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有“鎮(zhèn)館之寶”嗎?院長單霽翔6月30日直面這一話題,認為“打造”所謂“明星文物”的做法得不償失,“對于博物館和觀眾來說,實在是兩敗俱傷”。
單霽翔指出,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規(guī)模龐大、種類繁多,并且形成了結構嚴謹的文物脈絡、體系,以供欣賞和研究,使得單件藏品不可孤立而存。因此故宮博物院從不突出某一兩件文物,“打造”所謂的“明星文物”、“鎮(zhèn)館之寶”。“對故宮博物院來說,密不可分的整個文物藏品體系和紫禁城古建筑群體,都是故宮博物院視若生命的無價珍寶。”
他認為,某些博物館挑一兩件藏品,全力“打造”“明星文物”,吸引觀眾眼球,以提升博物館人氣,促銷文化產品,這對博物館和觀眾來說,實在是兩敗俱傷:一是博物館的收藏狀況往往趨于一枝獨秀、以偏概全的局面,難以真實呈現博物館收藏體系、體現博物館整體價值,難以提供更多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啟迪,難以引起公眾不斷深入探究的興趣;
二是觀眾過多關注“明星文物”,對其他非“明星文物”熟視無睹、忽略不計,就不能全面、系統(tǒng)、真實地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多元性,易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
單霽翔透露,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就曾向他表達過對大陸游客只看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三大件”的憂思。他強烈建議赴臺北故宮參觀時,大陸游客最應該關注兩宋書畫、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康雍乾三朝的琺瑯彩以及青銅器。
至于北京故宮的“鎮(zhèn)館之寶”,他表示,《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從故宮博物院180萬件藏品中精選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萬件,按照陶瓷、繪畫、法書、碑帖、青銅、玉石、珍寶、漆器、琺瑯器、雕塑、銘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璽冊、鐘表儀器、武備儀仗、宗教文物等類別分26編500卷正在陸續(xù)出版。“應該說這15萬件文物都是我們的‘鎮(zhèn)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