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辰2014秋拍/“先生鴻書”名人書信手札 驚現(xiàn)華辰2014秋拍
自古文人以書信表達情懷,紙張與文字承載著情愫,承載著他們主人生命的痕跡。
作為小眾收藏的名人信札及手稿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信札手稿當屬于“書畫”與“古籍”兩大類中間的交集部分,正因如此,信札手稿才具有了書畫與古籍所有的雙重屬性,即“藝術性”與“文獻性”。其中,古代類作品由于資源稀少,這也使得市場焦點正逐漸轉(zhuǎn)移到近代尤其是民國以來的文人政要們的手跡中來。令人欣喜的是,收藏者們除關注作者的社會地位、作品的藝術性之外,也越來看重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文獻史料價值,這體現(xiàn)了藏家們越來越走向成熟。正因如此,它獨特的魅力理應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尊敬。
去年秋拍,我們開設的“文學往事——袁鷹藏名家書信”專場取得不俗成績。2014秋拍,我們有幸征集到一批沈金梅先生舊藏和阿英(錢杏邨)先生上款的書信作品,既有茅盾、葉圣陶、夏衍、孫犁、馮其庸等文人作家,也有程硯秋、尚小云、馬連良等曲藝界名流,十分難得。
茅盾 致沈金梅信札一通四頁(附實寄封)毛筆紙本 鏡心19×10 cm(4)
茅盾 致阿英信札一通一頁(附實寄封)毛筆花箋 鏡心22.5×12.5 cm
馮其庸 致沈金梅信札一通二頁(附實寄封)毛筆紙本 鏡心26.5×19 cm(2)
葉圣陶 致沈金梅信札一通三頁(附實寄封)毛筆紙本 鏡心25×17.5 cm(3)
金梅(原名沈金梅),上海浦東人,曾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yè)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61年從事文學刊物的編輯工作,直至退休。曾任天津《新港》文學雜志社編輯部副主任,《天津文學》雜志社副主編等職。編務之余,從事文藝評論、傳記、散文寫作,出版著作有《文海求珠集》、《評論葉圣陶的文學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通信:文學奧秘的探尋》、《孫犁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論》、《悲欣交集:弘一法師傳》、《理想的藝術境界——傅雷論藝閱讀札記》等。曾多次獲得天津市魯迅文藝獎和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由于對文學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愛,金梅先生閑暇之余時常向茅盾、葉圣陶等前輩寫信請益,這些老先生也常回信指導,當時作為后輩的金梅先生都一直悉心保存。雖只紙片言,從中卻可以看出老先生對后輩的關懷和期望,也體現(xiàn)了文化的傳承。其中金梅先生收藏的茅盾《在河北省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批改稿,洋洋二十余紙,批改詳盡,有極強的史料價值。
吳作人 致阿英信札一通一頁(附實寄封)毛筆紙本 鏡心27×20 cm
尚小云 致阿英信札一通三頁(附實寄封)毛筆紙本 鏡心28×20 cm(3)
阿英(1900-1977) ,即錢杏邨,原名錢德富,又名錢德賦,安徽蕪湖人,現(xiàn)代著名劇作家、文學理論家、文藝批評家。曾長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上海從事救亡文藝活動,曾任《救亡日報》編委,《文獻》雜志主編。建國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長、華北文聯(lián)主席、全國文聯(lián)副秘書長等職。一生著述豐富,涉及文學、文藝理論、文藝批評、戲劇、電影文學史、美術史等多諸多方面,著有小說《義?!?,散文《夜航集》,劇本《碧血花》、《李闖王》,論著《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家》、《現(xiàn)代中國文學論》、《中國年畫發(fā)展史略》。輯有《中國新文學運動史資料》、《晚清文學叢鈔》等。阿英上款這一單元中,涵蓋吳作人、賴少其、張仃等書畫界大家,程硯秋、尚小云、馬連良等曲界名流,內(nèi)容豐富。此外還有俞平伯、夏衍手稿以及郭沫若題跋拓片鑒定意見也值得關注。
本專題中,特別該提到其中的五封茅盾毛筆信札,作為現(xiàn)代大作家、大文豪,還曾擔任文化部部長,茅盾書名為其社會地位所掩,事實上,他的書法也有很高造詣,初學宋徽宗“瘦金體”,繼而上溯晉唐,猶得歐陽詢《夢奠帖》之精髓,字體娟秀瘦勁,無論字體大小,必一筆不茍,毫發(fā)間見精神。這其中還有兩封信函是寫在花箋之上,精美異常,值得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