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春節(jié)后第一個周末,pick一個展覽去看看!

來源:99藝術網(wǎng) 作者:Eucalyptus 2022-02-14

復工一個禮拜

美術館畫廊們已陸續(xù)開門迎客

我們整理了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

多地的精彩展覽;

有些展覽的熱度從節(jié)前持續(xù)至今

有些已臨近尾聲

還有一些即將開幕的展覽;

節(jié)后第一個周末

@你的伙伴

一起去看展吧!

大師與經(jīng)典

(值得二刷)

成為安迪·沃霍爾

上海 UCCA Edge

截止至2022年3月6號

“成為安迪·沃霍爾”

↑(點擊查看更多展覽細節(jié))

 

首展于2021年在北京UCCA展出

隨后巡展至上海

這是安迪·沃霍爾藝術生涯

于中國的首次全景式呈現(xiàn)。

從早年的繪畫與商業(yè)插畫

著名的絲網(wǎng)肖像和實驗電影;

到晚年向抽象和概念藝術的轉變

展覽呈現(xiàn)了他藝術生涯的各個階段。

展覽以五個章節(jié)展開

通過對沃霍爾藝術生涯各階段具有代表性

和并不廣為人知的作品呈現(xiàn)

(涵蓋繪畫、攝影和電影等媒介近400件作品)

充分展現(xiàn)了沃霍爾多元跨界實踐

和“復制”創(chuàng)作方式對視覺藝術發(fā)展的影響。

“每個人都能當上十五分鐘的名人”

——安迪·沃霍爾

荒木經(jīng)惟、菅木志雄聯(lián)展《物景之律》

深圳 摩天輪畫廊

持續(xù)至2022年02月28日(即將結束)

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荒木經(jīng)惟和菅木志雄

早期及近期的經(jīng)典系列創(chuàng)作在此呈現(xiàn)

荒木經(jīng)惟的“EROTOS”與“AKTTOKYO”

系列銀鹽照片和寶麗來花卉作品;

菅木志雄帶來了1970年代紙本作品

及1990年代至2000年初期重要的裝置作品。

物與景這些可能微小或龐大的存在

是兩位藝術家作品中反復的主題,

也是作為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之間

相互聯(lián)系的象征。

物與景雖必然是固體的形式,

卻是啟發(fā)我們重新想像虛空形式的入口。

不完美 加埃塔諾·佩謝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持續(xù)至2022年2月27日(即將結束)

設計大師、藝術家加埃塔諾·佩謝

最大的魔力在于他擅于將作品擬人化

深邃與童真并存

他反對標準、僵化的設計

主張多樣化的“不完美”

佩謝50多年來的創(chuàng)作

橫跨藝術、設計與建筑領域;

他格外強調物品的性格與“發(fā)聲”

反對保守建筑和千篇一律的工業(yè)設計;

強調感性與多樣性

并將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女性特質”

視為一種能夠為世界帶來改變的能量。

盡管深圳的展覽即將結束

但2022年3月至6月將巡展至北京今日美術館

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龍美術館西岸館

截止至2022年3月6日

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點擊查看更多鹽田千春的作品和故事)

自去年12月中旬開幕

熱度一直未減

打開任何一個社交APP搜索這個展覽

滿屏都充滿了她龐大的絲線裝置作品

那些紅色黑色的線條

串聯(lián)起藝術家關于兒時經(jīng)歷、

內在傷痛以及對生與死的思索

展覽從她小時候畫的第一幅畫作展開敘述

除了《未知的旅程》等超大型絲線作品

還呈現(xiàn)了包含藝術家?guī)煆?/p>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時期的行為作品資料

疫情期間創(chuàng)作的大量繪畫

基于自己日常搜集的大量

日常“廢棄物”重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

徐冰的語言

上海 浦東美術館

持續(xù)至2022年8月23日

徐冰說:

↑(點擊查看徐冰的“藝術火箭”)

“藝術說到底,

就是藝術家面對時代有自己的話要說,

而要把這話說到位、說得有感覺,

就必須找到新的說話方法。”

與以往的回顧展相比,

這次展覽著重呈現(xiàn)一場思想與文化的高度集結

徐冰的天書、地書、煙草計劃、鳳凰

以及大量版畫、裝置、文獻記錄、

手稿、影像、紀錄片

展現(xiàn)了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生涯的各個時期

借用東方思維轉化出的獨特藝術語言

并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藝術經(jīng)典。

巴黎建筑 城市進程的見證

上海 西岸美術館

持續(xù)至2022年2月20日(即將結束)

如果你至今仍沒有看過這個展覽

請抓住最后幾天的機會

蓬皮杜中心建筑類館藏首次大規(guī)模亮相中國

涵蓋近百個建筑案例的世界性經(jīng)典

一代建筑大師的現(xiàn)代城市圖景構想

將一個時代的城市發(fā)展縮影進行專題呈現(xiàn)。

以10個篇章,通過二戰(zhàn)后新一代現(xiàn)代建筑師

以及倫佐·皮亞諾、讓·努維爾、安藤忠雄、

弗蘭克·蓋里、雷姆·庫哈斯等國際建筑大師

過去近七十年間的諸多建筑杰作及經(jīng)典案列

追溯了巴黎這座國際大都市演變歷程

全面感知“建筑”這一極具現(xiàn)代性的跨學科領域

在藝術以及社會層面的多元影響力。

不容錯過的

新一代藝術ICON

風之痕 喬瓦尼·歐祖拉

北京 常青畫廊

截止至2022年4月24日

“最好是一個人去看這個展覽”

——這話是藝術家自己說的。

喬瓦尼·歐祖拉:

鐫刻在沉默劇場墻壁上的“風之痕”

↑(點擊查看更多展覽信息)

歐祖拉是一名跨媒介藝術家

以攝影為主要領域

同時也進行影像及雕塑裝置創(chuàng)作

他對時間之中生命留下的痕跡有種癡迷

并總能用最恰當?shù)脑娨夥绞絹沓尸F(xiàn)

這些痕跡中的存在和虛無

他將常青畫廊轉化成了一個島嶼

將遠在西班牙加納利島上的星空和

大西洋的海面搬到了這座三層樓的空間

創(chuàng)造了一個劇場式的空間

他的作品是一個通道

通向這個世界內部正在發(fā)生的事

那些海底深處的事、天空深處的事

和心靈深處的事。

趙趙:趙趙

上海 龍美術館

持續(xù)至2022年4月3日

趙趙在上海的首次個展《趙趙》

↑(點擊查看展覽詳情及趙趙的精彩故事)

串聯(lián)起了一個跨度超億年的時間線:

從古化石到一塊速食方便面;

從一尊歪斜的奧斯卡小金人

到由一只被壓扁的貓的尸體

延續(xù)至今的“彌留”系列;

趙趙的創(chuàng)作跨越古今

多維度呈現(xiàn)出他基于社會、文化、

個人遭遇的思考與創(chuàng)作

為場館空間特別制作的高達七米的

“蔓延”系列之一也是首次亮相龍館;

伴隨著工業(yè)文明崛起的棉花

經(jīng)歷了種種變遷以及火的洗禮

被賦予了一些抹不掉的印記與灰燼。

自我們一月中旬報道了趙趙的這次新展后,

被詢問最多的就是那組巨幅作品“星空”,

但這無疑讓人尷尬——即使你將它帶回家,

你得有一面至少二十米寬的墻

才能更好地展示它。

迎浪當下 花井祐介個展

上海寶龍美術館

持續(xù)至2022年2月22日(即將結束)

在粉絲們的心里,花井祐介已被視為

直追村上隆和KAWS的日本當代藝術新星

這位日本藝術家常年生活在三藩市

深受?海岸的街頭?化影響;

披頭族、嬉??、沖浪者等多元

非主流?化元素都是他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

形成了獨特的東?混合懷舊風格。

與只畫笑臉的霍安·科內拉不同,

↑點擊查看科內拉正在展出的“無人之境”

在花井祐介的人物中你看不到一張笑臉

那些憤世潦倒的中年苦悶者的臉

寫滿倔強和一種隱忍的力量

似乎瀕臨絕望,但又沒有完全放棄

這種“戳中感”很容易使人與之共鳴。

“我希望以我的作品去贊頌

那些仍在風浪中奮斗的人,

向奮力對抗逆境的人們,

表達欣賞和贊許。 ”

——花井祐介

倉谷惠美 Emi Kuraya:悠長假期

貝浩登(上海)

持續(xù)至3月26日

2010 年,村上隆組建了自己的

Kaikai Kiki 團隊,

旗下代理合作的藝術家來頭都不小

1995年出生的倉谷惠美便是其中一個;

年紀雖小,但至今已在紐約、東京、

首爾、香港等地舉辦過個展

“悠長假期”源于疫情期間封閉隔絕的環(huán)境

讓她感覺自己被推到了極限

而她的新作則暗示著無論如何

藝術家仍然設法走出了自己的房子

再一次尋求面對未知

她的作品捕捉了一些日常中

不經(jīng)意流逝的瞬間

筆下模糊的線條與柔和的色調

賦予了人物似曾相識的色彩

也將人的記憶拉回到生活中的某些瞬間

奧斯汀·李 人間樂園

北京 木木美術館(本周日開幕)

奧斯汀·李的首次美術館個展

“人間樂園”將于本周日(2月13日)亮相

將匯集了藝術家2019-2022年的新近創(chuàng)作

展覽試圖探討藝術家對繪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他的作品超越了繪畫的傳統(tǒng)定義

進入到藝術與科技交融的特殊場域

奧斯汀·李的創(chuàng)作代表了一種

新的藝術實踐方式和表現(xiàn)形式:

他首先運用電腦數(shù)字軟件

在虛擬現(xiàn)實中進行創(chuàng)作

隨后將其以實體的形式

呈現(xiàn)為繪畫、裝置和雕塑。

在虛擬與現(xiàn)實的交融和轉化中

展覽將深入探究貫穿于

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問題:

我們如何通過數(shù)字科技來詮釋人類情感

而科技的進步又如何幫助我們

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感情深度?

潮流與科技
&
當下與未來

ON | OFF 2021:回到未來

順德 和美術館

持續(xù)至2020年4月17日

順德和美術館于大年初四迎來了

開年大展ON | OFF 2021:回到未來

是繼“ON | OFF”

于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九年后

以2021年的時間界定重新審視

這一主題在近年來的延續(xù)與發(fā)展

展出由27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

共計43件/組作品

作品涉及媒體社會、自然環(huán)境、

身份認同、地理疆域等不同議題;

共同呈現(xiàn)出一種

源于生命內在的自省精神——

關于“何所來,何所去”的思考

“回到未來”以好萊塢科幻電影《回到未來》

和迪士尼樂園旋轉舞臺表演項目

Carousel of Progress之名為靈感來源;

作為對前半部分展題的注釋包含著基于當下

返回過去與未來前進的愿景。

機器之上 皮膚之下

上海 昊美術館

展期至2022年4月24日

“人只是在其表面稱之為人,

去掉皮膚解析,

人瞬間成為機器。”

——保羅·瓦萊里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抑或是某種控制下的產(chǎn)物?

展覽試圖以此來回應當今

真實與虛擬相互交織的現(xiàn)狀;

展現(xiàn)藝術家從各自的角度

對技術與虛擬世界的思考。

藝術家們采用了接近科學家工作時的創(chuàng)作方式

利用科技技術共同探討:

生命的本源、身份虛構、基因工程、

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的現(xiàn)狀與界限、以及永生的問題。

“在今天,我們不需要把有機和無機,

以及虛擬和真實去分解,

因為它們之間早已互相影響、互相共融。

展覽希望從批判、辯證的角度,

去看技術作用于社會

社會對于技術的塑造

這兩個互相關聯(lián)的問題。”

——策展人付了了

?

向光而行

北京 時代美術館

截止至2022年02月27(即將結束)

在這場新媒體藝術展中,

11位國內先鋒當代藝術家通過聲音藝術、

激光視聽裝置、光影互動場域、機械裝置、

攝影及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

以光為主題,

探索光與自然、生命、力量、

科技,以及人類未來之間的多重關系;

也是多維度探討人類生命的“內驅力”

及前行的方向

引領觀眾一起審視:

我們共同擁有的這個“多棱世界”

開啟多元語境下的思考與展望。

回望-外灘的9個隱身片段

上海 洛克·外灘源

持續(xù)至2月27日(即將結束)

9位特別會玩兒的藝術家

在外灘邊的老建筑群做了一場展覽

用繪畫、影像、文學講述了

關于外灘和上海的諸多奇妙故事

作品帶領觀眾穿過百年間的城市滄桑

通過重新觀看和想象日常生活、

人物命運、情感和精神世界;

你會定義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外灘。

從徐明所專注研究的歷史照片和地圖

到陸杰和沈忠海對于城市的攝影見證

再到btr、馬良、陶輝和周裕隆

充滿想象的圖像敘事;

還有涂維政和司徒嘉怡

借用身體展開的空間介入;

講述了一個個由身體、生活和生命經(jīng)歷

所構成的可以觸摸和感知的、

豐富而獨特的外灘。

烏有之地

杭州 空山美術館

持續(xù)至2022年2月26日(即將結束)

“越了解人,我就越喜歡看動物世界。”

世界因動物的存在而精彩。

而它們也作為一種隱喻的符號和表象

頻繁的出現(xiàn)于藝術家的作品之中;

有很多藝術家游離于世俗邊界的情緒

在荒誕的人類世界尋求不到出口,

卻從原始純粹、缺少語言能力的動物身上

得到了更多共鳴與認可。

“烏有之地”帶來了五位平均95后的

年輕藝術家以動物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

在馴化與被馴化之間,動物生猛

人類的高等智慧

卻一直是在與和動物的對照中逐漸構筑的;

虛實相撞時

人與動物之間的隔閡似乎消散,

有了一種新的對話模式。

綠碼 綠馬

杭州 倉美術館

持續(xù)至2022年3月7號

沒有綠碼,寸步難行。

2020年2月

“健康碼”的概念首次在杭州被提出

開啟了國民“無碼無出路”的生活。

而基于諧音梗的“綠馬”

通過萌態(tài)化的形象塑造

希望消解疫情下大家焦慮的心情

也反映出人們內心對于恢復正常生活的渴望

新銳創(chuàng)作者運用數(shù)字技術、藝術雕塑

對當下社會的不同思考和理解、

進行了創(chuàng)新表達與情感傳遞。

數(shù)字藝術作品《綠馬》

首次以雕塑的形式走入現(xiàn)實世界

以公共藝術介入日常生活

以藝術設計介入館內動線

觀眾可從不同的視角獲得觀念感受

還可欣賞到尚未走入現(xiàn)實的“數(shù)字綠馬”

“在工作:藝術實踐中的女性

——海外華人藝術家邀請展”

深圳 何香凝美術館

截止至2022年3月27日

展覽聚集了十余位長期生活在海外

或來往于海內外的女性藝術家,

以影像記錄、藝術表意、

空間再造的多維方式,

呈現(xiàn)她們的創(chuàng)作與思考

她們以細膩的情緒描繪時代中的女性

以關鍵詞探討家庭勞動的意義

以超越性別的眼光對未來展開想象;

這些作品展示了女性群體

對個體、集體、世界、歷史、

社會的觀察、思考與感受。

意猶未盡?

除了上述展覽

更多展覽信息可點擊

“2021年,我們?yōu)槭裁匆タ催@些展覽?”

部分展覽目前仍在進行

(文中所有圖片來源于美術館、畫廊的官網(wǎng)或微信公眾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