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儒文 繪
在數(shù)碼攝影惟妙惟肖記錄影像的高科技下,有一種淳樸的鉛筆繪畫藝術依舊打動著一些懷舊的人。美院畢業(yè)的張匯(化名)是一位專業(yè)的80后畫師,在畫廊工作的他平日里主要創(chuàng)作國畫人物肖像。每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他便會出現(xiàn)在公園,半小時左右便能勾勒出一張人物素描肖像畫,可以賺到三五十元,堅持練筆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豐厚的收入。
從人像剪紙獲得靈感
記者好奇地走進圍著一圈人的小道上,一個留著小胡子,帶著八十年代的有檐帽,儼然一副藝術家打扮的張匯映入眼簾,他正手持6B鉛筆,對著坐在石頭上的中年男子進行人物素描肖像繪畫。
三年前,他從北方來到上海,在閔行的一個畫廊工作,平日的工作是以國畫人物肖像為主,經(jīng)常去公園、郊外采風,希望能從接觸生活中獲得繪畫靈感。“工作只要按時交出畫就行,平時都是在家里完成的,所以有時間到處走走,尋找靈感,沒想到卻給生活帶來了改變。”張匯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在城隍廟游玩時,看見有商家給游客進行人像剪紙,幾十元一張,倒是有幾分相像,挺有意思。
這給剛來上海不久的他帶來了一些啟發(fā),“我也可以通過給別人畫人物肖像賺點錢啊,還能讓自己勤于練筆。”于是,他開始在鄰居中找一些模特,給他們畫肖像,先練起了筆來。
每個周末都畫幾幅
張匯把給鄰居畫的素描放在畫夾中隨身帶著,到了公園后,展示給游人看自己的繪畫功底。有一次遇到一個很喜歡畫素描的中年人,看見畫得肖像有七八分像,以前畫過的素描也都比這個貴,后來給了50元說不用找零了,算是對他的一種認可。
張匯告訴記者,“畫一張素描一般要半個小時,就是速寫加點明暗在里面。”他告訴記者,一年多來,只要沒有特殊的事情,每個周日他都會背著畫夾到魯迅公園,“周末這兒很熱鬧,生意也不錯。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有來畫過,每天能畫五幅左右,其實追求藝術的人不在于賺錢,客人給二十、三十、五十的都可以。”
快到春節(jié)了,最近張匯去公園的頻率更高了,他說,馬上也要回家過年了,公園人氣很足,想畫畫的人也多,借著這個機會賺點額外的錢孝敬父母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