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涂鴉藝術(shù)家的身份,“班克斯”(Banksy)入選了《時代》雜志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他用畫著鬼臉的超市購物紙袋蒙住頭,出現(xiàn)在了雜志的封面上
班克斯為《時代》雜志拍攝的封面照
還是一如既往地神秘。
在過去二十年里,這個叫“班克斯”的人把帶有諷刺意味的涂鴉畫遍了倫敦、紐約、舊金山、波士頓和柏林,甚至巴以邊境都出現(xiàn)了他的作品??沙苏f自己是個“藝術(shù)破壞者”,他從來不肯說他到底是誰。關(guān)于“班克斯”的猜測頗多。有人懷疑他是查維亞·普魯(BlekleRat),普魯從1981年開始在巴黎創(chuàng)作模板印刷的藝術(shù)工作,玩過朋克樂隊,一直活躍于倫敦的涂鴉界。但這種說法不太可信,“班克斯”應(yīng)該是個從來不曾露面的人,他還有可能是一個團隊。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班克斯”出生于1974年,家鄉(xiāng)是英國的布里斯托。一些自詡認識“班克斯”的人也肯定了這一說法。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在涂鴉文化深厚的布里斯托,“班克斯”算得上是城市之光了。人們對“班克斯”的確鑿認識幾乎全部來自2003年《衛(wèi)報》的一次采訪。這是唯一一次班克斯跟媒體面對面地交流,但最終泄露的訊息幾乎和“班克斯”這個名字一樣符號化:
《低俗小說》里的男主角們手里拿著香蕉
在打破規(guī)矩這件事上,“班克斯”確實算得上是個“慣犯”。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里的經(jīng)典鏡頭曾經(jīng)被“班克斯”搬上街頭,只是他把兩位演員手中的槍換成了香蕉??刹幌耄瑐惗亟煌ň诌€是被激怒了,其發(fā)言人稱:“這將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鼓勵犯罪。”
輪到附近的居民接受BBC采訪時,他們卻表示,這個涂鴉非常受歡迎,誰要是把他清理了,那準是一傻子。
“班克斯”受歡迎的涂鴉還包括,一個纏在路燈上的TESCO購物袋,一個推著購物車從高樓摔下來的女人,兩個親吻的男警察,幾只唱著“不歡迎移民”調(diào)調(diào)的鴿子。很明顯,消費主義、性別歧視和政治體制都沒被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