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當代水墨”這張牌,你有興趣么?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作者:李颯 2013-03-29

廣州日報微博

在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表象”的背后,是不同力量之間的博弈。“當代水墨”這張牌,我的判斷,是這個時代一張必打的牌。

先舉四個例子(微博截圖附在文后):

1,2013年3月15日策展人付曉東的微博:

蘇富比的水墨展開幕,人滿為患,內(nèi)部邀請制,現(xiàn)場已有不少尋價,話說西方眼光下的中國水墨,目前在紐約確實很熱的說。接下來香港將繼續(xù)有大行動。北京5月份會有熱點。

2,2013年2月26日新浪微博“佳士得國際”發(fā)布的微博:

佳士得私人洽購部將于2013年2月28日至3月22日在紐約舉辦首次私人洽購中國水墨展覽——“閱墨-中國當代水墨畫展”。參展的25件作品來自9位杰出的當代藝術家。透過舉辦一系列展覽,佳士得希望推廣中國當代水墨畫,把這一類別漸漸發(fā)展獨立拍賣,以響應國際市場對當代水墨的興趣與需求。

3,2013年3月21日今典集團的微博:

文中提及的“潘公凱:彌散與生成”展覽正在@今日美術館舉辦。去年12月,今日美術館就同時舉辦了當代水墨代表藝術家李津的《李津•今日•盛宴》,和徐冰、馮斌等四位藝術家的《何不水墨》展覽,表現(xiàn)了對當代水墨的關注與支持。今日美術館館長@謝素貞啊并表示,今年還會專門設立一間“水墨館”。

4,2012年12月28日99藝術網(wǎng)的微博:

12月28日,由@湖北美術館、@今日美術館、99藝術網(wǎng)聯(lián)合主辦的“再水墨”當代水墨邀請展在湖北美術館開幕。與此同時,下午14:00,20余位藝術批評家參加了專題研討會。

微博真是一個很好用的咨詢平臺,雖然我并不每天都看,但總能找到有用和及時的各種訊息。綜上所述,“當代水墨”突然成為了市場上被聚焦的寵兒,今年年初從國際兩大拍賣行的關于“當代水墨”的展覽到國內(nèi)最近關于同一主題的各種展覽(包括魯虹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墨非墨”展在美歐六個國家的展出),“當代水墨”這幾年來何以突然從冷門變成了熱門?我總是喜歡從一個大的時代背景的角度來分析和判斷。原因或許如下:

1,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但絕大多數(shù)人只顧低頭吃飯卻并沒有意識到。新興國家崛起、世界經(jīng)濟中心從西東移(世界500年來最大的變化),亞洲將成為下一階段的世界經(jīng)濟中心,美國一極獨大的局面正向“后美國時代”多元共存的方向轉變,這意味著什么?我曾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外國的老兄來到北大教書不要報酬,別人問為什么,他說,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世界最大的變化,我只是想親證一下歷史。中國的兄弟們,醒醒吧,好戲開場了,別錯過了。

2,原有世界秩序的老大,美國面對世界發(fā)生的變化采取了相對克制的態(tài)度,說白了,就是美國準備接受中國,并不打算跟中國死磕。這個可以從2012年12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fā)布的最新報告《2030年全球趨勢:不一樣的世界》(我在《20年后中國當代藝術會是什么樣?》一文中有詳細分析)及最近的釣魚島事件來判斷(多數(shù)人或以為中日惡斗,美國獲利,其實不然。美國或許希望遏制加引導中國,使世界的轉變朝向最有利于它的方向,但絕不希望大國之間的戰(zhàn)爭或劇烈沖突的方式使它面對一個不可預知和失控的未來。所以釣魚島爭端也許中、日、美三方對戰(zhàn)爭都有所準備,也有擦槍走火的可能,但離真正的戰(zhàn)爭還相差很遠)。盡管中美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和沖突,但中美關系仍將是未來幾十年世界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在競爭中合作仍會是將來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3,中國并不打算直接挑戰(zhàn)美國現(xiàn)存的老大地位。挑戰(zhàn)美國,老弟兒,你腦袋沒瘋吧,現(xiàn)階段中美之間仍有很大差距。但2030年中國的經(jīng)濟總量將會超過美國,這個是很有可能的,因為中國還有一個中西部發(fā)展戰(zhàn)略和“城鎮(zhèn)化”的過程,當然也還是要處理好一大堆七七八八的事情,挑戰(zhàn)與危機共存嘛,整體上中國對自身的問題還是有一定的認識的。連老美都說,美國能否繼續(xù)領導世界取決于能否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想當年10年以前美國小布什總統(tǒng)打伊拉克的時候何等囂張,需要理由么?需要理由么?不需要,老子打的就是你,你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莫須有”。現(xiàn)在你看利比亞和敘利亞,美國死活都不肯出兵,時代真是不一樣了,美國現(xiàn)在都這么低調(diào),中國哪還敢耀武揚威呀。

4,面對世界正在發(fā)生的轉變,面對中國的發(fā)展,世界是打算與中國做全方位的接觸的。比如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個人判斷,當然莫言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但比之村上春樹和米蘭•昆德拉等人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并不占優(yōu)。換句話說,“中國因素”是起到了相當作用的,莫言獲獎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當代水墨”在美國變熱是另一個例子,而且只是一個開始。

5,在未來數(shù)十年中國將逐漸與美國一起成為世界的領導者之一,我認為這個應該大差不差。相應的你在文化上應該有什么表現(xiàn),世界也在期待中國能拿出什么新的文化品牌來證明自己,與世界溝通并相互影響。過去20年中國當代藝術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融入國際體系,很不容易,而且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占據(jù)大大的份額。但說實話,哥們,在今天,過去的文化意義也已經(jīng)基本結束了。沒有什么人能對不斷飛速變化的世界始終保持敏感,新的時代出現(xiàn)了新的文化問題、矛盾與挑戰(zhàn),需要新的文化理念、新的文化形態(tài)來對時代的變化做出新的應答。

6,“水墨”,這個文化概念對中國是極為重要。為什么,提起“水墨”,老外基本都知道,它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盡管歷史上周圍的日本、韓國等國家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提起“水墨”,老外都知道這是專指中國文化的。這個符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為什么“水墨”這么重要?除了“水墨”,中國藝術在歷史上也曾有很多其它的繪畫形態(tài):民間繪畫、風俗畫、院體畫、石窟繪畫、墓室繪畫、宗教繪畫等等,但沒有一種可以與“水墨”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相比。為什么?因為“水墨”(士夫畫)背后最重要的一個詞是“士”。“水墨”的歷史也許并不算很長(從唐代至今),但其背后卻有一個“士”的傳統(tǒng)。秦漢以來“士”就是平民中最高的一個等級,基本上泛指整個“讀書人”階層,這個階層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階層,它實際上掌握著國家的行政運行、各種權力與文化意識形態(tài)。簡單地說,“水墨”代表了中國歷史上“文人的理想”,它是有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作為支撐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憂國憂民”的理想。

7,說到底,“水墨”問題其實是個“身份”問題。什么是“身份”?比如說,美國需要文化身份么?當然了,你以為美國文化主張“多元主義”美國文化就是多元了,錯!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一百多個民族的人來自世界各地,黑的、白的、黃的、紅的都有,各說著不同的話,宗教信仰、生活習俗都不一樣,湊在一起,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力量約束他們那還不打起來呀。這個統(tǒng)一的力量就是文化價值觀(公信力),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強權(光靠說理也是不行的)。美國雖是一個多民族混雜的國家,但美國的建立來自歐洲新教徒的移民。也就是所“新教倫理”和“清教精神”——白人價值觀一直是推動美國建立和發(fā)展的主要精神力量。所以這也是美國老牌保守主義者、思想家、政治學家亨廷頓臨死前最為擔憂的事。據(jù)推測,到2050年,美國的白人在全國人口中的比重將成為少數(shù),而新的移民越來越注重保留自己本身的文化,如果失去白人價值觀在國家的主導地位,美國能否存在恐怕就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了。再舉一個例子,前一段時間華人黃西在美國說相聲很受熱捧,臺下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等一干權貴被他拿來隨便開玩笑,卻開心地笑得不亦樂乎。我聽了一下,黃西說來說去其實就一個意思:白人價值觀好呀,然后拿自己的出身一頓開涮,那意思我是“棄暗投明”來了。這就是在強調(diào)身份認同,美國人聽了當然高興了。但我們也不能都去移民,美國人只要人尖子,稍差一點的它都不要,13億人都移民美國,那它剝削誰去?美國人舒適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不是世界上每個人都能過上那種生活的。換句話說世界上要有相當多勞動人民用辛苦的勞動來供養(yǎng)美國人民過上悠閑的生活。當然白人價值觀當中確實有很多很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綜上所述,廢話少說,簡而言之,就是世界在發(fā)生深刻變化,中國在世界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美國整體上打算接受中國并加強相互合作與對話,在新的時代中國需要新的文化理念、文化價值與文化形態(tài)做出應答,“水墨”是一個非常清晰地文化符號,當然這需要從“當代”的角度重新闡釋。

每一個對“當代水墨”的理解或許都有差異。何謂“當代水墨”?我認為,當代者,為求生存而隨時代之變化者也。說成白話文,就是看“過去”要從現(xiàn)代的角度,要有現(xiàn)代的價值觀。“水墨”者,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神也。簡單地分析它包含:1,憂國憂民的文化理想;2,對知識的終生追求——活到老學到老,始終保持求知的欲望;3,獨立的文化人格——有自己的文化理念的堅持;4,尋求精神層面的自我撫慰——不完全為物欲所驅使,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合起來,“當代水墨”就是既具有以“理性”為核心的現(xiàn)代價值觀,同時也延續(xù)了傳統(tǒng)文化憂國憂民、不為物役的文化理想。

當然,“當代水墨”在當代藝術的范疇里并不是指具體的材質(zhì),而是指一種文化價值。時代已經(jīng)不同了,材質(zhì)已經(jīng)不再是“當代水墨”的界定標準。換句話說,在今天,任何材質(zhì)、任何手段、任何方法都是可以用來表述“當代水墨”這個文化概念的。我記得杜尚曾經(jīng)說過,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理念。“當代水墨”的價值也在于它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當代水墨”形式上也許很復雜、很多樣,但理念上其實并不復雜,所以別被它嚇唬住了。

這就導出了另外一個問題:“當代水墨”應該注意與大眾之間的溝通。當代藝術其實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它名義上號稱取消了藝術與大眾之間的區(qū)別,但事實上卻造成了與大眾之間真正的“隔絕”。比如我在微博上看到,廣州日報的微博2月19日轉載了一位網(wǎng)友的文章《我承認不懂欣賞藝術,但也別太坑爹啊!》。一位網(wǎng)友去看了湖北美術館的“再水墨”展,提出了一大堆的質(zhì)疑,完全無法理解與欣賞展覽中的藝術品。我想這種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此前網(wǎng)絡上多次出現(xiàn)過,并也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我覺得這種質(zhì)疑是無法回避的:當代藝術,別太“坑爹”??!盡管在形式上當代藝術與大眾接受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但當代藝術有責任與大眾進行溝通和交流,闡明其理念的真實意義,繼續(xù)用模棱兩可和誰也無法理解的話語面對大眾將來是不可能的,大眾的質(zhì)疑既是合理的,而且會越來越多,其力量無法被忽視。因為“全球化”的時代將是一個更加“平面化”的時代。在今天,微博對世界的改變是毋庸置疑的,每一個人都有可以是一個媒體記者,都有可能在網(wǎng)絡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引發(fā)極大地影響,此前你能想象這種情景么?我想在今天繼續(xù)把大眾當成傻瓜并置之不理是極其不理智的。理清自己的理念并與大眾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使之能夠對話、理解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未來當代藝術發(fā)展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總而言之,正像我前面提到過的那位外國老兄免費來北大教學是為了親證歷史一樣,生活在當下這個時代,我覺得算是一種幸運,因為與那位外國老兄不同,我們正在經(jīng)歷歷史的發(fā)生。“當代水墨”這張牌,你有興趣么?一起參與到歷史之中吧。與其作為“旁觀者”,不如親自參與到游戲之中,見證歷史的發(fā)生。

蘇富比——水墨

佳士得——水墨

今日美術館——水墨展

再水墨

【編輯:文凌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