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培訓引發(fā)法律糾紛 藝考市場亂象何時了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何慧華 2013-08-27

8月22日上午9點,開庭的時間已到,浙江省杭州市濱江法院一間法庭的被告席上,依然空無一人。通知被告的電話被掛斷后,法官與原告代理人又等了十幾分鐘,然而,被告依然沒有現身。法官宣布缺席審理。

正在進行的是一起民事糾紛案。2010年,原告周某為了能讓侄女小張在來年的高考中順利考上中國美術學院,經熟人介紹,與自稱該校老師的冷某簽訂了協議。雙方約定,由冷某輔導小張學畫畫,若小張在2011年考上中國美院,周某支付冷某30萬元培訓費;如果沒被錄取,冷某退還26萬元費用,4萬元作為正常的開支無需退還;如果只是考中了其他重點大學,費用另行商議。協議簽好后,周某將30萬元打入了冷老師賬戶。

令人失望的是,2011年,小張沒有被中國美院錄取。不過,這時候,周某仍對這位自稱“中國美院的老師”抱有期待,她答應再給冷某一年時間。然而,2012年,小張仍舊沒能被中國美院錄取。

按照協議,冷某應退還周某26萬元。然而,周某一催再催,換來的卻是冷某的“一拖再拖”。為了討還這些培訓費用,周某將冷某告上了法庭。

上述這樣的糾紛,近年來已是屢見不鮮。隨著藝術普及特別是“藝考熱”的升溫,社會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藝術培訓班。然而,由于進入門檻低、管理難度大,這一領域存在的諸如非法辦學、師資“注水”、虛假承諾等問題,不僅直接損害了服務對象的利益,而且也嚴重影響到了它自身的健康發(fā)展。

無證機構比例高

藝術教育的日益普及,尤其是藝考熱的持續(xù)升溫,是推動藝術培訓行業(yè)迅猛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以廣東為例。據統計,廣東今年藝考人數將近7萬,其中美術統考考生4.6萬多人,比去年增加了3000多人,音樂統考考生近9500人,比去年增加了350多人。江山藝術培訓學校校長孫龍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學藝術教育的缺位,這些藝考生中有相當大的比例要經過藝術培訓機構的培訓,以達到專業(yè)藝術院校的要求。

這直接推動了藝術培訓機構的發(fā)展。據了解,目前,廣州地區(qū)大小小的社會藝術培訓機構不少于300家,廣東地區(qū)更是不下800家。

然而,據知情人士介紹,這些培訓機構中,獲得教育部門頒發(fā)的辦學資格證的比較少,很多都沒有得到教育部門認可。

無證的藝術培訓機構占比不少,這樣的情況并非廣東獨有,而是相對比較普遍。今年6月底,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對外公布了《鄭州市212家辦學質量暫不合格的藝術培訓機構名單》,涉及少兒類聲樂、美術、舞蹈以及藝考、成人舞蹈等多種藝術培訓種類。該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鄭州市有1100多家藝術培訓機構,然而注冊登記的只有360多家。

注水的服務

沒有辦學資質的藝術培訓機構,自身管理往往混亂不堪,而它們提供的服務,往往也大打折扣。

“目前,在廣州,很多畫室對外也是藝考培訓機構,有的占地只有100多平方米,甚至在一些環(huán)境很不安全、也不衛(wèi)生的民房或廢棄工廠上課,它們沒有固定的資產。”廣州一家藝術文化培訓學校的校長介紹,“這些小的培訓機構,大多數是一些藝術在校生辦學,他們沒有管理經驗,有的教學也不夠負責,加上環(huán)境差,很不安全。”

由于沒有固定的場所,經常打“游擊戰(zhàn)”,這也讓許多在這些機構中從事培訓工作的老師感到沒有保障,認為這不是一個可以長期從事的職業(yè),只能當作兼職做一下。因為沒有固定保障,作為培訓工作最終重要的資源之一——優(yōu)秀的老師很難在這里留下來。

而事實上,很多沒有資質的培訓機構,本身也沒有把藝術培訓作為一項長期的事業(yè)來經營。

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70%的藝術培訓機構不跟教師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因此培訓教師非正常性流動大。“教師的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更別說教師專業(yè)化培訓的提升,正是由于‘根’壞了,才導致后面一系列問題的存在。”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副秘書長倪振華說。

此外,虛假的宣傳,也是非正規(guī)的藝術培訓機構常常使用的手段。為了招到生源,很多藝術培訓機構往往不惜夸大宣傳。北京電影學院附近一家藝術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推銷”時表示,該機構的所有老師都是來自一線的知名學校表演專業(yè)的教師。然而,據目前還在藝術培訓機構上課的學生介紹:所謂的名師代課也就是偶爾出現一次,平時很少見到名師,相對于高昂的費用,這樣的服務無疑是注了水。

中央美院附近一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宣稱,他們邀請的老師都是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美術學院等名校的教授,不僅能讓考生享受大師級教育,還能第一時間給考生帶來很多重要的內部考試信息。然而,據中央美院的學生介紹,中央美院為了保證考試公平,是不允許老師私自到社會上任教的,因此不可能“拋頭露面”在外面上課,最大可能是小班制或一對一上課。“很多所謂的藝考畫室都是中央美院在校生辦的,老師根本請不動,大多名師實際上指的就是普通學生。”

員工頻繁跳槽、教師帶走生源、教學質量差、同行惡性競爭,在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下,遭殃的是那些來學習的孩子們。

市場須規(guī)范,學生、家長也要理性

藝術培訓市場的種種亂象,不僅直接影響到接受培訓的學生及其家長的利益,也嚴重制約著藝術培訓本身的健康發(fā)展。加強對這一市場的規(guī)范,迫在眉睫。

目前,對于從事非學歷教育的藝術培訓機構,我國尚沒有專門的法律規(guī)范,對這些機構的管理,只能依據各地區(qū)試行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審批和管理辦法?!侗本┦忻褶k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置管理》規(guī)定,培訓機構的校長要具有5年以上相關教育教學管理經歷;要有5名及以上成員組成董事會,三分之一董事/理事應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學經驗;校舍面積不低于500平方米,教室和辦公室應設在一處等。絕少有藝考培訓機構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而且達到這樣的標準也并非他們的訴求。

這些管理辦法,要執(zhí)行起來仍然很難,因為很多小型的培訓機構藏身于居民區(qū),除了在小廣告上,幾乎難覓身影。此外,對這一市場的監(jiān)管涉及教育、工商等多個部門,這也增加了管理難度。

因此,要推動藝術培訓走向規(guī)范化,不僅要建章立制,而且亟須各管理部門在管理上形成合力。

與此同時,發(fā)揮行業(yè)組織的作用,加強行業(yè)自律,也是重要舉措。據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介紹,作為行業(yè)協會,他們將聯合相關部門,切斷非法機構的招生平臺,讓非法機構的投入大于守法機構,加大非法機構的投入成本,漸漸推動其合法化。同時,協會已經把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列入工作重點。“讓好的老師進好的機構”,可以在保護學生家長和老師權益的基礎上讓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接受藝術培訓的學生及其家長也需要更加理性地對待藝術培訓。“藝術是需要天賦的,藝術生在選擇時,要把學生的興趣和職業(yè)前途聯系在一起。”此外,專家建議,在與培訓機構簽訂協議時,不要輕易聽信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甚至一些所謂“名師”的承諾,而應在協議中盡量明確約定培訓內容、課程和方式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