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上海)2014秋季拍賣會茲定于11月6日—9日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歡迎廣大藏家、藝術品愛好者蒞臨指導、交流。
傅抱石《毛澤東詞意山水》水墨紙本鏡心36.5×62.5cm
傅二石邊跋:此幀畫稿為先父傅抱石所作,系毛主席詩詞組畫之一,庚寅(2010年)傅二石敬題。鈐印:傅二石、大器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面對文藝為工農兵的方針,為政治服務的要求,傅抱石放棄了習慣表現(xiàn)的屈原和杜甫,也擱置了鐘情的顧愷之和石濤,開始以毛澤東詩詞為題材作畫。1959年6月,傅抱石曾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請,成為第一位來到毛澤東主席的故鄉(xiāng)韶山寫生的畫家。他的作品開毛澤東詩意畫創(chuàng)作的先河,使之后來成為“新山水畫”的一個重要方面,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的表現(xiàn)題材和表現(xiàn)方法。此后創(chuàng)作毛澤東詩意畫的風氣也刮遍全國,成熟于那一時期的畫家無不有繪制。
此幅《毛澤東詞意山水》為長征雪山詩意圖,描繪雪景中的行軍隊伍。畫中那獨特的"抱石皴"和前景改良石濤的樹的畫法,都表明了傅抱石創(chuàng)作毛澤東詩意畫的初衷,基本上沒有改變原來的山水畫形式和技法,只是通過那壓得很低的山徑上若隱若現(xiàn)的紅軍長征隊伍點名主題。畫面群山疊嶂,蜿蜒連綿,為白雪覆蓋,雪山占據(jù)了畫面的五分之四。作者以破筆潑墨,散鋒入紙,恣意涂抹,表現(xiàn)山石紋理以及峰巒結構,天空則以水墨渲染而成,以襯托雪景,造就了莽莽蒼蒼的豐富世界。
傅抱石開辟的毛澤東詩意山水畫,為傳統(tǒng)的國畫擺脫了在50年代的生存危機,是傳統(tǒng)國畫在20世紀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歷程,這是他對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的重要貢獻?!睹珴蓶|詞意山水》便是這段歷史的產物。與其他近現(xiàn)代藝術家不同的是市場上傅抱石的作品數(shù)量稀少,藝術水平高,一直都是爭奪的熱點之一,可謂中國書畫市場的硬通貨。
錢松巖《河山壯麗》設色紙本鏡心108.5×46.5cm
錢松巖題:河山壯麗,日月重光。偉哉!我軍厥功輝煌,拯民水火,許國身忘。長征萬里,轉塵四方;流血流汗,艱辛備嘗;正義薄天,處處壺漿;甦我痌瘝,躋我富強;史無前例,至大至剛。八一肇建卅年,孔昌欣逢令節(jié),為寫陵岡,持以晉祝山高水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建軍三十周年紀念,錢松巖敬寫并題。
此幅《河山壯麗》(1957年)是錢松巖先生為祝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周年所作。畫面主體是巍峨雄偉的堂堂大山,聳立左端,山澗飛泉,傾瀉而下,仿佛“素影空中飄匹練,寒聲天上落銀河”,作者以此晉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山高水長”。山腰云霧繚繞,水氣氤氳;山腳松林茂密,古木重蔭,數(shù)間房舍掩映期間;山谷溪流湍急,奔涌而去。錢松嵒善于處理大場面的全景式構圖,注重畫面的整體氣勢。畫中山石的皴法,充分運用了傳統(tǒng)“屋漏痕”的筆法,達到了生澀老辣、勁健成熟的境界,通過反復積染使山石有一種色墨調和、蒼潤厚重的效果,展現(xiàn)了祖國山河新貌。
20世紀五十年代是錢松嵒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期,此幅《河山壯麗》便是這一時期的山水精品,尺寸大,構圖繁密,描繪很見功力,且具有紀念價值。錢松巖的山水畫既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又具有傳統(tǒng)形式,在傳統(tǒng)山水表現(xiàn)時代內容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新路,華君武稱其為:“山水畫推陳出新的樣板。”
魏紫熙《黃洋界景色》設色紙本鏡心67×45cm
傳統(tǒng)山水畫壇經(jīng)歷建國后的意識形態(tài)改造而發(fā)生翻天覆地新變化,以寫生手法表現(xiàn)革命圣地、祖國建設新貌和祖國壯麗河山等主題蔚為風氣,南方的新金陵畫派、西北的長安畫派以及北方以北京李可染為代表的山水畫派在這一時風中迅速崛起,魏紫熙便是這一畫學潮流中的代表人物。
魏紫熙1975年到江西寫生作畫,跑遍了井崗山的山山水水,描繪了眾多井崗山周邊地區(qū)的革命歷史景點,其中以黃洋界為題材的畫作就有多幅。此幅《黃洋界景色》便是這一系列作品中的代表作。作者在題跋中介紹“黃洋界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極其險峻。一九二八年秋,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的工農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擊潰敵軍四個團的進攻,取得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重大勝利。”作者采用仰望的視角表現(xiàn)黃洋界險峻的山勢,高遠、深遠兼具,氣勢磅礴。前景山腰松林茂密,郁郁蔥蔥,山谷間云海翻涌,水氣氤氳。畫面上層以大面積朱砂表現(xiàn)“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火紅秋色。山頂電線桿和山腰奔馳的大巴車是當時流行的繪畫形式符號,在傳統(tǒng)山水畫的基礎上點綴這些形式符號用來表現(xiàn)祖國建設新貌,極具時代特色。
《黃洋界景色》是那個特殊時代政治和繪畫藝術的結合體,打破了傳統(tǒng)國畫界一味摹古的風氣。1977年《江蘇文藝》第3期將其作為封面作品刊登。
羅中立《擁抱》油彩畫布100×80cm2003年
羅中立的畫越來越偏離宏大的場面和莊重的氣氛,趨向隨意性、荒誕性,似乎從民間生活中得到的藝術靈感被更珍貴地保留了下來,不作藝術的修飾,不作理想化的處理。2003年的《擁抱》經(jīng)過作者捕捉農村生活中那些看來極普通、極平凡的場景,描繪那些因長年累月進行繁重體力勞動變得有些畸形的人。他用樸實無華的筆不加美化和修飾地描寫他們,予人以自然、真實和親切之感。這些畫不以情節(jié)取勝,而以人物和環(huán)境的刻劃以及統(tǒng)一的氣氛見長。
作者消化和經(jīng)過提煉的生活內容對于表現(xiàn)形式有一種特定甚至是唯一的選擇性,只有熟悉生活,能動地把握生活的人才能找到吻合生活內容的藝術形式,從而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成功。藝術離不開社會生活,藝術形式的發(fā)展也離不開社會生活,社會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羅中立是鄉(xiāng)村與城市的溝通者,他為我們敞開了至今仍然封閉而不為人知的另一種社會生態(tài)景觀。透過羅中立作品所反映出的鄉(xiāng)村與城市的巨大的文化與物質差異,我們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突然感受到一種巨大的時空錯位,山民生活的極度原始、生動和強烈,都使我們對自身習以為常的城市生活產生一種新的眼光。
尚揚《冊頁-3》100×150cm油彩畫布2008年
尚揚的《冊頁-3》秉承了其”冊頁”系列作品風格,即用當代油彩的描繪方法詮釋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把當代藝術圖像與中國文人畫有機地融為一體。正如作品名稱”冊頁”一樣,尚揚以一種極富文人情懷的姿態(tài)和審美眼光對畫面進行處理。在《冊頁-3》中,墨色一般的線條、色塊在白色的畫布上彌散、暈染,不受形象的束縛,也脫離了表達的局限。這種自由、隨性的揮灑很容易讓人想到石濤、八大們的筆墨,而它卻又以最當代的形式呈現(xiàn),一種對東方文化境界的深刻體悟所產生的自然流露。這種境界并非主要依靠傳統(tǒng)的象征性、敘事性的具體形象來營造,而是更多地通過繪畫的痕跡、材料的肌理這些繪畫語言本體的張力直接呈現(xiàn)。所以說尚揚的作品超越了傳統(tǒng)的客觀描繪也突破了”似與不似”的意象表達,以自由直接當代的語言方式把繪畫承載的巨大的想象空間留給了觀者。
中國古代畫家在表達自然時重視的不是自然的實像,而是自我的心像。以此衡量尚揚的作品,他畫出的乃是他觀念中的自然。
榮寶齋(上海)2014秋季拍賣會征集已經(jīng)接近尾聲,誠請各界藏家多多支持,我們將奉行“誠信為本,服務至上”的原則,竭誠為您服務,力圖在今秋打造一場拍賣盛宴。
榮寶齋(上海)2014秋季拍賣會
秋拍時間:2014年11月6-9日
拍賣地點: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
征集范圍: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及新水墨、油畫雕塑、當代玉雕等
中國·上海東大名路948號白金灣廣場1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