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典禮現(xiàn)場
2019年11月12日,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頒獎典禮在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舉行。來自英國、目前常駐柏林的Nadim Samman憑文章《 Oh You Pretty Things》斬獲大獎,獲得80000元人民幣(含稅)及一次上?;騻惗氐亩唐隈v留。來自英國的策展人、寫作者Tom Trevor以及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寫作者蒲英瑋和藝術寫作者、譯者李素超分獲二等獎,獎金30000元人民幣(含稅)。
國際藝術評論獎組委會聯(lián)合主席、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館長 甘智漪 致辭
舉辦六屆以來,國際藝術評論獎共收到來自全球69個國家及地區(qū)的1359篇有效稿件,共評出20位獲獎者及87位入圍者,包括了策展人、藝術家、作家、自由撰稿人、教師、學生、藝術從業(yè)及愛好者等不同領域和不同身份的投稿者。
對談:藝術批評教育的角色定位 右起:Chantal Faust 、邵亦楊、凌敏
今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IAAC6共收到中、英文稿件251篇。其中,英文地區(qū)投稿數(shù)量有大幅度增長,共收到有效投稿125篇,投稿量較去年增長95%,英國、美國、德國、加拿大和土耳其位居英文投稿量前列。中文投稿共126篇,較去年投稿量增長34%,稿件來源涵蓋中國21個省市及地區(qū)。其中,北京、上海和浙江占據(jù)前三甲。而在所有中文投稿所評展覽中,境外展覽占到了31%,大陸地區(qū)中上海的展覽為32%,北京以24%緊隨其后。
藝術評論家、策劃人費大為 宣讀中文入圍名單
IAAC 6 評委、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兼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邵亦楊 宣讀英文入圍名單
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投稿稿件來自全球38個國家,覆蓋了五大洲,國家數(shù)較去年增長了75%。六年來,國際藝術評論獎逐漸擴大其國際影響力,今年又有來自挪威、馬耳他、喀麥隆、伊拉克、越南、新西蘭等六國的作者新加入到國際藝術評論獎中。
靜安區(qū)文化和旅游局調(diào)研員 張眾 為入圍者 黃格勉、蔣葦頒獎并合影
IAAC 6 中文入圍者蔣葦、黃格勉 發(fā)表感言
本屆國際藝術評論獎由五位評委組成國際評審團,包括策展人、文化活動策劃人及作家朱麗安娜·恩伯格(澳洲);藝術家、寫作者、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研究導師尚塔爾·弗斯特(英國);中央美術學院(CAFA)人文學院副院長兼教授及博士生導師邵亦楊(中國);藝術評論者、編輯、策展人、英國諾威奇非營利藝術家空間LOWER.GREEN聯(lián)合主管喬納森 P. 沃茨(英國);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資深研究員翁子?。ㄖ袊愀郏?/p>
國際藝術評論家協(xié)會榮譽主席、國際藝術評論獎組委會主席 Henry Meyric-Hughes 宣讀獲獎者名單
經(jīng)過兩天緊張而充分的討論后,評委會最終一致決定了四位獲獎者:
一等獎獲獎者(英文投稿):
納迪姆·薩曼(Nadim Samman),獲獎文章《Oh You Pretty Things》,所評展覽為Zeller van Almsick(維也納)的"JONNY NIESCHE: Throb"(2018年12月12日-2019年1月26)。
納迪姆·薩曼現(xiàn)居柏林,策展人兼藝術史學家。他曾于倫敦大學學院(UCL)修讀哲學,并在倫敦大學科托德藝術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他先后與人聯(lián)合策劃了2012年第四屆馬拉喀什雙年展(與陳楷遜(Carson Chan)合作)、2015年威尼斯南極館及2017年首屆南極雙年展。
二等獎獲得者(英文投稿):
湯姆·特雷弗( Tom Trevor),獲獎文章《Cook's New Clothes, Cook's New Clothes》,所評展覽為Plymouth(英國)的"Royal William Yard"(2018年9月28日-10月21日)。
湯姆·特雷弗現(xiàn)居英國,策展人兼作家。他是"大西洋計劃"的藝術總監(jiān),該項目是在英格蘭西南部舉辦的一場全新的國際當代藝術盛事。亦撰寫和出版了超過40部著作及刊物。
二等獎獲得者(中文投稿):
蒲英瑋,獲獎文章《帝國遺產(chǎn)--論<踱步:七十年的走過>與其緘默》,所評展覽為龍美術館(西岸館)的"踱步:七十年的走過"(2019年6月21日-9月8日)。
蒲英瑋現(xiàn)工作、生活于北京和里昂。2013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yè)于里昂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并獲得評委會最高嘉獎。蒲英瑋的工作以對現(xiàn)實境況的私人體察為路徑所展開,他認為個體的經(jīng)驗與記憶是世界存在的誠懇證詞。
二等獎獲得者(中文投稿):
李素超,獲獎文章《召喚光州之魂--作為藝術場域的光州前軍事醫(yī)院》,所評展覽為光州前軍事醫(yī)院的"想象的邊界-光州雙年展委任作品項目"(2018年9月7日-11月11日)。
李素超,畢業(yè)于格拉斯哥大學倫敦佳士得學院,獲藝術史碩士學位。現(xiàn)工作生活于上海,是一名藝術寫作者、編輯、譯者,她的寫作涵括廣泛的與當代藝術相關的議題,尤其感興趣于對藝術與社會政治、與集體和個體經(jīng)驗的關系的探索。
本屆評審團成員朱麗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表示:"從今年的稿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范圍內(nèi)的當代藝術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景象,眾多有影響力的藝術機構十分活躍,并通過展覽不斷加強對于思想、身份、文化內(nèi)涵和美學的探討。而作者們在針對展覽的寫作中,樂于在字里行間注入其主體性,以此與各種藝術理論抗衡,并展現(xiàn)出自己的寫作實踐與思考過程,引領讀者走上發(fā)現(xiàn)藝術和重估藝術的道路。"
Henry Meyric-Hughes 為二等獎獲獎者 李素超、蒲英瑋 頒獎并合影
IAAC 6 中文二等獎獲得者 李素超、蒲英瑋 發(fā)表獲獎感言
除了4位獲獎者之外,另有16篇中、英文投稿入圍本屆國際藝術評論獎。所有20篇獲獎及入圍稿件將會以原文和譯文雙語形式集結成書,于2020年春出版。
IAAC6 投稿及獲獎文章點評 右起:邵亦楊、Chantal Faust、Henry Meyric Hughes、費大為、翁子健
IAAC6 投稿及獲獎文章點評 右起:邵亦楊、Chantal Faust、Henry Meyric Hughes、費大為、翁子健
第六屆國際藝術評論獎由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RCA)共同主辦,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藝術基金會首席贊助。
現(xiàn)場嘉賓與獲獎及入圍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