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美術(shù)館 “拾得珍寶——張大千長女心瑞藏品展”
2015年6月,由北京匡時主辦的“拾得珍寶——張大千長女心瑞藏品展”在龍美術(shù)館開幕。值匡時十周年春拍到來之際,2016年6月6日「大千余澤——張心瑞珍藏張大千及其藏品」專場之中,既有張大千為愛女傾心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亦有謝稚柳,李秋君等摯友紅顏的所贈丹青。力圖從父愛、摯友、師生等多個角度,來展現(xiàn)張大千先生的卓卓高雅之風(fēng)與殷殷愛女之情。
作為大千先生的長女,張心瑞從小便被喚作“拾得”。那個時代的人們習(xí)慣給孩子起個土土的小名,或是逗孩子說是撿來的,以期待孩子更容易撫養(yǎng)成人。
上世紀(jì)四十年代末,大千居士去國移家,輾轉(zhuǎn)大吉嶺、香港、巴西、美國,最終定居于臺北,而受制于世情的阻隔,張心瑞卻未能跟隨父親一路同行。雖然阻隔萬水千山,大千先生仍多次托人將作品交與心瑞,三十多年的光陰流轉(zhuǎn),海峽兩岸的封閉與遠(yuǎn)阻重洋的嘆息,父女之間不過短暫的三次會面,這些“拾得”珍藏的畫便作成為寄托父女之情的珍貴紐帶。
▲ 1963年,張心瑞獲準(zhǔn)赴港探望父親大千先生。此為心瑞與父親攝于香港東方藝術(shù)相館
一九八一年夏,大千先生在給女兒心瑞的最后一幅畫作之中寫下自己的思念,飽含了一個父親的舐犢深情。
“十女心瑞與老父別十八年,遠(yuǎn)來八德園省侍,匆匆別又十八年,來環(huán)蓽庵乃不得見。世亂如此,能有團(tuán)聚之日否?言念及此,老淚縱橫矣。奈何奈何!寫此數(shù)筆,寄汝守之,勿信妖言,當(dāng)知老父念汝之深也。”
張大千 水月觀音
紙本鏡心 1956年作
尺寸;44×36.5cm
張大千、章士釗 碧荷、行書自作詩
紙本團(tuán)扇 1963年作、1964年作
備注:張心瑞上款。
尺寸:30×32.5cm
張大千 山嵐
紙本鏡心 1965年作
尺寸:53×40.5cm
張大千 行書八言聯(lián)
紙本立軸 1964年作
尺寸:70×15cm×2
龔賢 行書評畫
紙本鏡心
尺寸:26.5×102cm
張大千 《菡萏圖》
手繪真絲旗袍 1949年作
宋 寒松琴
尺寸:19×124cm?
謝稚柳 富貴白頭
紙本扇面
尺寸:18.5×52cm
李秋君 梨花仕女
紙本鏡心 1939年作
尺寸:116×55cm
6月6日 星期一
16:00 大千余澤——張心瑞珍藏張大千及其藏品專場(26件)
TheTreasures of Chang Dai-Chien His Daughter‘s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