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文房拍賣異軍突起 文房專場逐年遞增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 作者:程香 2013-10-18

清 阮元銘 云石硯屏,翦淞閣2013年拍品,成交價43.7萬元。(圖片提供:北京保利

2.07億港元的筆洗、1.61億元的圓璽、5520萬元的紫檀筆筒、4945萬元的水丞、4089萬元的田黃紙鎮(zhèn)、2082萬港元的紫檀文具盒……

這些聳人聽聞的天價數字,不是傳統(tǒng)中國書畫,不是古代瓷器,不是玉器,而是由常常被歸類于“工藝品雜項”中的文房小件創(chuàng)造的。隨著拍賣市場的日趨成熟,逐漸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藏家和業(yè)界人士參與和關注,原本默默無聞的文房市場,自2008年開始,也日漸火熱,不斷有文房拍品沖破百萬大關、千萬大關,最終進入億元時代。本文即根據近十年來文房清供的拍賣紀錄和專場表現,對文房拍賣市場做的梳理與總結。

文房專場逐年遞增

提起文房,多數人都會將其等同于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實際上,文房器具種類繁多、材質多樣、情趣各異,列舉起來蔚為壯觀。因此,除了最為人所知的文房四寶之外,古代文人案頭所需一切工具都被統(tǒng)稱為“文房清供”或“文玩”。文房清供品類的豐富,使它在近幾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顯現出勃勃生機,這從拍賣專場的增加可見一斑。

在雅昌藝術網拍賣頻道,以“文房”為關鍵字搜索出來的拍賣專場,共有253場。其中,2003年以前,僅有6場。而2013年(截止至9月22日)就有25個專場。近十年間,文房拍賣專場呈幾何倍數增長,為市場帶來大量精品文玩,也攪熱了原本清寂的文房市場。

北京瀚海是國內最早舉辦文房清供專場的拍賣公司。早在1996年,就舉辦了一場“中國文房”專場。178件拍品,總成交額68.2萬元,成交率83.15%。該場頭籌由“清乾隆 御制‘天府永藏’璽墨”摘得,46.2萬元的成交價,這在當時紫黃家具也不過百萬的市場環(huán)境中,算是難得的佳績了。

1996年~2005年,文房專場在拍場極為少見,每年不過一二場,文房用品大多被歸類于“工藝品雜項”當中。

2006年6月3日,中國嘉德與臺灣古董商、收藏家黃玄龍先生合作,聯手推出“翦淞閣精選文房名品”專場。該場專拍取得了成交額3590.07萬元、成交率84.48%的佳績,開啟了文房拍賣的新時代,多件拍品刷新了世界紀錄,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2009年開始,文房專場開始大幅度增加,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高峰。由此前的每年不足十場,增加到35場。這時期,也是國內拍賣市場逐漸走向繁榮的階段,各個門類都不斷拍出紀錄,此前不受市場關注的文房小件,也漸露頭角,透出勃勃生機。

2011年,文房專場達到了新的一個高峰,專場共有58場,總成交額逾10億元,文房拍賣顯示出了巨大的活力。其中,2011年春,中國嘉德的“雅玩清賞——文房工藝品”專場,就拍出了11438.245萬元的佳績。同年秋,同個拍賣公司的同名專場“雅玩清賞——文房工藝品”,總成交額8391.665萬元。兩個專場的成交率并不高,平均僅有58.12%,但也貢獻了近2億元的驚人數字。

2012年至今,專場數量基本與2011年持平,保持著穩(wěn)定有序的增長。

文房拍品屢破紀錄

小件文房器物里藏有大乾坤,一些稀有性強、來源清晰的文房小器,在近年的拍賣市場上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絲毫不輸給大件家具。

屢破紀錄的筆洗:2012年春,香港蘇富比在“天青寶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專場中,一件備受矚目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最終以2.0786億港元的天價落槌,以高出估價三倍的價格刷新了宋瓷拍賣世界紀錄,這也是至今文房類拍品的最高紀錄。

史上最貴的玉璽:2011年秋,北京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1.61億元人民幣成交,刷新御制玉璽和白玉拍賣世界紀錄。

史上最貴的筆:2012年春,中國嘉德“翦淞閣 文房寶玩”專場中,一件“明萬歷御制 龍鳳金漆筆”,以448.5萬元成交,成為史上最貴的筆。

史上最貴的硯:2010年春,北京保利的5周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 ‘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高價成交,成為史上最貴的硯。

史上最貴的紙鎮(zhèn):2006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在秋拍中推出的“明十七世紀 田黃石雕瑞獅紙鎮(zhèn)”,以4082.28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田黃石雕的世界拍賣紀錄。這件田黃紙鎮(zhèn)出于17世紀福建省漳浦縣雕刻大師楊玉璇之手,是楊玉璇“玉璇”款的獅形紙鎮(zhèn)中最大的一件作品,重量超過200克,石質溫潤細膩、雕刻玲瓏細致,可謂藝術與工藝的完美結合。

史上最貴的筆筒:2012年5月12日,中國嘉德“翦淞閣 文房寶玩”專場中,一件來自王世襄舊藏的紫檀筆筒,以5520萬元高價成交,打破筆筒類世界紀錄,價格是同季春拍的兩件最高價家具的總和,引得業(yè)內一片嘩然。

帝王御用文房最受關注

在近年的文房拍賣中,破紀錄的重要拍品,多與“御用”有關。如前文列舉的“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明 萬歷御制 龍鳳金漆筆”、“清乾隆 ‘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等,均為明清帝王御用的文房用器。在拍賣市場中,“御用”二字也始終是拍場的通行證,但凡來源清晰的御用器物,幾乎都能贏得藏家的青睞。

除前文列舉的幾件破紀錄的重要拍品外,拍賣紀錄中的幾件成交過億元的文房器物,背后也總能找到“御用”或“御制”字樣,如成交價1.2946億港元的“清雍正 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一對)”、成交價1.3664億元的“北宋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等。這與宮廷御制器物的傳承、人文、材質、工藝,以及收藏市場對宮廷的崇拜追捧有關。

市場應回歸人文價值

除了價格昂貴的御用文房,一些文房藝術品的價格被藏家和業(yè)內人士認為仍屬于價值洼地。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鏡清認為:“文房類藝術品是‘小中見大’的,‘小’是價格上的小,‘大’是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上的大。文人情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文房又是最能體現文人精神的。文房與生活息息相關,與生活相關的藝術永遠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他認為,與傳統(tǒng)的收藏熱點如書畫、瓷器相比,文房收藏的基礎更廣、更踏實。

翦淞閣主人黃玄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文房的價值一直被市場低估:“中國藏家的偏好在很長時間內被西方審美所左右,而外國人不愛、也不懂文房,所以過去大家缺少對文房的關注。但傳統(tǒng)書畫在這幾年‘揚眉吐氣’,與之息息相關的文房也必然會隨之回歸其真正的價值。”近幾年,翦淞閣在嘉德和保利推出的文房專場也的確印證了文房市場的興起,而文房專場和拍品數量的增多也將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文房類拍場的崛起來勢兇猛,導致市場已有虛熱現象。和其它拍賣種類相比,超高價的文房拍品,很多至今無人知曉去向,買家不明,從拍賣公司的繳稅記錄也無從查到。因此,關注文房的新藏家,在喜愛文房的同時,也需認清越來越混沌不清的市場,從真心收藏、鑒真品評、認真研究做起,從真正追求文人品味、文人藝術做起,方能有朝一日成就卓越的個人收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