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丹山春曉》
10月7日,香港蘇富比2013年中國書畫秋季拍賣會正式開拍,本專場呈獻350余幅近現(xiàn)代名家杰構,包括張大千、李可染、林風眠、溥儒、陸儼少等作品,總估價達1億港幣。其中,張大千的《丹山春曉》以3484萬港幣成交拔得本場頭籌。此作曾于1971年4月14日至26日亮相于《張大千書畫展》,并刊在展覽目錄。此作贏得了現(xiàn)場以及電話委托藏家的激烈競投,更是中國書畫專場中首件過千萬落槌的的拍品。
據(jù)香港蘇富比官方網(wǎng)站顯示,本專場共上拍20件張大千的作品,表現(xiàn)不俗,除了《丹山春曉》高價成交外,另有《翠袖倚竹圖》 以1024萬港幣成交位列本場拍賣第二,此前估價為250萬到350萬港幣?!栋自齐[居》以724萬港幣成交,為150萬港幣最高估價的近5倍。此外,李可染的《黃山小景》表現(xiàn)亦是可圈可點,最高估價僅為400萬港幣,在藏家的熱捧下拍出868萬港幣的高價,進入前三,值得一提的是,此作曾上拍于香港蘇富比1993秋拍中國書畫專場。??v觀近幾年李可染作品的成交價格走勢,除去07年前后整體中國藝術品市場低迷的大環(huán)境影響價格有短暫回落外,其余則是穩(wěn)定上揚,其創(chuàng)作的山水作品由于歷史性原因,具有較高的稀缺性,更是藏家關注的焦點。
齊白石的《八蟹圖》
本次拍賣會重點策劃的多個專題頗具看點,如"北美私人收藏中國書畫"、"晚清書法名家專輯"等,其中“民國時期京津畫壇風貌”部分涵蓋了當時北京和天津兩地最著名畫家的佳作,可從中一睹民國時期北方藝壇的概貌,以及京津畫家間互相影響和補益的痕跡。如“廣大教主”金城、陳衡恪、姚華、陳少梅、齊白石等20余件精品。齊白石的《八蟹圖》頗受藏家關注,此作以269萬港幣成交。據(jù)悉,此作為日本"雪江堂"舊藏,"雪江堂"乃日本政界元老西園寺公一(1906-1993)于一九六三年創(chuàng)立。他與中國政府及民間淵源深厚,四九年后,一直從事中日友好工作,是日中友好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大力推動兩國非官方的交流活動。一九五八年起長居北京,直到"文革"亂局,他在周恩來勸告下返回日本,免受沖擊。一九六五年,"雪江堂"獲中國政府特準購進齊白石作品百余件,籌劃在當?shù)匮不卣钩觯⒌霉魹檎褂[題詞。本幅即是批作品之一。此外,陳衡恪1920年作的《蒲束群蟹圖》以196萬港幣成交,遠高于60萬港幣的最高估價;金城1921年創(chuàng)作的《江南春》以784萬港幣成交。
在本專場中,共推出11件黃賓虹的作品,9件超過最高估價,1件流拍。其中,《嘉州山水》以484萬港幣成交;《幽谷論道圖》來源有序,為歐洲私人收藏,收藏者為法國資深外交官。值得一提的是,此作為藝術家逝世前絕筆之一,畫中精光內斂,色蒼郁滋潤,無枯澀之失,且同以大字楷書題款,工整嚴謹,字體點劃分明,以244萬港幣成交。另有7件林風眠的作品,悉數(shù)成交。其中,《風景》成交價最高,為544萬港幣,高于350萬港幣的最高估價。《四鷺鷥》與《荷塘》分別以484萬港幣、460萬港幣成交。
陳子莊的近年來作品鮮少亮相于拍場,此次亮相蘇富比的《鷹石圖》最高估價僅為15萬港幣,卻拍出了184萬港幣的佳績。陳子莊擅畫山水,兼作花鳥、人物,山水多取自不起眼的農(nóng)舍茅屋、鄉(xiāng)村田園,偏于奇崛、凌厲,晚年則日趨樸真自然。他的畫風獨樹一幟,并形成"子莊風格"。 但他的市場形勢卻是起伏明顯——上世紀90年代初可謂陳子莊的輝煌時期,其精品大都在10萬元至20萬元之間;而后出現(xiàn)了大量贗品,市場步入低谷;從2005年到2010年,中國嘉德、香港蘇富比以及西泠印社都推出了陳子莊的作品,并一路呈現(xiàn)上揚態(tài)勢,業(yè)內人士多認為陳子莊畫價已走出低谷。
【編輯:馮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