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流落街頭的宋偉:一個藝術資助人的浮沉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網 作者:吳子筎 2013-08-22

流落街頭的宋偉

宋偉

宋偉光著膀子,悶聲不響坐在房間一角,他隨手操起桌上的二鍋頭,一口接一口地喝。忽然豪氣地說道:“上千萬,我那時候至少有上千萬,五萬算什么?”說完,點燃剩下半截的煙,都寶,軟盒,兩塊五一包,默默地抽完,把煙頭彈到不遠處的地上,就再也不說話了。

在多數宋莊人眼里,宋偉只是個普通的瘋老頭。敞胸露懷,只穿一件臟兮兮的大褲衩。光著雙腳,在文化廣場周圍沒日沒夜地溜達,由于連日暴曬,肩上的皮裂開了一大片,紅紅的。有錢的時候,他就抱個酒瓶,時不時喝上幾口,嘴里念叨宇宙之類沒頭沒腦的話。但是那些住在宋莊、如今身價早已以億計數的藝術家在發(fā)現他的真實身份后,都大為震驚。

1989年,那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因槍擊事件引發(fā)世界震驚的“現代藝術大展”是由個體戶宋偉出資五萬元贊助而舉辦的。日后,他又出資購買了張曉剛、王廣義等眾多藝術家的作品。彼時,那些藝術家窮困潦倒,被政府視為盲流。20余年之后,他們早已成為社會名流,而宋偉變成了一個瘋子。藝術史上甚至不會有他的名字,他只會成為那些成功藝術家們憶苦思甜時一段模糊的記憶。

“個體戶萬歲!”

“王廣義,九千九百九十九;張曉剛,六千;潘德海一萬;肖魯的電話亭子也是一萬。”再次見面時,宋偉的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了很多。他光腳踩在地上,低著頭,自言自語地回憶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宋偉半瞇起眼睛,臉上的皺紋像用刀刻的一樣,說著含混不清的北京腔,臉上難得泛著些許亮光。

他念叨的是自己當年收購畫作的價格。1989年2月舉辦的“現代藝術大展”上,宋偉成批地買進參展作品,放進他位于新街口的“長城藝術博物館”。此后不久,中國美術館舉辦新文人畫展,宋偉剛走進展廳,一揮手,“全部買下來”。

1980年代末,中國沒有藝術市場,尤其是當代藝術,沒有人相信手里稀奇古怪的作品可以變現。只偶爾有駐華的外國使館人員零零星星地買幾幅畫,能讓藝術家們激動不已。宋偉是最早收藏當代藝術的中國人。他用開快餐店掙來的錢,以不低的價格買進王廣義、張曉剛、丁乙等人的作品。

1989年“現代藝術大展”的舉辦經歷了重重阻礙。這是被視為“怪異”“地下”的現代藝術第一次在主流美術館亮相,但比起“松了口的政治”,展覽經費是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展覽的掛名主辦單位有六個,但提供的只是“道義上的支持”,并沒有單位出資。作為籌委會總策劃人,如今已是著名學者的高名潞曾到處拉贊助,但收效甚微。“籌集資金的難度,遠甚于學術的準備。”他這樣回憶。

最后千辛萬苦說服了一些人,一家是哈爾濱的《中國市容報》,一家是天津文聯(lián)主辦的《文學自由談》,分別愿意出資5萬和1萬。但資金缺口仍然很大。這時的一個消息讓高名潞喜出望外,經朋友介紹,一個個體戶老板,“聽說是賣羊肉串的”,也喜歡藝術,答應贊助5萬塊舉辦展覽。高名潞把消息告訴了展覽籌委會,大家都歡呼雀躍,呼喊“個體戶萬歲!”

“我就是喜歡藝術品它們都流通起來,”曾經被藝術家們高呼萬歲的宋偉,光著膀子一揮大手,意猶未盡地這樣說,有些君臨天下的味道。

大展因為藝術家肖魯的槍擊事件戛然而止。管理部門發(fā)出通告,美術館的人“只許出,不許進”。一些藝術家固執(zhí)地留在美術館里,又餓又渴,后來有人隔著鐵門來送飯,著名攝影師肖全拍下了一個人高舉著一個裝滿食物的大盆。照片中的人被認為是宋偉。他包下了美術館旁邊一個餐廳,指揮工作人員往美術館送飯。

提到1989年那場載入當代藝術史冊的大展,宋偉已經無法說出什么細節(jié),只反反復復地重復這幾句話,“五萬塊,賣羊肉串的給的,”這是高名潞的原話,宋偉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他記得很清楚。“我就是那個賣羊肉串的。”如今,他這樣說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