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畫派"是新中國的三大畫派之一,它以獨特的面目和磅礴的氣勢在新中國畫壇獨樹一幟。2021年是"長安畫派"成立60周年,華藝國際拍賣北京春拍重磅推出"紀念長安畫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專場,得益于何海霞先生的家屬呂亞芳、吳大雍夫婦的鼎力支持,將他們珍藏數(shù)十年的長安畫派名家作品集結呈現(xiàn)。
本次專場是對長安畫派六十年歷程的一次系統(tǒng)性的回顧,不僅匯集以趙望云、何海霞、石魯為代表的"長安三杰"精品力作,以回望長安畫派崛起60年與時代精神;同時展現(xiàn)黃胄、王子武、方濟眾、康師堯、葉訪樵、崔振寬等藝術家的多件精心之作,見證"長安畫派"巨大的藝術成就與廣泛的社會認同。
作為專場的系列活動,率先登場的"紀念長安畫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于2021年5月19日-21日亮相北京華藝空間;2021年5月23日-24日現(xiàn)身西安力邦藝術港。同時,除特展外華藝國際還將聯(lián)合云杪文化分別于北京、西安兩地舉辦學術沙龍,以此重新梳理與重塑長安畫派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
“紀念長安畫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西安站現(xiàn)場
“紀念長安畫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北京站現(xiàn)場
60年前"長安新畫"一鳴驚人 氣勢磅礴膽敢獨樹一幟
西安是長安畫派的發(fā)源地,北京是長安畫派登上全國的舞臺。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畫革新的思潮影響下,畫家群體開始思考如何創(chuàng)作適應新時代、反映新時期社會生活的新中國畫。
當時,因為人文、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西安吸引著一大批畫家來此地定居和工作,西北地區(qū)雄偉、敦厚、蒼茫的自然環(huán)境給了藝術家全新的、獨特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此背景下,活躍于此地的畫家群體異軍突起,逐漸形成了擁有強烈的西北地域風格和鮮活時代精神的"長安畫派"。
1961年,以何海霞、石魯、趙望云、方濟眾、康師堯等畫家為核心的美術創(chuàng)作群體,在剛剛落成的中國美術館舉辦"國畫習作展",引起美術界的強烈反響,成為"長安畫派"成名之展。在當時的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晚報》上均有刊文,驚呼出現(xiàn)了"長安新畫"。后來,張仃先生又稱之為"長安畫派"。 此后,經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推薦,"國畫習作展"又到上海、南京、杭州、廣州等地巡回展出,引起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和熱議。
當時的觀眾對他們的畫風褒貶不一,但得到了王朝聞、葉淺予、潘天壽等大家的肯定與鼓勵。當時的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秘書長華君武稱他們?yōu)殛P中畫派,也有稱西北畫派、窯洞畫派的,最后統(tǒng)稱為"長安畫派"。其中趙望云、何海霞、石魯三人又合稱為"長安三杰"。
60年來,長安畫派的畫作飽含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強烈的時代精神。畫家們對生活深刻體驗,對傳統(tǒng)追求本源,可謂"一手伸向傳統(tǒng),一手伸向生活",以戛戛獨造的面目和磅礴的氣勢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使之成為20世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繪畫流派之一。
晚晴居珍藏 "長安畫派"佳作集結
在"長安三杰"之中,何海霞被認為是長安畫派中傳統(tǒng)筆墨功夫最深、作品面貌最全面的代表之一。他的藝術風格豐富了長安畫派的藝術面貌和藝術成就。
1934年,何海霞拜張大千為師,隨其游歷各地,飽覽宋元明清名家真跡,尤其善于摹古。他在五十年代由重慶遷居西安,開始嘗試以青綠加淺絳來描繪壯麗的山河,再加上雄健的鐵線描與大膽險峻的構圖,使他的作品看上去骨體堅凝,意象雄奇,具有獨特的個人風貌。
此次呈現(xiàn)的何海霞鴻篇巨制《燕山八月初飛雪》創(chuàng)作于1988年末旅居新加坡之時。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呂亞芳、吳大雍夫婦的組織協(xié)助下,何海霞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參與畫展,并曾以中日友好代表團顧問的身份訪問日本,后在第二次赴日期間,呂亞芳夫婦還組織了何海霞與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的會面。
這一時期,何海霞心情舒暢,創(chuàng)作激情勃發(fā),呂亞芳先生曾回憶說,"他就是擋不住創(chuàng)作激情,靈感一上來,他就止不住的想畫。"《燕山八月初飛雪》,以近十七平尺的橫幅構圖, 描繪出壯闊無垠的燕山雪景,色墨相融,瑩潤淋漓,無半點疲態(tài),畢生所積累之藝術能量盡皆噴涌而出,無愧是晚年恢弘山水之代表作。
此外,更有《蜀山憶》《湘西山水》《山水畫法冊頁》《行書<觀滄海 >》《行書論畫》等,這些作品不僅見證了何海霞繪畫技法的精髓,也代表著老一輩藝術家對待中國畫學傳承的態(tài)度。
長安畫派的源起,繞不開趙望云。他不僅是中國畫革新的先行者,更是中國畫傳統(tǒng)的繼承者。他的創(chuàng)作以簡約淡遠、渾厚樸實、虛實相生見長,他的畫作之中,凝聚了藝術工作者的責任與情感,以手中的畫筆記錄著百姓的困苦,亦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與希望。
作為很早就到農村寫生,以筆墨描繪現(xiàn)實生活以及鄉(xiāng)村自然景色的畫家,郭沫若于上世紀40年代初寫詩評價趙望云說:"從茲畫史中,長留束鹿趙。"他極少描繪悄無人聲的山水畫,亦不畫閑情逸致的文人雅士。他認為"一切快樂都是勞苦換得,風景的優(yōu)美,亦多因為人的活動。"此次特展有趙望云《泛舟圖》、《尤河水庫》《鄉(xiāng)村小景》,可以借此發(fā)現(xiàn)他面臨藝術轉變時所呈現(xiàn)的新面貌。
石魯以狂、放、簡、奇而為一代宗師,他用手中的畫筆,為時代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黃土高原和陜北風情既寄寓了石魯對那段革命歷史的深情回憶,也表現(xiàn)了他對美和美的價值的全新理解,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他成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反傳統(tǒng)色彩的大家。
專場中的《玉蘭圖》《九羊圖》《石榴圖》《春漫古道》《壽者尊》五件作品,皆是八十年代初呂先生夫婦在何老推薦下購藏的精品力作,至今保存接近四十年。這些作品均創(chuàng)作于六七十年代,這一時期,雖然石魯屢遭政治上的磨難,但他頑強的藝術生命還是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畫幅之中,也是他心跡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然流露。
三人之外,黃胄也取得了非常高的藝術成就。黃胄的繪畫手法簡練而概括,去掉了許多繁瑣的細節(jié),弱化了明暗和體積感,突出了人物的生動性和筆墨的自由流暢,彌補了嚴格寫實給水墨人物畫帶來的弊端。黃胄對當時畫壇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使筆和墨活了起來,使筆和墨的獨立價值大為提高。 專場中黃胄的《少女牧驢》,據(jù)呂亞芳先生回憶,系九十年代初在香港購得,珍藏達三十年之久。在畫面人物和動物的布局及選擇中,皆充溢著濃烈的生活情味。另有黃胄的《貓戲圖》亦生動活潑,正如黃胄所說"小貓雖懶,但有可愛之處。古人每每畫之,但大都缺乏生活",黃胄先生筆下的這只貓兒神態(tài)和姿態(tài)均靈動有力,展現(xiàn)出深刻的生活體察力。 "紀念長安畫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還不乏其他大家的重要作品,如方濟眾《草地風光》,王子武《金魚圖》、《仙鶴圖》、《蛙戲圖》,康師堯《梅花圖》,葉訪樵《錦繡春色圖》、《月季圖》,崔振寬《黃河之水天上來》等,名作齊聚,蔚為大觀,是了解長安畫派藝術成就的一個重要窗口與視角。 除晚晴居專場呈現(xiàn)的精品外,這次北京及西安特展一并展出華藝國際2021北京春拍何海霞的《王維詩意圖》、《秦嶺之晨》、《漢張良廟》,王子武《梅妃》、方濟眾《杏園滿春》、黃胄《金沙江畔》與《風雪行》等佳作,多維度呈現(xiàn)長安畫派整體風貌。 ----------------------------------------------------------------------------------------- 紀念長安畫派六十周年 ——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學術沙龍 【北京站】 時間:5月19-20日10:00-18:00 5月21日10:00-14:00 地點:華藝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中二街 學術沙龍:5月19日 10:00 【西安站】 時間:5月23-24日9:00-18:00 地點:力邦藝術港 地址:西安市雁塔區(qū)高新區(qū)高新二路18號 學術沙龍:5月23日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