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立體的文本——程然個展“最后一代”

來源:藝訊中國 作者:李邐 2013-05-17

程然,錄像《最后一句話》,2013

Steffan Postaer在2003年出版的小說《最后一代》中曾質(zhì)疑,所謂的世界末日是否只是我們心理的終結(jié),而非物理性的。由此可預見,這不是世界的末日,而是我們的 。

程然在用筆名Wojtowircz Fog 撰寫的小說《晝夜之漸》中,假借一個虛構(gòu)的偵探小說中主人公所面臨的懸案迷局為題,通過旅行、線索、神秘主義儀式、歌劇片段,詩歌等元素描述一個模棱兩可的故事,并由此引申出基于個人體驗角度下對西方與東亞的想象、關于現(xiàn)代化城市文明與自然的依賴與沖突,以及個體身份的存在與缺失;并以大量關于真實與幻覺,物質(zhì)世界與精神生活的描述試圖呈現(xiàn)出一個關于城市存在與消亡的夢境。 有趣的是,在書中,程然同樣虛構(gòu)了名為Wojtowircz Fog的作者的身份——出生于香港,在荷蘭長大,在31歲的時候完成其個人的第一部小說《晝夜之漸》。完成了自我身份的雙重建構(gòu)。而文中主人公霍的名字既為Fog在粵語中的發(fā)音轉(zhuǎn)變而來。而此次麥勒畫廊所展出的程然個展“最后一代”正是以Steffan Postaer的同名小說為題,與身份的焦慮感和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不信任感相關聯(lián)。而程然的小說也被分別裝裱在六十多幅畫框之中,并置于立體螺旋的“《晝夜之漸》之屋”中。

展覽現(xiàn)場涉及文學、影像、裝置等多種媒介形式呈現(xiàn)。而重要的是,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是從不同維度和方向來描述和詮釋其小說《晝夜之漸》的,無論是由燈光、平面裝飾物,還是以及 藝術家從阿姆斯特丹舊貨市場中偶然淘來的酒店鑰匙牌組成的一個不真實的酒店裝置,都顯示了作品與文本之間的互文性。此外,藝術家還在展廳墻上塑 造了三個小型穹頂結(jié)構(gòu),以一種奇怪的復古酒店和美術館的方式去展示他從阿姆斯特丹舊貨市場購買的三幅 70 年代的匿名素描肖像。而一旦這三幅作品從原始的上下文語境抽離出來,被重置在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里時, 拾來之物(objets trouvés)的功能性被提升,無價值甚至風格略帶古怪的素描畫同樣可以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