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綠野仙蹤:尋找藝術家園的路途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文/沈祎 攝/趙昀 2011-05-01

一位藝術家身披白衣,頭上包著白布吹奏樂器,引來眾多圍觀者。

 

昨天下午,在威海路696號藝術園區(qū)舉行了一場名為“綠野仙蹤”的藝術表演。696號藝術園區(qū)的40多位藝術家都參與了這個活動,活動策劃人之一,藝術家張平把這次活動稱為他們“最后的晚餐”——因為此地就要改建,園內(nèi)藝術家將在5月底搬離威海路696號。

 

【相關新聞】

上海威海路696號藝術園區(qū)藝術家被要求撤出

威海路696號:未來在何處?

威海路696號:上海鬧市中的藝術田地

“追求智性和文化的生活”

 

藝術表演從昨天下午2點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晚上。表演包括公共區(qū)域的詩歌朗誦、音樂演奏以及行為藝術表演。同時,每個藝術家也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做一個展示作品,并完全向公眾開放工作室。這樣的形式,有點像696藝術家每隔一年舉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Studio Open Day”(工作室開放日),原本是藝術家和鄰里間聯(lián)絡感情的派對,而在昨天,終于成為一場告別演出。

 

之所以將活動命名為“綠野仙蹤”,活動另一策劃人項麗萍告訴記者,回家是“綠野仙蹤”的重要意象,是童話主人公多蘿西的最大心愿。回家有兩個含義,一是“回到物質(zhì)層面的賴以安身的房子”,一是“精神層面回到智性、有文化追求的生活”。696的故事像是《綠野仙蹤》的現(xiàn)實版,這里的藝術家像是《綠野仙蹤》里的童話角色。他們像稻草人和鐵皮匠一樣,希望在這個城市尋找自己的大腦和心靈。給藝術找一個家,是他們現(xiàn)在迫切想解決的問題。

藝術家站在高處,拋灑從翅膀上剪下的羽毛。

 

“我們并未因此而頹廢”

 

昨天,藝術家馬良2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堆滿了準備撤離的最后一些工作道具,這些紙箱子擺在一起,被不少參觀者當作一件“藝術作品”。馬良形容這場告別演出是一個光明而有力的“悲劇”,他在表演現(xiàn)場朗誦的詩歌多少表明了他的心態(tài):“請選擇最美麗的春天,走最光明的道路。”“我們并沒因此而頹廢,”他說,“大多數(shù)人都已經(jīng)開始尋找新的去處。”馬良在松江找到了500平方米的價格公道的工作室,但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他坦言,可能會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譬如再也不能在夜間創(chuàng)作,因為“沒有地鐵了”。

 

由于搬遷影響創(chuàng)作的還有英國畫家李云飛(Chris Gill),他也計劃搬到松江和馬良做鄰居,雖然他一貫以“大都市”為創(chuàng)作題材,但市區(qū)高昂的租金讓他負擔不起。“由于搬遷,這是我一個創(chuàng)作階段的終結,必須去鄉(xiāng)村尋找題材了。”李云飛原本計劃在昨天于工作室進行最后一場名為“瘋狂的帽子”的演出,因為他和表演的朋友太過于傷感而臨時取消,現(xiàn)場變成一群藝術家拿著啤酒圍坐,紅著眼睛回憶696的日日夜夜。

 

原本在696經(jīng)營畫廊的策展人則更希望留在市區(qū)。據(jù)了解,一批人正在與虹口區(qū)的一家老廠房洽談,據(jù)說虹口區(qū)政府已經(jīng)購買了一處老廠房的產(chǎn)權,并愿意補貼藝術家部分租金,開辟一個類似于696的藝術園區(qū)。江雪曼可能是即將搬去虹口的藝術家之一。

 

“696是一個造夢空間、一個童話王國,也是藝術家們共同努力精心營造的一片樂土。但是這個童話王國因為面臨改造也許難以為繼。所以他們想在改造之前給自己的696童話王國一個交代,以紀念在這里度過的五年時光。”這是696所有藝術家自發(fā)制作的紀念畫冊中的一段話,也是696最后一場藝術演出策劃的初衷。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些藝術家將要像《綠野仙蹤》里的童話人物一樣,踏上一條尋找藝術家園的“回家”之路。

 


【編輯:李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