吻我的靈魂”(kissmysoul)的字樣。事實上,3萬英鎊在英國拍賣市場上完全可以購買到17世紀的風景畫或那些18世紀的精美古典家具。 一名業(yè)內人士稱:“整個英國藝術品市場的購買階級已經(jīng)起了很大的變化。許多藝術品市場上的收藏家都是一些年輕人,許多都是從事金融行業(yè),他們不喜歡那些傳統(tǒng)的繪畫以及古老的裝飾品,而是更傾向于那些具有現(xiàn)代感的藝術品。”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古董家具或者古典大師的架上繪畫仍然位于藝術品市場的最高端,但是這些藝術品的總體需求量和價格卻呈下滑趨勢。以18-19世紀的古典家具為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2004年上半年其總成交額比此前下降23%,價格下降30%,交易總量也呈下滑趨勢。 海外買家唱主角 盡管英國年輕收藏家熱衷于購買當代藝術品,然而他們是不是英國當代藝術品市場“金錢游戲”的主角呢?《市場探究》認為,真正的主角是100多個國際收藏家或博物館,他們大多并非來自英國本土,而是集中在亞洲、中東地區(qū)、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大多數(shù)英國人其實更青睞那些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藝術品。 英國藝術委員會曾經(jīng)在全英國范圍內作了一個抽樣調查,該調查共有6141個樣本,該調查表明:27%的人會考慮購買藝術品的真跡,而在可能購買藝術品的人群中只有不到1%的人會去購買先鋒藝術家的作品。而在弗雷茲藝術品市場上的交易情況也表明,大多購買者均來自海外。 該報告還認為:“目前對當代藝術品市場不能作太高的估計,在倫敦以外的當代藝術市場仍然不是非常發(fā)達。而倫敦雖然擁有許多杰出的當代藝術家和畫商,但卻缺少當代藝術品的收藏家?!保|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