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展覽現(xiàn)場
2013年5月26日—6月26日,位于北京798的久畫廊為我們帶來了“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張誼個展,共展出張誼53幅作品。5月16日下午三點,畫廊特別請來張誼先生為我們講解他的作品,作品多為1977、1978年藝術家多產且畫風較成熟時期的作品。
少年成名的張誼曾經要把自己的生命獻給藝術,他異常執(zhí)著地說,“藝術如果是一門宗教,那么我就是這種宗教的虔誠信徒。”他還曾寫下“藝術家以一生的努力,幻想著為人類建造天堂,然而,他的天堂并沒有造成,造成的只是一些讓人想起天堂的,美麗的,使人傷心的東西。”令人倍感痛惜的是,這位致力于“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的藝術家,時時在理想與殘酷的現(xiàn)實之間抗爭,他病了!
現(xiàn)場的他看起來并沒有別于他人,但是當他開始介紹作品的時候,你還是會明顯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可是似乎這些并不影響現(xiàn)場的氣氛,你能夠從字里行間清晰感覺到他對于藝術的執(zhí)著與熱愛。張誼在講解中不斷強調M、N的概念,不論他如何描述心目中的M跟N,我們似乎都不能真正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卻能強烈地感受他對藝術的那種執(zhí)著追求。之于藝術的熱愛真得要身臨其境去感知與體會才能明白他的真諦。張誼說,繪畫有一種形式叫做“抵抗”,不是喜愛,創(chuàng)作的前提是不喜歡這個畫,它不是這個空間應該呈現(xiàn)的東西,我們需要探討的是景象本身對人有沒有意義,充滿抵抗的景象對人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剛開始作畫的時候似乎只是亂涂,但是隨著描繪的深入,慢慢發(fā)掘到對自己有意義的部分,這才是創(chuàng)作到完成的動力。
在他的展出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寫生,他經常以周圍的人為模特進行創(chuàng)作,也經常深入農村寫生,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
他的父親藝術家張文新曾經撰文寫道, 張誼畫了《陽光下的楊樹林》之后又畫了《風》。同樣是那片楊樹林,一陣陰風吹來,帶來幾片云影,草木黯然無光,風戲劇性地吹彎了那棵美麗的楊樹。情調低沉得使人窒息。另外兩張畫:《陰郁的日子》、《初夏的落葉》使人看了更加擔憂。特別是那張《初夏的落葉》,他使用了在那個時期非常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幾乎用照相寫實主義的方法畫出的幾片黃色凋零的樹葉,零距離地擺在畫面的前景,時間凝固了,這就是結局。這簡直是說他自己:青春年華的零落。
我們一邊扼腕嘆息,一邊也很珍惜地欣賞這些作品,短促的時間里,他用畫筆記錄了他的誠摯與非凡的才華。正如邵大箴先生所說,“張誼在藝術上的創(chuàng)造成果應該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他的畫和詩中真摯的感情和具有強烈表現(xiàn)力的形式語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展覽現(xiàn)場
“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展覽現(xiàn)場
“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展覽現(xiàn)場
“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展覽現(xiàn)場
“在地上建造藝術天堂”展覽現(xiàn)場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北京展覽館 1977 紙板油畫 51x33cm
時間和速度 1977 紙板油畫 38.1×53.3cm
下午的陽光1975.4(20.3cmX10.7cm)--油畫棒
張誼-露臺-55.5X40.5cm-紙板油畫-1978
【編輯: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