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柴祖舜(左二)在上海舉辦心象畫展時與觀眾交流。
中國畫壇不乏藝術家畫風大變臉的事例,但是像上海老畫家柴祖舜那樣古稀之年大變,而且是從一個畫虎名家變?yōu)槌橄笏奶剿髡?,卻是十分罕見。當上海的觀眾在劉海粟美術館欣賞這位老畫家的創(chuàng)新之作時,他們很難相信,這些氣韻生動的抽象作品,竟然出自一位非常瘦小且患有帕金森氏綜合征的八旬老人之手。
素描習作被劉海粟看中
柴老耳背,說話聲音又極輕,采訪他是件困難的事――他聽不到你問什么,你也很難聽清他說什么。斷斷續(xù)續(xù)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探索中國畫的抽象表現(xiàn)手法,是他久藏在心卻屢遭挫折的夙愿。
1949年,15歲的柴祖舜進入上海美專學習。一次,校長劉海粟看到了他的素描習作,便破格讓他從低班升入高班畫人體速寫。他跟隨眾多名師學習了油畫、水彩和國畫。他老師中的劉海粟、關良等,都是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啟蒙者,他們創(chuàng)新的藝術精神,對他的影響很深。1956年,柴祖舜被分配到上海戲劇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美術老師。當時的歷史條件當然不允許他探索抽象藝術。他以蘇派寫實風格創(chuàng)作的《毛主席視察上海鋼鐵廠》曾經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關心,被廣為刊載。改革開放后,他開始進行國畫的抽象探索,并與兒子虹耀編寫了《無筆畫技法》,但許多出版社因怕“犯錯誤”而拒絕出版。后來,總算有一家出版社同意出版了,不料責任編輯卻不幸遭車禍身亡,文稿及圖全失。接著兒子虹耀又病故。此事對柴祖舜打擊極大,他中斷了令他傷心的抽象藝術的探索,轉而致力于畫虎和宣紙油畫佛像。
被贊“畫虎獨步天下”
業(yè)內評價,《天下為公――孫中山先生》、《顏文梁》、《宋慶齡》等作品,展示了柴祖舜作為人物畫家的長處,他的創(chuàng)新之舉也得到大家的肯定??墒?,柴祖舜并不把自己定位為人物畫家,他又開始出人意料地用中國畫技法畫起動物來。與他以前的技法、技巧創(chuàng)新一樣,他鐘情于虎的形象,是為了用藝術手段反映時代的理想。他說:“虎被人們視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圖騰。我用我的畫筆來傳承中華民族的氣質與審美情趣。對虎的精神膜拜,寄托著我的祖國騰飛的心愿。”
他畫的老虎,從民間的神話中取材,飛龍、海浪、月光、烏云……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和氣氛。由于有西畫的功底,虎的骨骼、肌肉形體結構準確,又能生動地表現(xiàn)虎的瞬間動態(tài),造型與筆墨以氣勢見長,當時有“柴祖舜畫虎獨步天下”之美譽。
老年開始新一輪畫風轉變
新世紀開始,柴祖舜又向過去的畫風告別,開始新一輪畫風轉變,他稱要在有生之年畫自己真正想畫的畫。
他的抽象水墨大多畫在仿古御用金箋或古清皮紙上,國畫顏料和油畫顏料混用。其實在柴祖舜心中,抽象、具象、意象,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他的作品充盈著大山大川宏偉開闊、奔騰涌動的氣象,從中可以感受到這個看上去文靜木訥的老人,胸中隱藏著火一樣的激情。柴祖舜說:“我的心象畫是過去生活的舊夢新境,是心意的追求,卻不離開生活感受。在技法上,我采用大筆、硬筆,用水油色潑彩;在意境上,我開始從不似之似,到不求形似,以‘大象無形’來表意。”
文藝評論界敬佩柴祖舜的探索精神,稱贊他為“當代梵高”,“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整整一個甲子,還能以充沛的激情,在藝術道路上創(chuàng)造出不同凡響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