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巡回畫派的俄羅斯記憶

來源:《藝術品鑒》雜志 作者:呂偉濤 2016-07-20

19世紀60年代,西歐盛行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開始走下坡路,中心由法國、英國轉(zhuǎn)移到俄羅斯。正處于農(nóng)奴制改革前后的俄國,文化領域開始了覺醒,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藝術與現(xiàn)實的美學關系》帶動了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思潮的形成,提倡人民性、民族性的文藝創(chuàng)作原則,在理論上對當時俄羅斯的文藝運動,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巡回畫派”就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并對俄羅斯以及世界美術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源起

——“14人起義”

1863年11月9日,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舉行成立100周年慶典,26歲的克拉姆斯柯依走到院長面前,莊嚴陳述:“我們14名學生曾多次請求學院委員會批準我們按各自的意愿創(chuàng)作畫面,但學院委員會沒有給予任何肯定的答復。因此,我們希望把自己從這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以便擁有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

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場景,我們得從皇家美術學院說起。俄羅斯在18世紀后期建立了皇家美術學院,其目的是學習意大利和法國的藝術。起初,學院只對社會上層子弟招生。到了19世紀中葉,學院開始接受走讀的旁聽生,外省的許多平民出身的青年通過考試有了進入學院的機會。這些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對于學院沉悶、刻板的古典主義教育感到不滿。

1863年,皇家美術學院一如既往地公布了本年度畢業(yè)生金質(zhì)大獎章競賽題目——《瓦爾加列的宴會》,這是一個斯堪的納維亞的古代神話故事,描寫死神聚宴的場面。顯然這一主題遠離現(xiàn)實生活,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于是,一群以克拉姆斯柯依為首年輕學生聯(lián)名向?qū)W院建議,請求自由選擇主題。

皇家美術學院認為這是學生們前所未有的越軌行為,指責他們的請求帶有某種政治色彩,因而嚴加拒絕。

面對指責和拒絕,14名畢業(yè)生與皇家美術學院公開決裂,以退學對抗脫離現(xiàn)實的學院派藝術。他們在學院附近租了一處房子,宣布成立“彼得堡自由美術家協(xié)會”,并按照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怎么辦》中所描寫的公社原則生活,在一起畫畫、學習,探求藝術的各種問題。

1870年,莫斯科的畫家米亞索耶多夫、蓋依、彼羅夫等發(fā)起成立一個全俄羅斯的藝術家聯(lián)合組織“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這個倡議得到了“彼得堡自由美術家協(xié)會”成員的積極響應,克拉姆斯柯依立即參與了新協(xié)會的籌備工作。1870年11月2日,新協(xié)會的章程得到俄國當局批準,“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宣告成立。

1871年10月27日,“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第一次畫展在彼得堡開幕,展出了15位畫家和1位雕刻家的作品共47件。在展出的作品中,彼羅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和《獵人的休息》、蓋依的《彼得大帝審問王子阿歷克賽》、薩符拉索夫的《白嘴鳥飛來了》、希施金的《松樹林》、克拉姆斯柯依的《五月之夜》等很快成為俄國畫壇的焦點。展覽隨后又去莫斯科、基輔、哈爾科夫、奧德薩、喀山等城市巡回展出,俄國的普通老百姓第一次在公開的展覽中看到了描寫自己生活和俄羅斯鄉(xiāng)土國情的繪畫。

“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一登上俄羅斯畫壇,就受到進步人士的重視和關注,熱情支持者有托爾斯泰、契訶夫和斯塔索夫等,他們?yōu)檠不卣褂[鳴鑼開道,大造輿論,認為“巡回藝術展覽會是藝術的真正勝利”、“藝術對人民來說不再是秘密”。

“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從1871年產(chǎn)生到1923年結束,在此53年中,舉辦48次展覽,展出地點遍及俄羅斯各地,受到了廣大人民的熱烈支持。凡是參加“巡回藝術展覽協(xié)會”和展覽的藝術家們被統(tǒng)稱為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簡稱“巡回畫派”。“巡回畫派”也成了批判現(xiàn)實主義美術的同義語,它左右俄國畫壇近半個世紀之久。

代表人物

——克拉姆斯柯依、列賓、蘇里科夫等

克拉姆斯柯依、列賓、蘇里科夫等是“巡回畫派”的中堅,他們的畫作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或一個具體的歷史場景,常給人以沉重的民族感、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

◎克拉姆斯柯依

1837年,克拉姆斯柯依降生在伏龍捏什省奧斯特洛戈日斯克城的一個比較貧困的普通市民家里。為了生計,他在童年時期就開始做聽差和鄉(xiāng)下記事員,后來又給一個鄉(xiāng)村流動攝影師做助手,主要是修理底版和干雜活。在做助手的4年里,他對繪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1857年,20歲的克拉姆斯柯依來到彼得堡一家專業(yè)攝影師的工作室工作,并于當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在那里,他開始受到專業(yè)的、嚴格的、主流的繪畫技法訓練。作為“巡回畫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克拉姆斯柯依不僅是畫家,還是杰出的藝術理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養(yǎng)蜂人

在創(chuàng)作上,克拉姆斯柯依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他諳熟油畫的表現(xiàn)技巧,善于總結色彩、構圖方面成敗的經(jīng)驗。與“巡回畫派”創(chuàng)作主流略顯不同的是,克拉姆斯柯依沒有直接描繪社會貧困現(xiàn)象,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刻畫當代人的心理世界方面,提出當時為人們所關心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如《養(yǎng)蜂人》中,一張與歲月博弈的面孔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那是一個正在回憶往昔的俄羅斯農(nóng)民,孤獨、辛勞、衰老,卻沒有失去內(nèi)心的尊嚴。

◎列賓

列賓是一位最能代表“巡回畫派”的畫家,其作品真正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的藝術。他出生在哈爾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鎮(zhèn),其父為屯墾軍官,全家人在屯墾地辛勤勞作。童年的列賓親身體會到了生活的貧困和艱難,親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驅(qū)趕和踐踏,這些印象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素材。列賓通過對社會各階層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深刻揭示了時代和人物的本質(zhì)。他也曾通過風俗畫,采用純樸、自然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表現(xiàn)他身邊的普通人的生活。


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恰科夫肖像

在這位繪畫“沙皇”筆下,《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恰科夫肖像》中的特列恰科夫凝神佇立于畫廊大廳,沉浸在自己一生最珍愛的事業(yè)中。他不僅是19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收藏家,還“獨自一人肩負起創(chuàng)立俄羅斯繪畫流派的全部任務”,“這是一項無與倫比的偉大功績”。在《集會》中,激進的“民意黨”成員正在昏暗的燈光下密謀,他們主張展開全面的恐怖主義活動,通過少量暗殺行動打擊專制政府,并刺激俄羅斯社會。


集會

◎蘇里科夫


利·季·馬托林娜肖像

蘇里科夫的歷史畫,在取材和創(chuàng)作思想上,都做出有價值的革新,在“巡回畫派”中他與列賓齊名,并同被認為是繪畫巨匠。他力求通過歷史題材,呼應當時的社會思潮,這既是“巡回畫派”的創(chuàng)作傾向,也與俄國文學中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潮流一致。當然,蘇里科夫是畫家而非歷史學家,他在探索歷史題材時,常常帶著哥薩克——他所出身的那個民族的自尊和偏見。另外,蘇里科夫在人物刻畫的深度和表現(xiàn)技法上,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独?middot;季·馬托林娜肖像》,就是細致描繪了一位身著色彩繽紛的民族服飾,具有健康、迷人的面孔的哥薩克婦女。

◎瓦斯涅佐夫


地下王國的三位公主

與蘇里科夫同歲,在“巡回畫派”中占有特殊地位的畫家瓦斯涅佐夫,自稱為“帶有幻想色彩的歷史學家”。他筆下的英雄人物,是俄羅斯民間傳說、史詩和民歌中的主人公?!兜叵峦鯂娜还鳌分?,畫家采取了意味深長的象征手法,將黃金、寶石與煤炭塑造為三位身著民族服飾的俄羅斯少女,表現(xiàn)了俄羅斯大地的富饒與美麗。

◎薩符拉索夫


冬日庭院

俄國早期的風畫景,大多作為風俗畫的背景出現(xiàn),主要描寫出農(nóng)村的憂愁與苦難。自薩符拉索夫始,風景畫開始展現(xiàn)宏偉壯麗的大自然,表現(xiàn)俄國鄉(xiāng)土的富饒和人們對它的親情。在藝術技巧上,也由較為單調(diào)而轉(zhuǎn)入豐富,令人耳目一新?!抖胀ピ骸肥钱嫾覄?chuàng)作盛期的作品,用簡單的構圖表達了對故土的熱愛,平凡的主題蘊藏著引人入勝的內(nèi)容。

◎列維坦


《秋日·索科爾尼基》

被契訶夫譽為“國王”的列維坦,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列維坦是一個被祖國遺棄的人,卻深深地眷戀自己美麗的國家,他的作品往往帶有讓人難以捉摸的情緒和思想,讓我們聯(lián)想到俄羅斯的遼遠空曠,有“俄羅斯民族歷史”之稱。對列維坦的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的是他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薩符拉索夫,他一方面從學校老師那汲取營養(yǎng),另一方面也十分心儀巴比松畫派,尤其對柯羅的作品潛心鉆研。因此,列維坦在“巡回畫派”中別具一格,他注重描寫大自然與人們思想感情相聯(lián)的因素,具有人格化的特點。《秋日·索科爾尼基》是列維坦19歲時的作品,天空中薄霧朦朧,樹葉飄零,空曠的林蔭道上,一個孤單的女性身影獨自行走,這一秋日風景令人產(chǎn)生一種無法說清的憂傷情緒。

◎希施金


陽光下的松林

希施金是“巡回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巡回畫派”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家之一,被稱作“森林的歌手”??死匪箍乱涝u論希施金在俄國美術史上的地位時,說他是“俄國風景畫發(fā)展上的一個獨立學派,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希施金的風景畫以善于創(chuàng)造自然界深邃的意境而引人入勝,為俄羅斯風景畫揭開了嶄新的一頁。他筆下的《陽光下的松樹》,讓人嗅到森林中樹脂的味道,高大樹木挺拔的軀干仿佛一代俄羅斯人強健的姿態(tài)與靈魂。

◎庫茵芝


北方

庫茵芝是一位極富浪漫情調(diào)的風景畫家,他的風景畫色彩明快,具有一定的裝飾情趣。他善于運用某種單一的色彩,強調(diào)某一景色獨特的裝飾風采。在作品《北方》中,高遠的天空與遼闊的平原交融于遠景的迷霧中,近景的巖石上則聳立著孤獨的松樹。這幅浪漫主義畫作使人聯(lián)想起俄羅斯社會源遠流長的“北方崇拜”情結,古老傳統(tǒng)與時代主題凝聚在蕭瑟、沉郁、神圣的民族化風景中。

◎謝洛夫

謝洛夫活躍于世紀之交,他才華橫溢,富有激情,在俄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初期創(chuàng)作活動正值“巡回畫派”進入極盛時期,列賓和蘇里科夫?qū)η嗄曛x洛夫有過巨大影響。其作品《在窗邊》,將溫柔愛意化作未婚妻奧莉加·特魯布尼科娃純潔、羞澀的人間風景,表達出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此外,還有普里亞尼什尼科夫、馬科夫斯基、波列諾夫等,都是“巡回畫派”的杰出代表。

理論基礎

——“美就是生活”

19世紀以前的俄羅斯藝術大體跟風了西歐的古典藝術,俄國的古典主義出現(xiàn)比西歐晚了近100年。后來俄國又向西歐學習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繪畫,這些繪畫雖然在俄國藝術史上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它們與西歐的作品相比,顯然沒有任何優(yōu)勢。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此深有體悟,他認為俄國的藝術只是對西歐生活的拙劣模仿和粗糙復制,這將導致俄國的藝術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跑,反映的永遠不是本民族的生活。

究其原因,主要是當時的沙皇政府有恐于人民接受外來民主自由思想,故而在抓捕打壓革命者的同時也對普通民眾進行思想封鎖,甚至誤導民眾片面和扭曲地理解新文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了“藝術的第一目的是再現(xiàn)現(xiàn)實”的主張。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群眾關注自身的實際生活,而不是脫離現(xiàn)實的對政府的理應順從和“善意”的理解。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自畫像

以克拉姆斯柯依為首的“巡回畫派”,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遵循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原則——“美就是生活”及“藝術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提倡面對現(xiàn)實,主張藝術要有思想性,繪畫藝術應該參加改造現(xiàn)實生活的斗爭,決心把繪畫藝術從貴族沙龍里解放出來。同時,反對俄羅斯藝術上的西歐化,強調(diào)民族特點,以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苦難為自己的責任。因此,“巡回畫派”在培育民族自身文化特點方面是有重要意義的,其宗旨不單單是致力于俄國民主藝術的繁榮,更是希望能在世界上建立屬于自己民族的藝術。

總之,“巡回畫派”以純熟的油畫技巧和具有鮮明個性的繪畫語言,力求真實地反映俄國的社會生活,其畫作具有強烈的民主思想傾向。這種思想傾向決定了“巡回畫派”作品的特殊面貌,它們不僅呈現(xiàn)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也以視覺形態(tài)保留了19世紀后半葉珍貴的“俄羅斯記憶”。

由于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巨大差異和劇烈的碰撞,“巡回畫派”也就成為19世紀后期俄國文藝中批判現(xiàn)實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人民群眾的熱愛與支持。而且,“巡回畫派”借助其畫面豐富而發(fā)人深省的思想內(nèi)涵,傳播了革命的種子,也深遠地影響了蘇聯(lián)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藝術發(fā)展。

遺澤

——“巡回畫派”與中國

雖然不斷有年輕畫家加入,“巡回畫派”的展覽也一直舉辦至1923年,但畫派還是遭遇了題材重復、色彩運用乏善可陳的創(chuàng)新瓶頸。第一代畫家日漸衰老,許多已不在人世,年輕一代不能理解前輩們的思想。批判的激情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從生活中描繪愉悅的景象,“巡回畫派”最輝煌的時代逐漸逝去。

其實,即便在群星閃爍的19世紀下半葉,“巡回畫派”也并未獲得眾口一詞的贊頌。有評論家認為,“巡回畫派”的藝術家“給這個時代增添了更多的爭議,而不是藝術”。但任何人都不會否認,“巡回畫派”藝術具有巨大的視覺沖擊力與感染力,那些凝固在畫布上的歷史記憶不僅奏響了俄羅斯大地的豐富和聲,也曾撥動整個世界的心弦。


歡樂瞬間

由于歷史原因,20紀50年代,中國在各個領域開始大規(guī)模學習蘇聯(lián),繪畫也不例外。特別是1955年,蘇聯(lián)派畫家馬克西莫夫來中央美術學院開辦油畫進修班,他以高度的熱情將“巡回畫派”的藝術思想介紹到中國。馬克西莫夫鼓勵學生們用現(xiàn)實主義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用生活中的瞬間反映社會變革。當時參加進修學習的靳尚誼、詹建俊、侯一民等,均是從國內(nèi)美術院校油畫專業(yè)中選出的優(yōu)秀學生。后來,他們與留蘇歸來的畫家一起成為中國美術界及各大美術院校教學中的骨干力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大批量地接受歐美國家的現(xiàn)代藝術、后現(xiàn)代藝術、前衛(wèi)藝術等美術風格。然而,從蘇聯(lián)學來的寫實油畫、素描等一直在我國存在并發(fā)展,眾多美術院校的教學模式依然沿用蘇式教學方法。也因此,在建國至今的中國美術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巡回畫派”的基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