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面對日益龐大的收藏大軍 藝術品鑒定市場該如何規(guī)范

來源:都市消費晨報 2013-08-15

新疆文物鑒定證書“只對公”

記者通過自治區(qū)文物局、自治區(qū)博物館、自治區(qū)考古所等多家相關單位了解到,相比于內地專家文物鑒定證書泛濫的現狀,目前新疆本土尚未出現專家出具文物鑒定證書的現象。

那么,新疆是否有可以鑒定文物的單位或機構呢?據悉,目前新疆只有少數單位和機構能從事文物鑒定咨詢工作,其中包括新疆文物鑒定委員會、新疆文物商店、新疆收藏家協會等。

新疆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專家成員主要由自治區(qū)文物局、自治區(qū)博物館、自治區(qū)考古所等文物鑒定技術人才組成。“主要負責一些‘對公’性質的文物鑒定工作,比如文物進出境審核、司法文物鑒定等。”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委員會不對外進行民間藏品的鑒定,更不可能出具鑒定證書。

“除了文物商店的文物征集鑒定工作外,平日也有償接待民間收藏愛好者的文物咨詢事宜,但不出具證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總店文物咨詢鑒定部主任宋合營告訴記者。

同樣可接待民間收藏者文物咨詢事宜的還有新疆收藏家協會。該協會秘書長蔡銀春介紹說,新疆收藏家協會鑒定咨詢委員會由11位專家組成,均是自治區(qū)相關文博單位有文博研究員資質的專家擔任。“協會文物鑒定咨詢活動多屬于公益性質,需要提前預約。”

除文物之外,珠寶玉器(比如玉石、琥珀、瑪瑙等)、貴金屬類藏品(如黃金、白銀等)的鑒定,則可以在新疆巖礦寶玉石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新疆質檢院金銀珠寶研究所完成。

“我們借助一些儀器及化學分析手段只做材質的鑒定,不斷代。”新疆巖礦寶玉石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常務副站長岳蘊輝說,比如一塊明清時期的玉石,給出的鑒定證書上只會注明這是某玉種,不會寫這是明清時期的。

藝術品儀器無法測 只能靠專家經驗

“最大的原因,就是藝術品本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鑒定中心主任岳峰介紹說,文物是古人所珍視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給后代的文化遺產、珍奇物品。沉積著無數的歷史、文化、社會信息,同時期的每一件器物既有共性,也有個性。而這些信息不能量化,也不是能靠統(tǒng)一標準區(qū)分。

“換句話說,文物鑒定是一門綜合科學,文學、哲學、歷史、藝術、物理、化學無所不包,需要長時期大量的實踐積累才能做到。”岳峰說。

據悉,目前一些研究機構已開始對文物進行科學鑒定。“就是對于古玩,采用成分分析法,包括碳14(誤差幾百年,不能鑒定明清古玩)、微量元素、冷光譜、X射線等分析法。通過分析古玩的元素構成,與真品數據庫比照,符合條件的即為真品。”華豫之門瓷器鑒定特邀專家徐鴻介紹說,看似完美的科學手段,卻有先天不足,真品數據庫的匱乏是其致命軟肋。

目前市場上所存的鑒定方式,都無法完全鑒定一件古玩的價值,年代越久越無法鑒定。首府金都收藏品市場古玩商潘若恒舉例說,比如青銅器,按照某個年代器皿金屬含量制作,機器檢測也只能說明內含成分和哪個時期的相符,但不能說明是哪個朝代的,而有些青銅器就是使用老銅器造假。比如書畫,同一個時代不同的人,畫風很接近,或一個人有意模仿另一個人,通過儀器無法測定,所以很多時候,只能依靠藏者經驗。

業(yè)內建議

政府牽頭建立民間評定委員會

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政府應牽頭建立專業(yè)的民間收藏評定委員會。目前還沒有具有公信力的組織發(fā)出權威的聲音,應由正規(guī)專家組成評定委員會,讓“證出一門”,取締“證出多門”現象。也有業(yè)內專家指出,我國應建立鑒定機構準入機制,對文物、藝術品鑒定行為進行制約。

由國家仲裁解決真假問題

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籌備組負責人彭中天博士:鑒定的關鍵是行業(yè)高度專業(yè)化,把鑒定行業(yè)細分,像醫(yī)院一樣設立文物鑒定院。如果一家鑒定院看不明白,就換一家鑒定院,如果還說不清楚,還有國家的仲裁委員會,仲裁了是什么結果,就是什么結果。

延伸閱讀

鑒定機構對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今年5月22日 《湖南省藝術品市場管理暫行規(guī)定》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藝術品交易的地方規(guī)定。

《規(guī)定》提出,藝術品經營單位故意隱瞞藝術品銷售信息,給交易相關方造成損害的,將會被追究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鑒定機構接受委托,對標的藝術品進行鑒定服務,應當有3名以上專業(yè)鑒定人員參加。鑒定結束后必須向委托人提供制式鑒定證書,并對鑒定結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編輯:江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