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九龍核桃。
清晚期,玩賞核桃成風,“貝勒爺手中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如今,追逐核桃的也大有人在。今年,在香港嘉德拍賣會上,一對陰陽異形清代老核桃就拍出了120萬元的天價。
寧波也不例外。有寧波藏友上京覓得一對清代九龍核桃,不惜花重金買下,成為自己的掌中珍玩。
隨著文玩核桃的熱潮再度興起,并在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下,“瘋狂的核桃”大戲火熱上演。寧波資深玩家老胡大放豪言,“我已踩好點,打算明年北上天津薊縣,花幾十萬元包一棵果樹。眼下一對配對好的老樹獅子頭核桃賣價動輒上萬元。”在“賭青皮”、“包樹”等財富神話的推動下,小小核桃吸納了大量社會資本,再一次攪活文玩收藏江湖。
行情
原樹野生名品動輒上萬元一對
文玩核桃有四大名品:獅子頭、官帽、虎頭、雞心。
“從2006年以后,嫁接雞心的大量上市給文玩核桃市場帶來沖擊,大核桃不再是"貴"核桃的代名詞。幾年起伏之后,玩家心中也逐漸認可了嫁接雞心不入流的地位,重新確立了以獅子頭為首的高端文玩核桃市場。”寧波資深玩家老胡分析得頭頭是道。
老胡被圈內(nèi)核友戲稱為“核桃一刀”。他向記者講起“核桃經(jīng)”。除了看門類,首先看品種。各品種核桃的產(chǎn)量不同,品種越稀有越珍貴。其次看尺寸。尺寸越大越受追捧。而配對是玩核桃的高境界,尤其是異形核桃更講究配對,鷹嘴、佛肚、雙瓣、四棱、三棱等,出產(chǎn)率很低,很多年才能配上對。這類核桃絕不要錯過,一上手就是珍品、極品。
“這對邊寬42厘米的南疆獅子頭,寬邊、菊花頂、凹底、十字溜尖,賣相交關(guān)贊。四年前,我以3000元買入?,F(xiàn)在價格翻一番。”老胡說道,“這還是嫁接品種,若是同樣尺寸的原樹獅子頭,當年價格就賣到1.8萬元一對,放到現(xiàn)在,價格在5萬~10萬元。”
“白獅子頭是今年市場的新寵,是一種按其皮色命名的核桃,是核農(nóng)前兩年嫁接的新品種,產(chǎn)自河北淶水縣。這對平底白獅子頭邊寬45厘米,大凹底,頂部有小凸尖,粗紋、厚邊、分量重、皮質(zhì)好、型周正、容易上色、顏色發(fā)紅,是獅子頭中的好品種,一對價值在8000元以上。”
另據(jù)透露,野生官帽核桃因其紋路粗獷,核尖鋒芒外露,頗受寧波一些男性企業(yè)主的青睞。今年以來價格一路攀升。
寧波核友越來越多。前不久,一家茶館老板來到老胡的金鐘古玩城會所,一口氣拿走20對平谷四座樓獅子頭。
“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賽過乾隆爺,閻王叫不走”。雖然核桃有強身健體的功效,但被炒作的文玩核桃價格貓膩也不少。資深玩家提醒,一定要從個人興趣、愛好及資金實力出發(f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進,更別輕信“一夜暴富”的神話。
現(xiàn)場
包樹為精品,“賭”青皮想撿漏
今年是核桃的小年。核桃長勢、收成基本“看天”。
“今年雨水過多,黃尖花皮的核桃樹量多,不宜包樹。”盡管如此,老胡早有打算,“我已踩好點,打算花四五十萬元,明年北上天津薊縣逐鹿村包兩棵核桃樹。”
包樹,在采摘之前,文玩核桃還沒落地就彌漫了“賭”性。包樹之后,這棵樹上所有的核桃你要拿走,這叫“通貨”。把整棵樹包下來,一棵樹上有五六百顆果子,毛估估有300對。以400元/顆計,成本就是800元/對,還要去除至少20%的損耗(黃尖花皮的品種基本報廢,配對不成的核果也沒戲)。
“包樹主要是沖著精品來的。以平谷四座樓獅子頭為例,只要品相好,皮色正,紋路有型,邊寬45厘米以上的青果,剛從樹上摘下就值5000元/個。這樣的配對若有十來對,價值就十幾萬元了。有了這個基礎(chǔ)打底,再加上其他大量次一些的普品,包樹基本上可以穩(wěn)賺不賠。”老胡介紹道。
包樹考驗的是商家的經(jīng)驗和眼力,能夠透過青皮看到核桃的模樣,一般被預(yù)測較好的核桃剛下樹就被商家收入囊中。老胡坦言:“一些品相預(yù)測不好的核桃往往拿來"開青皮",這只是為了讓顧客撿漏。”
所謂“開青皮”,是指商家將一對對青皮核桃放在一起,價格從200~2000元不等,顧客選中一對帶皮核桃,付錢給商家,商家用刀把青皮剖開,無論品相如何、是否配對,都要把核桃拿走。有些心有不甘的顧客會繼續(xù)開下去,期望遇到一對好核桃或者配成一對,這就有了“賭”的意思。如果賣家“打了眼兒”,顧客就能從中撿漏。
眼下寧波還不能現(xiàn)場“賭”青皮。核友們常上北京、上海等地開青皮。今年,寧波一位企業(yè)家網(wǎng)上看中一對邊寬45厘米的斧頭核桃果子,品種產(chǎn)自河北淶水,花1200元買下,快遞到貨,開皮、清洗后,核桃現(xiàn)出真身:黃尖,花皮,1200元打了水漂。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谷子上場,核桃滿瓤”。白露前后十天,是核桃最佳采摘期。皮質(zhì)不夠成熟或過于成熟的核桃,基本上沒有盤玩價值,玩下去不是裂就是黑。核商們一般會選擇在9月初下樹,正常剝皮、配對,陰干1個月待售。上市時間一般在10月以后。
“那些皮質(zhì)處于巔峰狀態(tài)的核桃,木質(zhì)致密,碰撞聲音瓷實,手感堅實有力,把玩得當,能盤玩出精品、收藏級老物件。”老胡說。
趣聞
清代九龍核桃
從北漂到寧波
寧波上品藝術(shù)館的崔館長是愛“玩”之人。常去北京淘寶的他感受到北京與南方不同的收藏氛圍。“老北京喜歡玩兒,出得了王世襄那樣的大玩家。每回去北京,一桌人十有八九手里揉著對核桃。我看著有趣,便嘗試著收了幾對。”
剛開始不敢投入太多,崔館長就花萬元買了幾對中檔品相的。逐漸入了門,他便打算加大投入。“我買東西有個原則,就是每個藏品系列追求一奇二精。碰巧機遇不錯,便收了幾對頗為得意的文玩核桃。”
其中有一對清代九龍核桃,是他不久前從河北一位藏家手中購得的。“當時對它們的價值并不是很了解,畢竟是小眾,沒有深究,但一見到它們,立馬覺得非等閑之物。第一,四個棱已經(jīng)比較稀奇了,核桃一般都是兩個棱;第二,包漿渾厚,一看就是上年份的老核桃;第三,又配了兩個非常精美的犀角底座。”
更讓他心動的是核桃上的雕工,竟是九條龍。“核桃難雕,是眾所周知的。核雕要根據(jù)其紋理進行微雕,稍有敗筆就滿盤皆輸,因此沒有十足的功力和把握,核雕師寧愿保留其本來的紋理。這對核桃不僅雕工精美,而且圖案是九條龍—古代,除了皇帝又有誰敢把玩呢?”
花了不菲的價錢將它收入囊中,崔館長也禁不住拿到京城的朋友處“顯擺”。“一落座,大家嘩啦嘩啦地揉起核桃,其中也有市價幾十萬元的老"官帽"。我一拿出九龍核桃請大家品鑒,一桌人都悄悄把手里的核桃藏了起來—被比下去了呀!其中有位朋友說了句話—核桃是北派的玩法,沒想到好東西落在江南!”
回想到這件趣事,崔館長挺樂呵。
崔館長也道出了寧波數(shù)百名圈內(nèi)“核友”的心聲,文玩核桃在從前就屬于偏門,喜歡的人說它是“掌珠”(“掌上明珠”之意),每天愛不釋手。從最平凡的木頭變成包漿通透的“玩意兒”,沒有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把玩功夫是達不到的。
史話
核桃文玩之風
盛于清代
揉核桃之風自古由宮廷傳到民間。
清朝時期,玩核桃的風氣達到鼎盛:“貝勒爺手中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每逢帝后誕辰,王公大臣們便會將精選出的核桃作為祝壽賀禮供奉。
一對好核桃在選材、品種、選型、配對方面越來越有講究。以獅子頭為代表的麻核桃四大名品更是成為達官貴人們競相追逐的寶貝,成為“品位”的象征,價格上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
傳說清乾隆爺喜歡核桃,還酷愛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將當時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進宮廷造辦處。許多核桃都用來封官封爵了,這樣的核桃更是有錢也買不到。
此外,玩核桃者常以一句話標榜自己,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轉(zhuǎn)鐵球,富人揣葫蘆,閑人去遛狗。”
皇家把玩的核桃自然都是文玩核桃中的頂級珍品。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余對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壽的,有天生連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貝勒預(yù)備”、“恭進”等墨書,表明為王公貴族貢送皇室的,用極考究錦盒裝盛。
2011年,一對清代三棱獅子頭核桃拍了112萬元。據(jù)了解,目前拍賣市場文玩核桃的最高記錄是200多萬元,是太監(jiān)李蓮英的掌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