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浴火重生”對話“靜水深流”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葛熔金 金曉依 2013-04-17

施慧作品《本草綱目》局部,由紙漿和麻纖維等材質(zhì)制作。

“葵”是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作品中的標志性符號,講述的是一代人重新生長的故事。昨天,許江帶著他名為“浴火重生”的“葵”系列作品,出現(xiàn)在了地處“德意志角”的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而在“葵”的一畔,一場以“靜水深流”為題的東方詩意雕塑,與之展開了“火”與“水”的對話,而這些作品正是來自于許江的夫人——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施慧。

這場名為“精神綻放”的藝術聯(lián)展,是許江和施慧這對藝術伉儷的首次德國聯(lián)展,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里,這里將展出他們的近百件作品。

科布倫茨,位于德國摩澤爾河入萊茵河處,兩河合流處稱“德意志角”,為德國的風景名勝之一,坐落于此的路德維希博物館是德國最著名的私立美術館。

正在這里舉辦的許江展覽“浴火重生”,展出了遠東系列、遠秋系列、荒原系列等作品,形式涵蓋裝置、雕塑、水彩、油畫、琉璃等。許江以葵作語言與德國藝術家學者們進行思想對話,用浴火重生的葵對話戰(zhàn)后德、中這兩個廢墟中挺立的國家。

與許江的沉重激昂相比,施慧作品中呈現(xiàn)的是素樸寧靜。這組“靜水深流”為主題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紙漿和麻纖維等材質(zhì)。名為《本草綱目》的作品在高高的書柜上陳列著15本展開的纖維書冊,書里是植物的標本,從纖維的自然構(gòu)造中,發(fā)掘一種微觀世界的建構(gòu)性;而蜂窩般排列起來的雕塑《結(jié)》,則是被編織、纏繞、堆積、鏈接而成的形態(tài)。施慧說,自己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叩問自然與生命的關系,“紙漿潔白純凈,寓豐富的變化于單純之中。紙漿中含有竹、麻纖維,又使之蘊藏著堅韌的性格。”

多層意義的對話疊加于本次展覽。葵與蓮,一者生于沙土干旱,一者生于淤泥水澤,兩者在物質(zhì)上不可共生,一者執(zhí)著地向陽,一者高潔地望水,兩者卻都深藏著理想主義者的氣質(zhì)。

此次展覽的作品既是草木之間的對話,也是許江、施慧彼此用藝術作品的另一番對話,他們關注物性,又超越了物性,作品氣質(zhì)不同,草木本心卻華彩綻放。“我們兩個很不一樣,但是葵和草本紙漿都是以植物來表達精神的綻放,這點上我們不謀而合。”許江表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