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藝美術館
曉映名人坊
在古代/青山嚴格地存在/當綠水醉倒在他的腳下/我們只不過抱一抱拳/彼此/就知道后會有期
用手機對準墻上畫框內(nèi)的二維碼一掃描,詩人翟永明的詩句隨即跳了出來。正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舉行的“詩性”當代藝術展,有部分作品來自詩人。展覽是“AMNUA國際詩歌集成2013”的一個單元,當國內(nèi)頂尖詩人翟永明、楊煉、唐曉渡、西川、于堅等,與英國詩歌最高獎艾略特獎的多位獲得者在其他會場朗誦詩歌、探討發(fā)展時,這里的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行為表演、實驗劇等,呈現(xiàn)著“詩歌的樣子”。
美術館牽手詩歌?館長李小山說,美術館不應該僅僅是純繪畫的展示區(qū),我們要做的是大藝術。
南藝美術館于去年12月8日開館以來,展事可謂驕人:荷蘭百年設計、畢加索老師奧托·迪克斯展、喬治·布拉克等6場國際展,周春芽等7場國內(nèi)展,而今年的“檔期”已是滿滿當當,令人充滿期待:方力鈞個展、倫敦藝術大學師生展、歐洲大師素描展、德國藝術展、英國“國寶”弗朗西斯·培根展、中國高校青年藝術教師展……
僅僅4個月,習慣去長江路省美術館的南京人,開始習慣往南藝跑了,更不用說南藝學子如墮入藝術之蜜罐。一場接一場密集的高水準展事,激活了城市西部的藝術因子,拉高了整座城市的藝術天際線。
按性質劃分,美術館分三類:政府全額撥款的國家美術館,民間資本的民營美術館,外資美術館。而在南京,“外”字頭一家沒有,國家美術館3家江蘇省美術館、南京市美術館、最新開辦的南藝美術館,民營美術館約有二三十家。
“我們美術館的整體水準,比歐美要差幾十年甚至100年。”李小山說。
“場館、硬件設備等條件,有的已經(jīng)不比國外差,差的是管理、運營機制和人才。”李小山說,國家美術館幾乎是“最高級也是最低級的美術館”:行政與政治地位最高,而藝術門檻最低,花錢就可以進場,靠出租場地過日子,失去了藝術門檻,以致于很多看重學術品質的藝術家不愿意去國家美術館做展覽。
“全世界的美術館都缺錢,出租場地是最懶惰的解決方式。”李小山說。國外美術館背后有完善的贊助、稅收、文化傾斜政策,“有錢人樂于出錢贊助美術館,因為成為藝術機構基金會成員,是身份的象征。出錢歸出錢,他們卻不可以對學術指手畫腳的,這由專業(yè)的學術部門負責。而對文化事業(yè)進行贊助之后,可以免稅。”
民營美術館的整體生態(tài)如何?李小山說,南京的三川、尚東、金鷹、諸子等美術館已漸成氣候,各有風格。總體來說,民營美術館在規(guī)劃、人脈、掌門人等方面,還有諸多制約因素,“缺乏長期規(guī)劃,隨意性太大,投資商、運動員、教練身份合一,過于依賴個人趣味”。
國外的藝術贊助制度,能在中國落地嗎?李小山認為,目前還不具備充分條件,因為相關稅收等政策不明確。美術館是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國家應當出臺政策對民營美術館予以扶持,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十幾年如一日提交有關建議提案,“但是,此事進展不大。”
“我既不能拔著頭發(fā)在天上飛,也不能等所有政策都到位了才做事。我經(jīng)常對團隊工作人員講魯迅的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以批評家之名成名于上世紀80年代,李小山在圈子里有幾十年的人脈資源,此外,他也有過民營美術館的運營經(jīng)驗。4個月來,引進南京的諸多高端展覽,就是“南藝平臺”與“館長人脈”積累生發(fā)的雙重效應。
“我們是高校的美術館,要為教育教學服務,也要為國內(nèi)外藝術發(fā)展服務。因此,我們不會是前衛(wèi)美術館,也跟省美術館的定位不同,我們呈現(xiàn)藝術的多元多樣性。”李小山說。
自主策劃展覽,同樣面臨錢的問題。“南藝美術館肯定不會讓"出租場地"成為主要方式。”除了人頭費等基本費用,南藝已經(jīng)為美術館建立了“展覽學術基金”,此外,就需要李小山團隊“跑錢”了。“我們是學術機構,有門檻,不是有錢就能進的要那樣,不就成了"水游城"?”他說,他們即將合作的企業(yè),是頂級品牌保時捷,“屆時還將進行保時捷設計展與新車發(fā)布”。
記者注意到,在宣傳中,南藝美術館“官微”鮮有提及出席活動的各類官員名字。李小山說,“高校"行政化"已經(jīng)夠厲害的了,美術館又不是衙門,它是藝術機構,不唯錢,也不唯官,不許強化官本位。我們尊重每一位來美術館觀展的官員和觀眾無論誰來,都是藝術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