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施華洛世奇跨界設計藝術展暨2013春夏新品發(fā)布

來源:中奢網 2012-11-06

施華洛世奇跨界設計藝術展展區(qū)內

施華洛世奇于2012年10月31日在北京揭開了其跨界設計藝術展的神秘面紗,此次施華洛世奇攜手知名設計師,分別與時裝、珠寶首飾、電影、音樂、戲劇、舞蹈、藝術、建筑和設計帶來完美的跨界合作成果展,讓仿水晶為設計界的新進展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創(chuàng)意與機遇。

多領域完美設計創(chuàng)作

施華洛世奇公關總監(jiān)、施華洛世奇仿水晶業(yè)務執(zhí)行董事會成員 Nadja Swarovski 在此次活動中提到:“無論是設計系學生、設計師新秀還是知名設計師,施華洛世奇都非常愿意并期待與他們合作。我們旨在創(chuàng)作更多可以體現仿水晶多功能性的設計作品。過去幾年中,我們有幸與眾多天才設計師合作,而此次展覽正是這些年來成果的體現。我們希望它也會為未來合作帶來新的靈感啟迪。越來越龐大的亞洲創(chuàng)意人才,是一個蘊含了極大潛力、在先鋒設計領域有著眾多領銜之作的群體。我們希望能夠像在西方國家一樣,與他們建立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

此次展覽通過展出一些知名設計師的作品,充分體現了施華洛世奇在時裝、珠寶首飾、舞臺、銀幕和設計中的杰出合作成果。參與其中的設計師包括 Georg Baldele、Tord Boontje、Hussein Chalayan、 Erdem、Prabal Gurung、Zaha Hadid、 Christopher Kane、Christian Lacroix、Shaun Leane、Hannah Martin、Yoko Ono、Philip Treacy、Viktor & Rolf 以及Jason Wu。這些創(chuàng)作中還包括 Stephen Webster 與 Atelier Swarovski 合作的限量版收藏系列、Mary Katrantzou 與 Swarovski Collective 系列合作的時裝系列以及 Fredrikson Stallard與施華洛世奇水晶宮(Swarovski Crystal Palace)合作的特別款。

Mary Katrantzou

來自 Mary Katrantzou 2013 春夏服飾系列的設計將會在此次展覽中展出。郵票、標志性花朵、國家標志以及全球紙幣中錯綜復雜的圖案都為 Katrantzou 提供了靈感之源,她在該系列中還將彩蠟和金屬色調運用在施華洛世奇的水晶網紋布上。此外,展覽中還將展出她上一季的設計系列——有她標志性護身符形狀的印花輪廓,以及以彩色仿水晶精心繡制的手工刺繡。

Mary Katrantzou 提到:“與施華洛世奇的合作幫助我實現了服裝的半定制創(chuàng)作,并且保證了高超手工技藝的質量,而這些早已成為了施華洛世奇品牌美學的固有內涵。能夠得到他們的持續(xù)支持,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Stephen Webster

Stephen Webster 與施華洛世奇有著長期且成果豐碩的合作歷史,這可以追溯到他參與施華洛世奇在莫斯科舉行的 Runway Rocks 系列項目、 2007年參與的 Gem Visions 項目,以及施華洛世奇 08/09 Gem Visions Couture 系列的設計項目。Webster 在2009 秋冬系列中設計了Atelier Swarovski 的首個男士珠寶首飾系列——championing rock n’roll jewelry,該系列以青銅光澤的爪狀、骨狀和蝙蝠狀的哥特式鑲嵌為主打。此外,他還參與了Atelier Swarovski 2010 秋冬系列中的作品設計。目前,Webster與施華洛世奇再一次擦出了合作火花,那就是為此次最新 007 系列電影——(Skyfall)中的女主角設計珠寶首飾。

Stephen Webster 說道:“我曾為電影《一咬定情》(Once Bitten)設計了充滿男性氣質的珠寶首飾系列,此次又為(Skyfall)設計了充滿極致女性魅力的珠寶首飾系列,這便是施華洛世奇仿水晶功能多樣性的最好體現。與施華洛世奇的合作就如同‘施華洛世奇’這個詞本身一樣,讓人興奮不已。在過去的十年中,我曾與施華洛世奇?zhèn)惗貏?chuàng)意團隊有過多次合作,眾多不可思議的仿水晶系列,涵蓋了幾乎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形狀、大小和色彩,這就意味著設計師們總能在其中找尋到其最想要的那一個。”

Fredrikson Stallard

除了這些可佩戴的仿水晶配飾,還有受施華洛世奇水晶宮系列(Swarovski Crystal Palace)委托,由Fredrikson Stallard設計的特色家具和枝形吊燈作品。施華洛世奇水晶宮系列(Swarovski Crystal Palace)是一個能夠讓國際設計和建筑領域的頂尖設計師去構思、開發(fā)并分享高品質作品的實驗平臺。他們令人驚嘆的 Iris 系列曾于2011 年第一次在邁阿密和巴塞爾設計展上亮相,而僅僅這一次展出就引起了巨大轟動,并得到了各方的關注。與色彩斑斕的作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渾然一體的家具系列內部鑲嵌著成千上萬塊施華洛世奇仿水晶,形象地模擬出地質學中的水晶線條結構。

英國頂尖設計師 Patrik Fredrikson 和 Ian Stallard 評論其作品時說道:“當我們想到仿水晶時,會自然而然的組合出以珠寶首飾作為鑲嵌的時裝和配飾,或是冷光下枝形吊燈的畫面。但無論怎樣,仿水晶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我們創(chuàng)作的 Iris 系列中,600 多塊施華洛世奇仿水晶幾乎毫無差別,并以其雄偉輝煌的光彩與結構深深地吸引了觀眾的眼球。這些設計元素給我們創(chuàng)作自由,對我們來說是十分神奇的創(chuàng)作之旅。所以,無論對于施華洛世奇還是該行業(yè)中的其他設計師來說,我們都對未來的合作充滿了期待。”

今年,我們見證了施華洛世奇參與諸多藝術與文化領域的合作,并且還推出一項文化資助計劃,其中包括由John Pawson專門為圣保羅大教堂創(chuàng)作的發(fā)光藝術作品‘Perspectives’;以高科技枝形吊燈照亮凡爾賽宮;在巴黎歌劇院與 Christian Lacroix 進行的合作;以及建立與巴黎東京皇宮(Palais de Tokyo)的合作關系。此外,在倫敦開幕的‘數位水晶:設計博物館中的施華洛世奇’(Digital Crystal: Swarovski at the Design Museum)給當代設計界的杰出人才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讓他們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數位時代不斷探索記憶的未來。

從產品精密度的控制到如今的跨界合作,此次施華洛世奇跨界藝術設計展是對每年使用千萬顆施華洛世奇元素仿水晶創(chuàng)作作品的最佳明證。此外,這次展覽還是對施華洛世奇全球性首創(chuàng)的水資源學校項目(Water school project)與中國香格里拉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之間完美合作的頌揚。該項目旨在教育孩子們認識水是世界上最珍貴、流失最快的資源之一,以此也傳達了水是生產施華洛世奇仿水晶必不可少的原料。時至今日,已有來自中國六個地區(qū)的 80,000 名學生接受了可持續(xù)水資源管理方面的教育。

 


【編輯:文凌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