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dāng)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乾隆黃地洋彩小瓶四年翻一倍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方翔 2013-05-29

清乾隆黃地粉彩軋道錦地折枝蕃蓮紋鋪首活環(huán)盤口小瓶將亮相“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五”。

在2013年的春拍中,蘇富比拍賣行推出了“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五”,全場拍賣的最高價是一件清乾隆·黃地洋彩軋道錦地折枝蕃蓮紋鋪首活環(huán)盤口小瓶,成交價為964萬港元。這件瓷器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200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成交價為482萬港元。   

康熙年間,清宮中造辦處設(shè)立“琺瑯作”專門燒制琺瑯器。與其他品類瓷器不同,宮廷基本上不用洋彩瓷器作為賞賜品。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入宮清點文物時幾無一失。最值得慶幸的是,這批磁胎洋彩大部分保存完好,目前分藏兩岸故宮。這也是為什么目前在流通市場上,洋彩瓷器非常罕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清代瓷器的發(fā)展中,督陶官唐英的作用可謂居功至偉。他不斷推陳布新、研究新技法,絞盡腦汁設(shè)計新樣式,像這件瓷器施彩多姿,錦地精微,花卉紋樣鮮艷典雅,盡展當(dāng)朝曠世創(chuàng)思。飾軋道工藝之瓶,見有諸多形態(tài)、尺寸及色彩組合,五花八門,類例甚罕,未見有極為相近之器。

在這兩年的拍賣市場上,洋彩瓷器無疑大放光芒,特別是在2012年拍賣市場上,一件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超過2.5億港元成交。而在2012年的拍賣市場上,清乾隆·黃地洋彩“福壽連綿”圖綬帶葫蘆扁瓶(一對)的成交價,也超過了1億港元。而乾隆黃地洋彩小瓶四年翻一倍,無疑讓藏家對于洋彩瓷器的前景更加看好。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