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dāng)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歷史與藝術(shù)并重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 衛(wèi)寧 仝昕昕 2014-03-19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cè),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近7萬平方米,設(shè)有展廳48個,是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沿著門前寬闊的臺階,跨過鏤空的青銅大門,參觀者看到的首先是擁有高大空間的大廳,盡顯中國國家博物館恢弘氣派、典雅莊重的風(fēng)范。說起如此空間設(shè)計的初衷,中國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部主任黃琛介紹說,

“博物館是一個文化的祖廟、文化圣殿,我們西大廳設(shè)計得這樣高,就是給公眾一個殿堂的感覺,讓人靜下心來,用一種崇敬的心走進展廳,去觀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積淀與成果。”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上個世紀(jì)80年代在此基礎(chǔ)上分設(shè)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直至2003年,兩館合并正式組建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并于2007年開始了為期四年的改擴建工程。

2011年,嶄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開門迎客,免費對公眾開放。改擴建后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筑體量擴大了三倍,更重要的是,它與此前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側(cè)重展示歷史,以農(nóng)民起義、階級斗爭為主線的通史陳列相比,有了極大的改變。國博社教部主任黃琛以目前國博的兩大類陳列為例介紹說,新國博以展示歷史與藝術(shù)并重,努力實現(xiàn)與世界接軌。

“第一個是以歷史為線索的兩個基本陳列《古代中國》和《復(fù)興之路》,講述了從人類起源一直到今天社會的發(fā)展演變過程。第二類是依托館藏,按照門類設(shè)計的藝術(shù)類的展覽,比如說《青銅器藝術(shù)》、《佛造像藝術(shù)》、《錢幣藝術(shù)》、《古代書法繪畫》等等十幾個不同門類的專題藝術(shù)的陳列。另外,我們每年還會從文博單位、國際上大的博物館、一些私人的收藏和藝術(shù)家通過聯(lián)合舉辦的方式引進若干的臨時性的專題性的展覽,平均每年都在30個至40個。”

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共擁有文物藏品約120萬件,包括新石器時代的人面魚紋彩陶盆、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后母戊鼎、神形兼?zhèn)涞奶迫黍T駝樂舞俑、展現(xiàn)新中國開國大典盛況的油畫等,這些數(shù)目繁多的精美藏品串連起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也全面反映出中國歷史的變革。與此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國博還先后舉辦展覽,全面介紹了畢加索的系列版畫、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shù)館收藏的達(dá)芬奇繪畫、印加人太陽崇拜的精美陶器、列支敦士登王室的掛毯等等,讓中國人不出國門也可以近距離地欣賞到世界多元的文明。

豐富多彩的各類展覽吸引了許多觀眾。作為一名講解員,郝爽君在每天悉心為來自各地的觀眾講述展品的歷史與精髓的同時,也為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而高興。

“我(每天)走在展廳里面,我覺得特別大氣、特別恢弘,我看到觀眾臉上都充滿著笑,興高采烈,我自己也覺得挺驕傲的。”

數(shù)據(jù)顯示,國博自2011年開館以來,已累計接待觀眾超過1600萬人次,并以每年約200萬人次的數(shù)量在增漲,去年更是達(dá)到了745萬人次。這些觀眾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不一樣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美國女孩梅根感慨于國博的建筑藝術(shù):

“這是一座美麗的建筑,我非常喜歡。到目前為止國博是我參觀過的博物館里最漂亮的一個。這個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它很宏大,我喜歡這里。”

中國女孩張妍則沉迷于國博的青銅器藝術(shù):

“來了好幾次感覺很受益的。(最喜愛)青銅器,那些展品的時間比較久遠(yuǎn),(能從中了解)3000多年前的人們生活的狀態(tài),能給你產(chǎn)生很多豐富的想象。以前的人能造出那么美的青銅器,挺令人驚嘆的。”

對于已經(jīng)退休的石先生而言,逛國博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每隔幾日,他便要和老伴來國博看一看:

“我們經(jīng)常來,這些(展覽)基本上都已經(jīng)看過了,看看還有什么新的展覽。我喜歡美術(shù),最感興趣的是毛主席的油畫展和雕像,每次來都要看看。”

如同美國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中國國家博物館無論是展館建設(shè)還是館藏陳列,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跨越,快步邁入世界大館行列。在這里,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足跡得以記載,世界文明也在不斷得以呈現(xiàn)。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