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展覽現(xiàn)場
作品導賞MADSAKI是一個極具美式風格的日本藝術家,加上他個性上的強韌和幽默,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藝術風格。用油漆作畫是他用來表達主題意念和力量的最佳載體,他憑玩世不恭的性格戲謔過不少莫奈、德拉克諾瓦等“嚴肅藝術家”的作品,而這也令他在年輕人中頗受喜愛。
這是來自卡塔琳娜·格羅斯的作品,她通過絢麗繽紛的色彩在不同材質(zhì)上表現(xiàn)出強度不一的震顫與視覺聲浪,將可見與不可見、可知與不可知交織在一起。她的作品失去了線性敘事,使觀看的過程成為一段情感和身體的對話。
畫家路易斯·布爾喬亞認為,顏色是特定情緒狀態(tài)的象征,可以用于潛意識中的深刻溝通。觀者的抑郁的程度可以通過紅色對其的吸引力來衡量。
馬格里特是超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看似充滿了可讀性較強的符號,但組合在一起后卻難以捉摸到他所希望表達的真正意圖。他喜歡通過各種令人吃驚的手法表現(xiàn)出一種神秘感,而只有不拒絕這種神秘感的觀眾,才能讀懂他畫中的詩意與神性。
在現(xiàn)代藝術史上,安迪·沃霍爾毫無疑問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如圖中的作品就是他使用絲網(wǎng)印刷大膽創(chuàng)作出來的。他將這個金寶湯罐頭形象作為一件藝術品呈現(xiàn)出來,改變了世人評價世界、生活和藝術的方式,并以此證明生活和藝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藝術不再是少數(shù)人享用,而屬于普通大眾。文/圖 路鈞鈺
每年三月,香港都會迎來一年之中最熱鬧的藝術季,在過去的一周里,各個畫廊都推出了全新的展覽。為期5天的第七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3月3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落幕,作為國際頂尖拍賣公司的蘇富比,也正在會展中心籌辦其一年兩度的春季大拍,可以說是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與收藏家們共同前來欣賞這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將赴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學院攻讀“策展與收藏品管理”研究生的中山學子路鈞鈺在此分享了他在現(xiàn)場的觀察與感想。
看展
香港巴塞爾:藝術與商業(yè)融合的標本
巴塞爾藝術展涵蓋了繪畫、雕塑、攝影、錄像、裝置在內(nèi)多種多樣的藝術作品。其中不僅有發(fā)展成熟并得到市場認可的藝術家,展會還為許多新生代的當代藝術家提供了展示機會,這對未來藝術品市場的走向奠定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一共分為五大展區(qū),分別是“亞洲視野”“藝術探新”“藝聚空間”“策展角落”和“藝廊薈萃”,同時還為參觀者提供了“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等互動環(huán)節(jié)。巴塞爾藝術展中的藝術品全都是可供購買的,當觀眾發(fā)現(xiàn)有自己心水的藝術作品時,可以毫不猶豫地付款將其收入囊中,價格也從幾百到上千萬元不等,這給不同經(jīng)濟實力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收藏藝術品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贊善里畫廊在本屆藝博會舉行了一場大型展覽,以紀念1979年“星星美展”在中國美術館東側(cè)的鐵柵欄上展出的數(shù)百件充滿傳奇色彩、表現(xiàn)手法異常大膽的作品。星星美展對中國的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可謂有劃時代意義,不僅開闊了國人對現(xiàn)代藝術的視角,也改變了當時不少畫家對藝術的認知。
其實,巴塞爾藝術展中的名家作品通常僅占了較小份額,所以對參觀者來說這并不是一個來欣賞“大家風范”的好地方,但卻是最接地氣以及考察藝術品與商業(yè)化融合的場所。參觀巴塞爾也是對自我審美能力的一次鍛煉,在參展的藝術家中,一定潛伏著三十年后的“趙無極”和“羅斯科”。但漫步在巴塞爾浩如煙海的藝術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大部分作品,會讓普通觀眾感覺摸不著頭腦。有些畫作仿佛只是顏料的堆積,或是徒手畫出的幾道線條;有些雕塑形狀詭異,讓人看不出端倪;甚至有些作品只是單純地在鏡子前貼上了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