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油雕專場TOP10

來源:99藝術網(wǎng) 2013-10-25

趙無極1998年作《18.10.98》

2013年10月5日,香港秋拍季全面開啟,中國嘉德(香港)2013秋拍首次推出的“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斬獲1.1億港幣,15件拍品超過最高估價落槌,主打拍品趙無極1998年作《18.10.98》不負眾望以2415萬港幣成交,拔本場頭籌。

嘉德香港2013年秋拍油雕專場TOP10

TOP 拍品名稱 拍品號 估價(HKD) 成交價(HKD)
1 趙無極 1998年作 18.10.98 462 12,000,000-18,000,000 24,150,000
2 朱德群 1989年作 藍影 464 8,200,000-9,200,000 9,430,000
3 劉野 2007-2008年作 竹草圖 479 6,500,000-8,500,000 8,625,000
4 曾梵志 2008年作 無題 08..12.19 476 7,500,000-9,500,000 8,625,000
5 吳大羽 射戟轅門 460 3,500,000-4,500,000 6,670,000
6 嚴培明 2000年作 毛澤東在 474 4,000,000-6,000,000 6,325,000
7 王懷慶 2000年作 木與青銅 468 5,500,000-6,500,000 6,325,000
8 朱德群 1960年作 構圖55號 463 3,500,000-5,500,000 5,980,000
9 賈藹力 2008年作 瘋景 485 1,650,000-1,800,000 4,830,000
10 蔡國強 2010年作 黃牡丹 473 3,000,000-5,000,000 4,830,000

【相關鏈接】

嘉德香港2013年秋拍瓷器雜項TOP10

嘉德香港2013年秋拍書畫專場TOP10

嘉德香港2013秋拍: 精細的巧妙“布局”

香港秋拍季成績斐然 99藝術網(wǎng)一周市場資訊推薦

嘉德香港2013秋拍首推油雕版塊 1.1億成交額獲市場肯定

Top1 趙無極 1998年作 18.10.98

Top1 趙無極 1998年作 18.10.98  成交價:HKD24,150,000

趙無極在中國乃至世界抽象藝術領域里的地位可謂無人可撼。在最早借鑒克利的表現(xiàn)技法之后,他嘗試用中國的材料進行點、線、面組合的訓練,試圖在揮寫點染中重組已經(jīng)遠去的宋元山水。他運用高超的西畫技巧,使東方意象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示于西方世界。至90年代,他徹底放棄了象形式樣的符號象征,直接轉(zhuǎn)向非常個性化的表述精神,宣泄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

《18. 10. 98》是九十年代的絕佳之作,在技巧上堪稱完美。此時已年過古稀的趙無極,將自己畢生對于自然的感悟,幻化為鮮黃、橘赭與黑色的碰撞與結(jié)合。畫面中“頂天立地”的大片藍黑色,與中部帶狀式的鮮黃與橘赭結(jié)合出混沌宇宙中的秩序感。畫面中帶有律動性的筆觸,來源于趙無極七十年代對于水墨探索的成果,而對于色彩的實踐與運用,則是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的產(chǎn)物。西方繪畫啟發(fā)他對抽象形式的探索,東方傳統(tǒng)則引導他深究自身文化的內(nèi)在意涵。中國的《易經(jīng)》中有“天玄而地黃”之說,此幅以“玄”“黃”二色為基調(diào),將中國古人對于色彩的象征寓意隱含其中,暗示著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作者運用了他一貫喜歡的強烈虛實對比、動靜結(jié)合的手段,以較之前更加稀薄、更加透明的方式來運用更為鮮艷的黃色調(diào),呈現(xiàn)出一種炫目的視覺效果。他熟練的運用油畫材料的厚薄兼容的性能,使得黃色與黑色在交界處自然暈染,畫面滋潤流暢,凝重透明而富有光澤,在飄逸的動向之中透露出來一種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畢生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精華的理解和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理念在此件作品中都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

Top2 朱德群 1989年作 藍影  成交價:HKD9,430,000

Top2 朱德群 1989年作 藍影  成交價:HKD9,430,000

在《藍影》這幅作品中,朱德群從五六十年代苦澀的筆觸中蛻變而出,變得更為駕輕就熟,筆觸更為狂放,色彩變化多端和色塊組合堆砌也更加繁復。他將自己的繪畫行為演變成了一種靈修的體驗。這體驗又是肉體與情感的,它與認知相聚合,從而達到形象的永恒。《藍影》所傳達而出的氣息就游走于筆觸于感覺之間,物質(zhì)與抒情之間,充滿著歡快氣氛。在技巧上,此作展現(xiàn)了其將中國水墨韻味以西方油彩完美表現(xiàn)的高超能力:用色沈穩(wěn)、奔放,線條奔放猶如狂草,具有東方藝術的細膩與西方繪畫濃厚而厚重的色彩,極具中國水墨與山水書法的意趣。畫面上棲息著有形與無形,短暫與永恒見自然的對話韻味,體現(xiàn)了東方抒情與西方理性的融匯??梢哉f,此件作品是多個形式層面的動態(tài)匯聚的場合,是揮灑的激情,色彩的流動,材料所包含的能量與光線的豐姿交合在一起,從而構成繪畫實體的所在。

Top3 劉野 2007-2008年作 竹草圖  成交價:HKD8,625,000

Top3 劉野 2007-2008年作 竹草圖  成交價:HKD8,625,000

竹子是我們漫長的藝術傳統(tǒng)中最受熱愛的表現(xiàn)對象之一,文人們更視之為自身氣節(jié)的隱喻與化身,因為它象征著正直、堅韌與謙遜的質(zhì)量,對于劉野來說,道德指涉顯然不是他的興趣所在,在我們的歷史譜系里,他的書寫意圖也許與倪瓚最為相近,后者曾經(jīng)在《題畫竹》中述及:“余之竹聊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視以為麻、為蘆,仆亦不能強辯為竹,真沒奈覽者何!”

對劉野來說,竹子的真正主題是,抽象與具象之間的流轉(zhuǎn)。正如我們從認識上可以把蒙德里安和維米爾視為兩極,同時又可以將他們視為唯一的那一極的兩重面相,劉野力圖從他的藝術實踐中體現(xiàn)這個奧妙的事實。他在一方面縱容自己不斷地向抽象運動、靠近與深入,在另一方面又承諾自己要留住最后意義上的具象之形,如此就等于在抽象與具象的那條界在線自甘危險地起舞,或者說,將那條界線本身打開成一個可能的空間。

Top4 曾梵志 2008年作 無題 08.12.19.   成交價:HKD8,625,000

Top4 曾梵志 2008年作 無題 08.12.19   成交價:HKD8,625,000

一直以來,曾梵志的藝術探索都是以繪畫本身為基點的。從早期的“協(xié)和醫(yī)院”,到“面具”系列,再到近期的“亂筆”系列,不斷深入的解構性視覺語言讓曾梵志的個人面貌得到強化。自2000年開始,曾梵志的創(chuàng)作慢慢從面具時期的嚴謹中抽離,取而代之的是用狂放的筆法打破原有的造型習慣,形成一種新的繪畫形式,他的這種繪畫形式被評論家稱為“亂筆”。在脫離了面具時期那帶有象征意義的具象表達后,“亂筆”轉(zhuǎn)向更加愜意的帶有文人畫情節(jié)的繪畫情境,凌亂而有序的筆觸中傳達著一份更具張力的中國式繪畫的情緒。

曾梵志早期繪畫人像的時候,已經(jīng)對風景有著濃厚興趣,并發(fā)展成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重要題材。風景系列以深邃的叢林為題,間或有人物置于其中??駚y及帶勁道的筆鋒并不止于描繪樹枝形態(tài),而是對大自然力量的臨摹。畫面賦予了心理學上的深度,暗示著人類于大自然及社會環(huán)境中的無助感。對于這個時期的風景系列作品,曾梵志曾說:“這些不是真實的風景,而是一種妙悟的體驗;它不屬于一般認知,也與理性毫無關聯(lián)。妙悟是一種啟示與顯現(xiàn),但這啟示并非簡單地彰顯事物,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所帶來的是一個潛藏在自己生命的深層,新穎而似曾相識的世界。因此,就這方面而言,妙悟啟示揭露的是藝術真我中隱藏的內(nèi)涵 —它所顯現(xiàn)的世界就在那處,既陌生,又令人驚奇。妙悟可說是永不停息的發(fā)現(xiàn)之旅。”

在這幅《無題08•12•19》中,衣著考究的男子獨自走過夜色朦朧的森林,畫作前景布滿畫者極具張力的筆觸,樹枝以生物無法呈現(xiàn)的方式分布交錯構成枝網(wǎng)。畫面之外的光打到獨行的男子身上,男子衣著亮麗的色彩反射到前景的枝椏上,給深沈的畫面帶來一抹亮色。與所有出色的文人藝術家一樣,曾梵志表示他的創(chuàng)作愈來愈側(cè)重自我探索,然而他的作品中,已經(jīng)漸漸形成一種對人性與命運的明確觀點。通過探討所屬時代歷經(jīng)的歷練與心理變化,傳達一種在快速變遷的社會與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仍須從容以對的生存態(tài)度。

Top5 吳大羽 射戟轅門  成交價(HKD):6,670,000

Top5 吳大羽 射戟轅門  成交價(HKD):6,670,000

吳大羽在中國抽象繪畫的發(fā)展上有著巨大貢獻,在擔任杭州國立藝專西畫系主任其間,與林風眠共同推廣新派、啟發(fā)式的創(chuàng)作教學。作為現(xiàn)代抽象繪畫的拓荒者,現(xiàn)多位享譽海內(nèi)外的藝術大師,如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趙春翔等,皆曾受教于吳門。他借用了西方現(xiàn)代思維方式,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找尋和感悟東方的藝術表現(xiàn)語言,在具象與抽象,西方和東方,客觀與自我之間探索、搏斗,匠心獨運地活化了西方藝術形式,并將中國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精神融注其中。

吳大羽存世作品稀少,而在他有限的遺存中,又以“京韻”系列最為重要?!渡潢@門》正是此系列的代表之作,源自海外重要藏家,深藏20余載,在眾多吳大羽的權威個人畫集中均有著錄。吳大羽透過飽含情感與力量的雄勁筆力,靈活自如的運用著他偏愛且拿手的普魯士藍、黃與黑色,搭配著畫龍點睛的棕色調(diào),譜出傳統(tǒng)戲曲獨特的韻律與節(jié)奏。筆觸與筆觸之間呈現(xiàn)出一種亦張亦弛、松緊有度的和諧,色彩的配合則于靈動中蘊含著一種智慧的平衡,完美的將京戲人物走位時生動的氣韻和動勢凝聚于畫布之上。

Top6 嚴培明 2000年作 毛澤東在在天安門前  成交價:HKD6,325,000

Top6 嚴培明 2000年作 毛澤東在在天安門前  成交價:HKD6,325,000

嚴培明是繼趙無極、陳箴之后,第三位被巴黎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蓬皮杜中心指定收藏的華裔藝術家,他以一系列黑色碳熏質(zhì)感人物肖像享譽藝術界。八十年代他遠赴歐洲,在法國開始其肖像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起初并無意圖描繪毛澤東,只想依“普世存有”方式表現(xiàn)人的姿態(tài)。于是,一開始他先畫默默無名的普羅大眾。后“毛澤東”形象的介入,使得他肖像畫產(chǎn)生了不同尋常的藝術感召力。嚴培明慣于用極少數(shù)的色彩,通常只用黑和白,或紅和白;而且甚少出現(xiàn)色階層次。他表示:這些選色足以讓我在畫布上暢所欲言。它們成為繪畫的直接手法。

《毛澤東在天安門前》為“中國的朱砂”系列作品,多次展出,并發(fā)表于其重要個人畫集《嚴培明:龍的方向》。“中國的朱砂”,是嚴培明以紅白兩色探討肖像題材的系列作品,在其整體創(chuàng)作中非常突出。嚴培明選擇了最具民族性、最經(jīng)典的色彩─朱砂紅,來表現(xiàn)一段集體的歷史印記。畫中挪借了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的標志性鏡頭,畫面人物意氣奮發(fā),目光堅毅。在畫家的筆下,歷史的輝煌瞬間得以留駐和重現(xiàn)于我們眼前。此類的半身像比較少見于畫家的作品中,加之選取的毛澤東形象絕無僅有,更顯此作難得。

Top7 王懷慶 2000年作 木與青銅之間  成交價:HKD6,325,000

Top7 王懷慶 2000年作 木與青銅之間  成交價:HKD6,325,000

王懷慶是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命題嫁接到油畫母題語言中最為成功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路從具象油畫、拼貼結(jié)構到純?nèi)怀橄蟊憩F(xiàn),不僅展現(xiàn)了其對創(chuàng)作主題的巧思經(jīng)營,并流露出他對藝術創(chuàng)作無窮的熱誠和靈感。王懷慶將國畫“虛實相生”、“知白守黑”完美移結(jié),使之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欣賞樣式,由此而產(chǎn)生的油畫趣味的“中國化”,傳達出一種“中國式”對于結(jié)構的理解方式,給予當代油畫更為豐富的探索可能性,使其在作為舶來藝術的油畫中延展了中國本土文化的流程。

《木與青銅之間》創(chuàng)作于2000年,藝術家用其標志性的黑色線條刻畫了一個明式“禪凳”形象,用筆爽利,色彩單純,卻在極為簡潔的構圖中,賦予了原本簡約雋永的明式家具以古代青銅器具才特有的敦樸厚重之氣,精確的闡釋了“木與青銅之間”的準確含義。作者把“禪凳”從真實的空間中分離出,使之處于不確定的空間中,體現(xiàn)了其“家具系列”的一貫特征:黑白相生的空間構成極現(xiàn)代的美學意味,樸素的藝術趣味是典型的中國式的風度和審美。這種特征亦是其在綜合東方文化底蘊與西方抽象形式上的獨特創(chuàng)造。

Top8 朱德群 1960年作 構圖55號  成交價:HKD5,980,000

 Top8 朱德群 1960年作 構圖55號  成交價:HKD5,980,000

朱德群的構圖,用色及明暗的組合,都接近林布蘭,多用黑色或深褐色及明快的白或黃色對比的強光,集中于一部分畫面。同時朱德群最獨特的個人風格也在此件作品中彰顯,筆法更敏快靈活,左右前后里外的揮筆譜出光的動感和奇幻的視覺體會。同時,在現(xiàn)代氣息濃郁的結(jié)構構成中又散發(fā)出濃郁的東方傳統(tǒng)意味,畫面的明朗處猶如水幕墜落,像有一種光源,照亮了其中的一部,繪出他心中有韻律、有詩意、有意境的東方山水。

Top9 賈藹力 2008年作 瘋景  成交價:HKD4,830,000

Top9 賈藹力 2008年作 瘋景  成交價:HKD4,830,000

《瘋景》創(chuàng)作于2008年,曾在2010年賈藹力《早安,世界!》的個展中展出。畫面上純凈的灰藍色主基調(diào)的色板上,看似凌亂的筆觸如同一段漫長的、無休止的沉默,一次時間的凍結(jié)。畫面的主題是一節(jié)具有人體軀干特征的枯樹,它斜躺在漫漫無涯的荒原上,與身后被風吹散的黑煙構成了一幅仿似生命逐漸消亡于荒原上的暗示。滿載死亡意向的視覺語言卻處處暗示著絕望的叫喊,反應出人性在大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和蒼白無力,彌漫出一種宿命般的悲劇色彩。

Top10 蔡國強 2010年作 黃牡丹  成交價:HKD4,830,000

Top10 蔡國強 2010年作 黃牡丹  成交價:HKD4,830,000

自八十年代起,蔡國強通過點燃紙上火藥爆炸的方式創(chuàng)作畫作,構成了當代藝術表達形式的一種新媒介。藝術家的火藥草圖把時間、運動,以及藝術家心理狀態(tài)的轉(zhuǎn)變,從創(chuàng)作的“有意識”到點火那一瞬間經(jīng)歷的“無意識”都作為作品重要的組成部分?;鹚廃c燃后煙和火花所形成的抽象痕跡,營造出一種稍縱既逝、若有所示的強烈氛圍,見證了純粹爆炸所具有的有跡可尋又充滿神秘感的特性。蔡國強在他的作品中很輕松的挪用、散播和積淀中國文化,并對之多重“演繹”,以達到對文化本身進行新的詮釋和挑戰(zhàn)。自1995年移居紐約后,他對材料的熟練掌控使得他的火藥創(chuàng)作在技術和構圖技巧上都更加復雜。通過采用更多種效力級別不同的導火線和爆炸物,并運用更精細的模板和壓重來勾畫輪廓、控制爆炸,蔡國強更進一步地將火藥草圖確立為自己的主要藝術媒材。

蔡國強在2002年為上海APEC景觀焰火表演制作的14件火藥草圖,首次把“牡丹”這個深受中國人喜愛,作為富貴、美好的象征,含納至他的藝術語匯,此件火藥草圖《黃牡丹》(2010)可以追朔至蔡國強在國家體育場揭開奧運序幕的焰火表演《牡丹開花:為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作的焰火計劃》之后,結(jié)合他在奧運創(chuàng)意期間對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主題的探索,制作了系列火藥草圖之一,在這些系列中,牡丹的形象正式被藝術家具體化,成為火藥繪畫的主題之一,《黃牡丹》長期展示于蔡國強位在紐約的工作室,該系列相關作品《狂花》(2010)、《牡丹怒放》(2012)為卡塔爾多哈阿拉伯現(xiàn)代美術館與美國紐約華美銀行所收藏,而《兩朵牡丹》則展出于2009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蔡國強:泡美術館》。

【編輯:江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