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郝友——藝術屆的“林徽因” 今日美術館“生命系列”作品

來源:中華網(wǎng)財經(jīng) 2013-03-27

天眼,不銹鋼雕塑,纏繞綿延的線,尺寸直徑360cm 郝友

2010年12月,由美女藝術家郝友完成的雕塑作品——《生命的麥浪》,在法國盧浮宮展出。作品迅速引起海內(nèi)外的關注,并獲沙龍獎得到業(yè)界認可;2011年1月,她又被法國國家美術協(xié)會吸納,成為法國美協(xié)第一位中國青年女性藝術家。法國美術家協(xié)會(SNBA)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1年,協(xié)會眾多先驅者的名字永遠雋刻于法國乃至世界的美術發(fā)展史,他們是:羅丹,米勒,德拉克洛瓦,卡爾博,道瑞,馬奈…

她是近來少有的能駕馭大型裝置的優(yōu)秀青年女藝術家。她對空間、材料、場景和主題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有時在我看來是難以完成的任務,她做起來卻能夠舉重若輕。這與她特殊的藝術經(jīng)歷有關。郝友從小熱愛藝術,興趣廣泛,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都有涉獵。02年至04年進入中央戲劇學院表導混合班,學習戲劇表演和導演,04年赴意大利藝術學院佛羅倫薩分院學習,08年畢業(yè)獲得藝術碩士學位。這一些列眼花繚亂的求學經(jīng)歷,只是郝友藝術生涯中的冰山一角。有人戲言,郝友的藝術經(jīng)歷就像一部大片,充滿了戲劇性和大尺度的時空跨度。

她游走于時尚、影視、公共藝術等領域,這些經(jīng)歷和訓練讓她具備駕馭大型藝術項目的能力。在內(nèi)心深處希望能夠有表達自己感受的獨特語言--<生命>的藝術語言和主題;

一顆顆“精子”千軍萬馬的出發(fā)了,象蝌蚪般涌動著,一片片金黃色的麥浪,喚醒沉睡的思緒,穿過煉獄,走過天堂,挺拔著,掙扎著,一直向上……他要走向哪里?他必須前行、他要奮力、他要奔跑、他要力量……他的輝煌、他的喜悅、他的犧牲、悲壯又燦爛,無可回避、無可擺脫,這是他偉大的自由和崇高的使命,一切都在著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藝術家創(chuàng)造著無數(shù)“精子”,奔向另一個本體,他要和她一起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

郝友每隔一段時間會舉辦主題沙龍,邀請朋友分享藝術,她的身邊總是圍繞著海歸精英和商界領袖, 2013年3月,今日美術館“菩提與蝴蝶”郝友藝術個展,是和藝術與電影的結合形式。如果說電影是夢工廠,當代藝術則為人類找到了終極的精神品位與情感表達,成為全世界的通行語言。電影《菩提與蝴蝶》是《畫皮》制片方鼎龍達國際傳媒打造的又一力作,《菩提與蝴蝶》藝術展與電影《菩提與蝴蝶》啟動儀式首次將影視界和藝術界完美聯(lián)接,進行藝術最高端、夢想最真實的對話--聯(lián)接生命。

創(chuàng)造“精子”的女藝術家郝友

藝術家?guī)е鴮Α镀刑崤c蝴蝶》的共同憂傷和震撼,在電影和雕塑的不同領域的藝術表達,帶你追尋每個人心中的“菩提與蝴蝶”。

藝術展通過天、人、夢三個片段來演繹心中的菩提與蝴蝶,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

對藝術形式和門類的挑戰(zhàn),對全部感官和身體意識的喚醒,是郝友希望通過“生命系列”作品來釋放的她對藝術的獨特理解。追本溯源,她對藝術的理解已經(jīng)遠遠走在同時代大多數(shù)藝術家的前面。

雕塑作品《輪回》用抽象的造型,用工業(yè)化的不銹鋼材料表達女性柔軟的心靈,極盡剛與柔的對立和矛盾。

與傳統(tǒng)藝術和現(xiàn)代藝術依賴獨特的手藝和形式不同,當代藝術更加依賴觀念和轉換。轉換層次越多、越巧妙,就越有魅力。當郝友成功地用金屬材料以一種纏繞方式來訴說她對生命的纏綿關切的時候,她的作品作為當代藝術就成立了。在郝友的作品中,充滿了相似與對立。金屬的纏綿、生命的纏綿、情感的纏綿形成相似關系,金屬的冷血、生命的脆弱、情感的柔軟形成對立關系。一系列作品既相似又對立,極大地豐富了郝友的作品的意義密度和情感容量。“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家或許更敏感,她看到劇本中純潔的少女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卻遭到了命運無情的拋棄,感動地直掉眼淚,直接觸動她想把作品表達出來”。

這次展覽邀請到阿拉善SEE生態(tài)協(xié)會會長、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清華企業(yè)家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北極光創(chuàng)投鄧鋒、今日美術館創(chuàng)始人、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阿拉善環(huán)保發(fā)起人、收藏家宋軍,《畫皮》制片方鼎龍達董事長王若軍等商界領袖進行沙龍對話。

這位創(chuàng)造“精子”的美麗女藝術家,作品是堅硬的不銹鋼和富有張力的蓬勃動感,卻有著婉約嫻靜的女性氣質(zhì),形成強烈的對比,難以想象冰冷的鋼絲鐵線在她那里怎樣幻化成有生命力的藝術。她出生于江南藝術世家,一張精致優(yōu)雅的臉龐,絲毫沒有留下歲月的痕跡,集中國新式優(yōu)雅旗袍和西式騎士服的帥氣于一體,散發(fā)著藝術家天生的敏感和浪漫。

纏繞的線,恰到好處地表達生命的復雜性和混沌性,她用的是作為現(xiàn)代工業(yè)標志的鋼絲鐵線。這種材料的介入,讓郝友的作品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和復雜的意涵。鋼絲鐵線的尖銳性、冰冷性、不可塑性,與生命的柔軟、溫暖和可塑形成強烈的對照,這種對照會引發(fā)我們關于主題與手段、生命與環(huán)境之間的思考。

生命的圓圈——“我們到底怎么做?”

所謂人的本質(zhì)是什么?郝友說是一種關系,集物性、人性、神性為一體。人的生命就像是一個圓圈,生命就是一個過程,而藝術具有某種神性和超驗,把轉瞬即逝的感受,轉化為永恒的升華能量。

“藝術家構成的神話交織成藝術作品,如果你不知道梵高的生活和信仰,你看到的向日葵只是表象。物質(zhì)都是表象,當你看到我創(chuàng)作這些鋼絲鐵線時,它正交織著我的內(nèi)在對生命的感悟。”

郝友認為未來文化的方向,趨勢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F(xiàn)在西方的個體主義文化占主導地位,我們是集體主義。

“藝術家負責提出問題,可能不提供答案,而是引起大家的反思。”郝友說,“人們想自由,卻做不到。越要自由,越纏繞的更緊。我們到底要怎么做?”郝友提出了一個命題。

中國的民間一直在向西方學習和融合,但我們又受祖先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越掙脫,束縛越緊,我們?nèi)绾卫斫夂蜕A?思考生命的意義呼之欲出,答案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