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文物保護不能止于掛牌

來源:大眾網(wǎng)-齊魯晚報 2014-12-20


網(wǎng)絡圖

7日晚,經(jīng)四緯十東南角一棟百年德式老樓的樓梯坍塌,正在上面的老人闞金山被摔到一樓地面,腰椎骨、四根肋骨折斷,大腸斷裂,全身多處受傷。鄰居表示,他們曾多次請求產(chǎn)權方盡快維修這棟文保建筑的樓梯,卻沒見有人來過。

2013年,伴隨著新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的公布,濟南市的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此前的12處、45處、66處增加到21處、97處和244處。從數(shù)量上看,市級以上文保單位總量變?yōu)樵瓉淼慕?倍,保護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蓮馁|量上,保護力度跟上來了嗎?位于南新街的張志故居,至今還是處于多數(shù)門窗被打掉的“待拆遷”狀態(tài);位于雙忠祠街的吳家公園,依然在用千斤頂尷尬地支撐著頂梁柱;位于經(jīng)四緯四的百年德式老樓,在居民等待維修的期待中樓梯坍塌,一位七旬老人因此摔斷腰椎;位于壽康樓街的壽康樓,110歲高齡的歐式建筑已經(jīng)布滿裂縫……事實證明,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不少已掛牌宣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建筑,依然處于少人為津、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尚未得到應有的保護。

從產(chǎn)權的角度看,目前濟南市區(qū)亟待修繕的文保單位,多是非文物部門所有的。由于文保單位的修繕要履行法定審批程序,嚴格執(zhí)行修繕計劃和工程設計、施工方案,很多產(chǎn)權單位有心修繕,卻無力出資。

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根據(jù)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山東文物保護條例》,“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可以向當?shù)厝嗣裾暾垘椭蘅?。符合幫助修繕條件的,當?shù)厝嗣裾畱斀o予幫助。”

向當?shù)卣暾垘椭蘅槪诜ㄓ袚?jù)??蓳?jù)了解,現(xiàn)實中,這種向區(qū)級或市級政府“申請幫助修繕”的事并未廣泛開展。

個中癥結出在哪里?有關部門應該反思。

我們這個城市,動輒上億元的高樓大廈,每年都如雨后春筍般增長。可令人百思不解的是,為什么一遇到文保建筑的修繕,資金往往就捉襟見肘,事情往往就難以解決?

歷史建筑是文化濟南的臉。將有價值的歷史建筑升格為文物保護單位,是給文化濟南的臉上貼金。但文物保護,不能止于掛牌,否則,那可真成了“只做表面文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