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dāng)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吳冠中《長江萬里圖》的神秘買家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陳相樂 2011-12-03

37年前,因為一場來勢洶洶的“批黑畫”運動,它神秘“消失”,幾乎很少有人能夠知曉它到底流落何處;37年后,因為一個令人振奮的高價拍賣紀錄,它奇跡般地“復(fù)活”了,瞬間成為無數(shù)人關(guān)注的焦點。

 

它,便是剛剛以1.495億元拍出的吳冠中巨幅油畫《長江萬里圖》。

 

新億元“吳冠中”

 

11月中旬的某晚,北京千禧大酒店,一家名為“北京藝融”的秋季拍賣會正在進行。能夠容納上百人的拍賣廳內(nèi)已經(jīng)沒有多余的座位,晚到的人們不得不擠靠在后門的狹窄過道內(nèi),而門外依然還有不少人在努力地踮起腳尖試圖穿越進去。這樣的情景,在該拍賣行當(dāng)天的另外幾場專拍中并未發(fā)生。

 

時間指向20:30。

 

550號拍品,本專場的主角——吳冠中巨幅油畫《長江萬里圖》亮相。干練的女拍賣師高聲宣布“起拍價8000萬元”,整個拍場迅速寂然。并未持續(xù)多久,坐在拍場中央的一位女士,喊出第一口價。緊隨而來,委托席上的一位男士也迅速跟進。場內(nèi)狀態(tài)漸入佳境,越來越多的應(yīng)價聲從各個角落傳來,拍賣師忙碌的臉上露出微微的笑容。

 

幾分鐘后,應(yīng)價被叫到1.02億元,多個買家選擇了退出。場內(nèi)的爭奪在手持958號競價牌的男士和最初應(yīng)價的女士之間展開。幾個回合之后,當(dāng)958號買家從容地給出1.3億元之后,場內(nèi)又一次變得沉寂起來。臺上的女拍賣師、臺下的買家和觀眾以及大廳兩側(cè)的電話委托人,都在靜靜地期待著下一個聲音的誕生。然而,新的應(yīng)價聲并未出現(xiàn),再一次將全場“巡視”一遍后,女拍賣師最終敲下了手中的木槌,加上傭金,958號買家最終以1.495億元將《長江萬里圖》拍走。

 

1.495億元,對于如今的拍賣市場而言,并不算多。不過,它卻超過了此前吳冠中《獅子林》所拍出的1.15億元,成為迄今吳冠中個人作品中落槌價最高的一幅。不僅如此,它同時還打破了華人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油畫有了新的制高點。沒有人知道,生前向來低調(diào)以及淡泊名利的吳冠中先生,如果九泉之下有知是否會為這樣一個數(shù)字,以及這個數(shù)字所帶來的紀錄而高興呢?

 

真正令人唏噓的是《長江萬里圖》背后的故事,那遠遠不是用這些“天文數(shù)字”就可以簡單描述的。

 

流產(chǎn)的60米壁畫

 

1973年,正在河北李村干校接受勞動改造的吳冠中接到上級命令:提前回京,為北京飯店繪制巨幅壁畫《長江萬里圖》。

 

吳冠中這次之所以能夠“復(fù)活”,與一個人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此前一年,同樣在李村干校接受勞動改造的袁運甫被部隊領(lǐng)導(dǎo)叫去,說上面來函讓他回去,為正在籌建中的北京飯店新東樓設(shè)計一幅壁畫。在周總理的批示下,壁畫創(chuàng)作任務(wù)就被鎖定在國內(nèi)一些大畫家身上,此前曾在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擔(dān)任老師的袁運甫就是其中之一。

 

最終,壁畫的主題敲定是畫長江沿線,60米長,3米高,名字就叫《長江萬里圖》。這樣罕見的巨幅壁畫依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很難完成,時任北京市市委書記、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萬里問袁運甫需要提供什么條件創(chuàng)作,袁運甫提名了3個人,希望大家共同完成,而這3個人其中一位就是吳冠中。

 

由于考慮到畫的面積太大,做不好會變得很空,1973年10月,吳冠中、袁運甫、黃永玉、祝大年4人,開始深入長江沿線實地寫生,試圖讓壁畫在細節(jié)上充實起來,不至于太空。這一去就是3個月。這期間,從上海溯江上重慶,他們的腳印幾乎遍布了長江沿線所有重要的地方,也畫了大量的寫生稿。袁運甫清晰地記得,這一路上,“不管到哪去,吳冠中從來都不抱怨住得不好吃得不好,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的,他有一個習(xí)慣,不畫完絕對不吃晚飯。”

 

然而,“創(chuàng)作組到重慶時得知北京已開始‘批黑畫’,我們被召提前返京,拋入‘批黑畫’的漩渦中去。”吳冠中曾這樣回憶。被吳冠中認為“美差”的寫生,便這樣戛然而止。

 

到達北京后,吳冠中等一行4人剛下火車,就被審查小組帶到了北京飯店,當(dāng)晚他們要將所有寫生稿全部上報審查。因為在離京之前給朋友畫過一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貓頭鷹”,黃永玉成為“黑畫”典型。而吳冠中等另外3人盡管沒有同樣的“過失”,但他們均被貼滿了大字報,生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后來,如同大家所知道的那樣,北京飯店的壁畫“流產(chǎn)”了。

 

神秘的買家

 

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就在寫生歸來不久,吳冠中畫了3幅“長江圖”:一幅炭筆素描稿、一幅色彩初稿——油畫《一九七四年·長江》,還有另外一幅被吳冠中稱為“綜合稿”的油畫《長江萬里圖》——長509厘米,高22.5厘米,紙上油畫,以全景式的構(gòu)圖繪制了長江流域沿岸之景。畫面中,火車駛?cè)肷胶螅P鋒一轉(zhuǎn),帶觀眾進入黃山云海之境。江的下游,水面遼闊,桃花爛漫,白帆點點。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港口一派繁忙景象,江中巨輪鳴笛遠航。

 

炭筆素描稿如今下落何處,很難知曉。而《一九七四年·長江》則一直到2004年春節(jié),吳冠中長子吳可雨因找鑰匙才偶然在閑置的抽屜內(nèi)發(fā)現(xiàn)。2年后,吳冠中將這幅畫捐獻給故宮。相比前兩者,油畫《長江萬里圖》的經(jīng)歷則要復(fù)雜得多。

 

因為怕“批黑畫”會牽連到自己的作品,吳冠中便將其中的油畫《長江萬里圖》交給當(dāng)時北京飯店室內(nèi)總設(shè)計奚小彭代為保管。這一別就是16年。

 

1990年,吳冠中在奚小彭家重新見到了這幅舊作。看到自己當(dāng)年辛苦保存下來的作品時,他在卷首興奮地補題道:“初稿成,正值批黑畫,計劃流產(chǎn),僅留此綜合性成稿,小彭兄冒批判之風(fēng)險,珍藏此稿,今日重睹手跡,亦驚喜、亦感嘆!1990年7月8日北京紅廟北里六號樓吳冠中識。”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又過15年。2005年,室內(nèi)設(shè)計師唐炬以1000萬元從奚小彭之子奚聘白手中將《長江萬里圖》買走。直到此刻,外界更多的人才對這幅近乎“消失”的油畫作品有所了解。2010年,考慮到資金方面的需求,唐炬不得不將這幅畫送入拍賣市場,北京瀚海以5712萬元成功拍出。據(jù)說,買家是某銀行系的基金。

 

一年后的今天,當(dāng)這幅《長江萬里圖》再次出現(xiàn)之時,它的身價已經(jīng)翻倍至1.459億元。人們只是知道那個舉著958號牌的神秘男士,戴著一副眼鏡,很年輕。而他的背后到底是誰?是藏有“吳冠中”最多作品的印尼華商郭瑞騰?是吳冠中作品的頂級藏家郭慶祥?人們眾說紛紜。

 

作為被人們猜測中的買家之一,郭慶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明確表示:“吳老雖親自和我說過《長江萬里圖》是張寫生稿,但是,這幅畫不是我買的,具體買家我也不知道。”

 

這一次,如同拍賣界大多時候一樣:高價拍品背后真正的買家總是格外“神秘”。

 


【編輯:顏媛媛】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