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揚州木雕業(yè)的鼎盛時期,其時揚州鹽業(yè)興盛,“四方豪商大賈,鱗集麇至,僑寄戶居者,不下數(shù)十萬。”他們在揚州大興土木,建筑會館、園林、私家住宅,追求住宅的寬敞氣派、園林的奇巧變化,以炫耀自己的財富。
鹽商們建的會館書院、私家園林、住宅,官府建的標志建筑及寺廟祠堂等,房屋各部位構件,從屏門到板壁、隔扇、罩隔均以木質雕刻。許多私家園林,其廳堂樓閣中每多裝飾木刻,與室內(nèi)家具陳設及周圍景物同輝并茂,風雅宜人。如何園,其樓上下廳堂隔間紅木板壁上刻有蘇軾、韓琦的《竹石圖》、唐伯虎的《四季花鳥條屏》、鄭板橋的《蘭竹石》以及劉墉等名人的書畫。還有平山堂西園之西北部,楠木廳內(nèi)的隔扇滿刻著牡丹、仙桃、芝蘭、荷花、松竹梅,柏木廳內(nèi)的隔扇上部嵌鏤空冰裂紋、夾刻梅花竹葉,下部刻文房四寶等。此外,鹽商汪竹銘住宅的木罩隔、史公祠饗堂內(nèi)的罩隔等處,所刻圖案都氣勢宏偉、極具藝術性。
除建筑木雕外,清代揚州紫檀、紅木家具、陳設古玩也非常精美繁多。揚州鹽商富賈家的家具陳設多用紫檀、紅木、影木、楠木等名貴木料制成,做工極為精良。現(xiàn)揚州博物館藏的“紫檀木雕龍紋疊柜”是一件揚州木雕家具的杰作。其高174厘米,寬96厘米,厚47厘米,柜上層兩扇小柜門雕刻二龍戲珠,下層兩扇大柜門雕刻四條龍,柜面鋪滿云紋,2厘米厚的雕刻層里云朵層層疊疊,六條龍盤游隱現(xiàn)其間,生動活潑。龍紋雕刻精細入微,線條細密,流暢優(yōu)美,雕刻手法多變,集高浮雕、淺浮雕,深刻、淺刻,陰刻、陽刻等技法于一體。
揚州紫檀、紅木制品還進貢朝廷。據(jù)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宮檔案”記載:清廷所用貴重紅木、紫檀雕刻品,大至寶座、御案、龍床、龍柜、大案、多寶柜、桌、椅、掛屏、插屏,小至各種玲城剔透的精美小件陳設品以及文房四寶等皆由揚州進貢。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間,據(jù)署理兩淮鹽政的前后六任揚州官員的進貢清單統(tǒng)計,其中紫檀、紅木制品共有180多件套。此外,據(jù)清宮“各作承做活計檔案”載:養(yǎng)心殿造辦處承做器物的木作,其能工巧匠,大都從揚州、廣州、蘇州等地選進。由此可見揚州紫檀、紅木雕刻技藝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