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架上繪畫仍在場 ——成都市美術館新展“圖像的震撼”今日開幕!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22-08-26

8月26日,由成都市美術館主辦的“圖像的震撼——80、90中國新繪畫”在成都市美術館B區(qū)(成都市當代藝術館)開幕,并將持續(xù)展出至11月27日。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此次展覽集結了26位中國青年藝術家,共展出80余幅畫作,用多個并置的、正在發(fā)生的鮮活個案,介紹中國“新繪畫”的現(xiàn)狀,供學界及公眾參觀與思考“新繪畫”這一藝術現(xiàn)象。展覽使用四個版塊,分別為“生存與身份”“感知與起念”“精神的魔方”“根性的延伸”,將青年藝術家們的現(xiàn)狀予以梳理,呈現(xiàn)他們作品中的閃光點和他們貢獻給藝術世界的價值。

展覽現(xiàn)場

放棄“科技潮流”,回歸架上繪畫

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為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提供了更多快速卻窄域的方式選擇,也令國內傳統(tǒng)繪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一些藝術理論家開始擔心繪畫或許在藝術史意義上會走向“死亡”。但今日的繪畫在年輕一代的中國藝術家身上出現(xiàn)了復興的傾向:他們熱忱地選擇了最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使繪畫的語言,再次成為討論的主題。

展覽現(xiàn)場

本次展覽邀請部分了中國1980年、1990年后出生的全新一代繪畫藝術家,用他們的作品,向人們展示新世紀繪畫發(fā)展的全新面貌。他們因為年輕的沖擊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再次用震撼的圖像,呈現(xiàn)全新的藝術史。同時,這些作品也昭示了繪畫在未來仍然是藝術家審視自己,表達情緒,呈現(xiàn)或反抗現(xiàn)實的重要手段。

藝術家對談會現(xiàn)場

思想包容多元,技藝觀念并重

一代一代的繪畫者,在歷史長河中讓繪畫這個古老的藝術門類不斷抬高了技術和欣賞門檻,讓繪畫的價值在當代也成為討論的話題。從80年代的85美術思潮、生活流、傷痕美術,到90年代玩世現(xiàn)實、政治波普、艷俗藝術等,再到21世紀初,“新繪畫”逐漸萌芽發(fā)展,并成為藝術討論的焦點之一。

但“新繪畫”這個詞并沒有一個截然的邊界,只存在一些關鍵詞,比如全球化、多元化……“新繪畫”群體誕生于全球化背景,這也使得他們的創(chuàng)作變得包容和多元。全球價值語境下,“新繪畫”藝術家擺脫了“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民族”與“世界”等二元對立觀念,提倡創(chuàng)作觀念多元化。同時,“新繪畫”藝術家也注重繪畫技藝的運用。他們用高超的技藝呈現(xiàn)細膩的繪畫語言的同時,通過傳統(tǒng)的造形方式與現(xiàn)代性的“拼貼”技法相結合,形成了豐富且具有趣味的畫面效果,從而延伸藝術表現(xiàn)觀念。在觀念與技藝的關系上,二者并重,不分主次。

正如三萬年前的原始人在巖壁上繪制圖案一般,繪畫誕生于純粹的感性沖動,憑借人類直覺思維的本能催生。本次“圖像的震撼——80、90中國新繪畫”在展現(xiàn)中國年輕新繪畫圖景的同時,期待觀眾能沉浸在繪畫中,重拾對繪畫的直覺沖動,感受暢快與淋漓。

部分展出作品

李青《互毀而同一的像·白蛇》 Images of Mutual Undoing and Unity·White Snake 照片2幅,尺寸可變+布面油畫 95X95cmX2 2015

張釗瀛《贏家8》布面油畫 250×180CM 2014-2022

孫曉偉《夜里的微光》 36x22cm 布面丙烯 2020

林文《膨脹體》 152X102Cmx2+ 252x152cm + 92x172cm 仿制皮草上 綜合材料繪畫 2021年

陳朗慕 《見世屋》布面油畫 238×155cm×2 2019 

曾楊 《童話與神話》 布面丙烯 200×250cm  2019(《Fairy Tales and Myths》,Acrylic on canvas,200×250cm, 2019)

 

展覽名稱:圖像的震撼——80、90中國新繪畫

展覽時間:2022年8月26日-2022年11月27日

展覽地點:成都市美術館B區(qū)(成都市當代藝術館)B4/B5

主辦單位:成都市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陳朗慕、崔新明、單飛達、杜尹、付美軍、葛彥、侯俊杰、季鑫、李青、林樅、林文、劉海辰、呂康佑、孟曉陽、孟陽陽、孫曉偉、王海龍、王一龍、夏喬尹、徐跋騁、楊欣嘉、曾樸、曾楊、張釗瀛、鄭孟強、朱可染

總 策 劃:李志權、肖飛舸

學術顧問:呂 澎

策 展 人:李國華、曹箏琪娜

策展助理:韓菂馨、周利琴、甘媛媛

展    務:梁宇、柴郡

宣    傳:李晶潔

公共教育:魏林、廖江丹

視覺設計:云藝

展陳設計:李瑤瑤、李姜論、唐琦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