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在當代語境下重讀林風眠:充分研究林風眠

來源: 信息時報 作者:馮鈺 2013-07-29

2010年重建的林風眠故居。

故居中只留下一張林風眠青年時期的相片。

晚年在香港的林風眠,右側站立者是他的侄女,至今耳聰目明,為參觀者講自己一生中見過林風眠的回憶。

三年前,由廣東林風眠藝術園出資,用以激勵優(yōu)秀研究生的“林風眠獎學金”在中國美術學院設立。三年后,中國美術學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及林風眠藝術園三方合作舉辦“會通履遠——重訪林風眠之路”系列藝術活動,包括7月25日在梅州市華僑博物館開幕的“林風眠獎學金獲獎作品展”,以及中國美院二十余位研究生赴梅州實地的采風創(chuàng)作。這些研究生從入校起就對首任院長林風眠的生平與藝術思想耳熟能詳,卻還是第一次來到林風眠的家鄉(xiāng)。帶隊來到梅州的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胡鐘華告訴記者,林風眠的藝術成就和在美術史上的影響還未被充分研究,對林風眠,我們知道的遠遠不夠。

為什么要再次提起林風眠

他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奠基

林風眠不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藝術家,同時還是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胡鐘華

在開幕式之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這一點。“中國美院的歷史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縮影,林風眠建立了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機制與框架,也為中國美院確立了學術的思想和脈絡,所以說他對中國美術教育起到開拓和奠基作用”。

除了建立機制之外,胡鐘華認為林風眠對中國美術教育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中西融合的教育思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舉。因為當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也有一些人提出‘中國畫向何處走’,有些比較激進的意見,認為中國畫要沒落了,甚至要取消中國畫。而林風眠雖然是從西方留學回來的,但他強調中西文化的融合交流碰撞,并在此基礎上產生創(chuàng)新。他后來的彩墨畫,包括用中西結合的方式表現(xiàn)傳統(tǒng)內容,如戲劇人物畫、風景花卉,都是這一思想的典范”。

林風眠對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還體現(xiàn)在他對人才隊伍的建設。胡鐘華說:“他網(wǎng)羅人才,集中當時中國最優(yōu)秀的藝術家到學校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從法國、德國留學回來的藝術家,以及外籍藝術家來任教。所以從一開始就體現(xiàn)出國際性的學術眼光,藝術的開放包容色彩非常明顯。”

胡鐘華還進一步指出:“從大的方面講,林風眠的這種精神不光局限于文化藝術,還有創(chuàng)新、開放、包容,敢為天下先,這些東西與廣東精神實際上是同源的。”

他為我們提出了藝術在當代可能的方向

在當下語境中重新回看林風眠的藝術與思想,人們會發(fā)現(xiàn),今天困擾我們的許多問題,林風眠在八十五年前已經嘗試作出了回答。胡鐘華深情地說:“林風眠當年提出的‘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立校宣言,他這四句口號拿到今天的時代背景下還是有生命力的。”

林風眠藝術園藝術總監(jiān)姚遠東方介紹說,“重走林風眠之路”這系列活動,繼首站梅州之后,明年會走到巴黎,這一站最重要的就是在當代藝術語境下重新挖掘林風眠的意義,“重新去回憶他當年在巴黎求學時候所作的藝術選擇,對中國現(xiàn)代藝術,或者一直到走向當代藝術的影響。厘清這條路,就可以解決很多當下藝術所面對的問題。在全球化、地球村的當下語境中,許多藝術家陷于深深的茫然,而林風眠當年提出的宣言里,就有‘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這一條,這已經跨越了國界,直指當代性的根本,提出了哲學上的思考。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啟發(fā)我們思考,當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時期之后,時代所共有的藝術該是什么樣。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藝術在信息的流動下已經沒有國界了,不能簡單地區(qū)分是中國的還是法國的,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如何整合所有的時代資源來建立藝術,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走向。”

如何在今天重讀林風眠

林風眠出生在廣東,但19歲就離開故鄉(xiāng),終身沒有回歸,這導致在最該記住他的故鄉(xiāng),人們對他的認識卻還不夠。對此,胡鐘華認為,文化傳播需要載體,如現(xiàn)有的林風眠藝術園、故居等。

姚遠東方介紹說,林風眠藝術園建立以來,三年中做了大量的學術挖掘工作。今年將出版《林風眠年譜》和《林風眠文集》上下集。更重要的是將在廣東威華集團資助下建造林風眠藝術館。館藏作品將以兩部分構成,即林風眠原作的收集與以他生平為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

近年來,林風眠作品在拍賣市場上表現(xiàn)突出,這對林風眠藝術館的收藏回購會帶來影響嗎?姚遠東方透露,這三年來林風眠藝術園不停地在與一些重要的藏家接觸,因為林風眠一生坎坷,畫作分散在世界各地,如法國、巴西、香港以及東南亞,所以這個工作并不容易。

“藝術品的買賣是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這種成批的買賣。價格高只是一個因素,最大的問題是鑒定真?zhèn)?。市場上林風眠的作品很受歡迎,結果假畫也很多。他的藝術風格很獨特,但并非不易摹仿,另外他很高產,又有留早期畫作小稿的習慣,有些題材反復創(chuàng)作,所以我們要收藏,不僅是真?zhèn)蔚膯栴},還要評鑒是不是精品,是不是代表作品”。

她告訴我們,目前最可靠的一批林風眠畫作是他離開上海時存放在上海中國畫院的100多幅精品,“那批畫是最沒有爭議的,另外還有三四位著名的藏家,手里有一批精品,而市場上則假畫太多。我們面向社會收購的林風眠畫作,市民拿來的沒一幅是真跡;在上海請專家鑒定,40多件都是假的”。

中國美院研究生處的江河老師則介紹了將來的林風眠紀念館館藏中的創(chuàng)作部分——將是以從中國美院畢業(yè)的、現(xiàn)在活躍在美術界的藝術家們?yōu)橹?,以林風眠研究專家們反復研討甄選出的他生命中的40個片段為題材,重新創(chuàng)作的一批作品。“這些創(chuàng)作在2013年11月他的生日之前都會完成,連同文獻、影像等多元形式重新梳理林風眠的生平,組成一個展覽。計劃從明年開始會在全國巡展,有可能也會到廣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