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兩億估價元代王蒙畫作引爆北京保利春拍

來源:99藝術(shù)網(wǎng)專稿 2011-04-27

王蒙(1308-1385)稚川移居圖-設(shè)色紙本-立軸

120×54cm 估價待詢


 

北京保利拍賣2010年以91.5億元的成交額雄踞全球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成交額首位,黃庭堅《砥柱銘》以4.368億元刷新中國藝術(shù)品成交紀錄的影響尚未消失,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又將于6月2日啟航,保利這艘拍場旗艦又會給市場帶來什么驚喜呢?

 

眾所周知,由于戰(zhàn)亂、保存等原因,元代書畫流傳至今的不過十一,且大都藏于各大收藏機構(gòu),游離于民間的極為稀有,趙孟頫、元四家等名家作品更是鳳毛麟角。而由蘇州過云樓舊藏并收入《過云樓書畫續(xù)記》的“元四家”之王蒙《稚川移居圖》可稱為最重要的民間傳世王蒙作品。據(jù)悉,這件作品就是北京保利2011春拍的壓軸重器,而高達兩億元的拍前估價也令它毫無懸念地成為迄今為止中國拍賣史上最昂貴的拍品。

 

 

王蒙《稚川移居圖》畫的是東晉葛洪移居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上有與王蒙同時或稍后的七位大學者、大畫家或大詩人如韓性、倪瓚、陶復(fù)初、陳則等人的題詩。韓性是元代另一位大畫家王冕的老師,他的題詩筆法與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趙孟頫《竹石幽蘭》的題詩如出一轍;“元四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倪瓚的題詩也與他公認的轉(zhuǎn)世畫作《松亭山色》及《容膝齋圖》非常一致;而與高啟等人并稱為“十才子”的陳則的題詩是他存世惟一的書跡,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此外,《稚川移居圖》上還有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極為珍罕難得。當代中國書畫鑒定大家傅熹年先生高度贊揚此畫,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專家鐘銀蘭先生也認為此件甚至比北京故宮所藏王蒙同題材的《葛稚川移居圖》更為精妙。

 

蘇州過云樓是晚清民國歷史上蜚聲中外的收藏世家,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譽。建國后,過云樓顧氏家族后裔曾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數(shù)百件書畫古籍,其中有南宋魏了翁《文向帖》、元帶倪瓚《竹石橋柯圖軸》,以及明代唐寅《洞庭黃茅渚圖》及清代石濤的《細雨虬松圖軸》等傳世巨作??梢哉f這些藏品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上海博物館古代書畫收藏的國內(nèi)領(lǐng)袖地位。

 

這件《稚川移居圖》入藏蘇州過云樓后身世卻極為曲折。1937年日寇轟炸蘇州,將顧家園林化為灰燼,而《稚川移居圖》藏于與其園林近在咫尺的顧家書房,幸運地避過一劫。此后顧家后人將藏品轉(zhuǎn)移至上海租界,才得以保全。六十年代,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過云樓藏品被查抄,《稚川移居圖》也在其中。據(jù)說,當時顧家曾有后人在極度傷心絕望之下投河自盡。此后十年間畫作杳無音訊,一度被懷疑已毀于人手。1977年11月8日,上海博物館的書畫鑒定專家鄭為、承明世與鐘銀蘭先生赴蘇州博物館鑒定書畫,在一堆查抄作品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王蒙的《稚川移居圖》。“畫極精,令人激動不已、激動不已。”鐘銀蘭先生在當日的鑒定日記中記載說。隨后,三位專家為該畫能入藏上海博物館而積極奔走,但該畫卻已從蘇州博物館“失蹤”了。原來,在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的親自過問下,顧家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王蒙《稚川移居圖》被發(fā)還過云樓顧氏后裔,為過云樓第五代顧篤瑄所有。

 

相信這件在歷史的風雨中輾轉(zhuǎn)了六個半世紀的王蒙巨作,必將因其充滿傳奇性色彩的身世和精妙的筆墨技巧成為今年春拍最引人注目、最激動人心、最有望刷新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的作品。

 

 


【編輯:顏媛媛】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