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希見陸儼少人物畫《兵車行》亮相朵云軒20周年秋拍

來源:99藝術網(wǎng)上海站專稿 作者:馬邦樂 2012-12-14

陸儼少 兵車行 設色紙本立軸 68.5*33cm

時值朵云軒拍賣成立20周年,此次朵云軒2012秋拍將于12月27-30日在上海四季酒店舉行,為期四天。預展為12月25-26日。

杜甫詩意是陸儼少畢生經(jīng)營的主題,杜甫蜀中所作詩歌激起了畫家對巫山巫峽憾人氣勢的描繪,留下了不可勝數(shù)的山水佳作。作為山水、人物、花鳥全能型中國畫大師,陸氏所作杜甫詩意人物畫作同樣精彩紛呈,而且更為罕見,所知可靠作品僅有六件,分別是杜詩的“三行”與“三吏”。此次朵云軒2012年秋季慶典拍賣上,陸氏所作杜甫《兵車行》詩意圖便是其中一件難得的精品。

《兵車行》是杜甫的名篇,揭露了唐玄宗時期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使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杜甫以征夫問答之詞來諷刺時事,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可謂《詩經(jīng)·小雅》之遺音。篇首寫得行色匆匆,筆勢洶涌,如風潮驟至,不可逼視,以下點出征兵之非,然后論說時事,末以慘語結(jié)之。其詞意沉郁,音節(jié)悲壯,寫出詩人對黎民蒼生的一腔悲憫。

面對如此杰作,以何種面目將之以圖畫的方式再現(xiàn),比起自由創(chuàng)作更具挑戰(zhàn)性,陸儼少顯然成功地再現(xiàn)了兵車出征、親友送別、痛哭的一幕幕場景。與另一幅杜詩“三行”詩意圖——《麗人行》相一致,畫家采取了以詩配圖的布局,詩文長題跋在畫幅上端,人物組畫布置在下端,詩題與圖畫相互配合,將杜甫筆下塵土飛揚的場景視覺化,宏大而悲涼的氛圍經(jīng)陸氏之筆繪出,便具有動人心魄的視覺感染力。出征的士兵整裝待發(fā),爺娘妻兒奔來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橫跨渭水的咸陽橋。視覺的焦點集中在右手拄著長矛的兵士,他雖然身著征衣,卻神情木然,右手被女兒挽住;妻子立在一旁已兩袖盡濕,抬頭看著遠方不住地抽泣;年邁的父親眉頭緊鎖,發(fā)須皆已花白散亂,佝僂著背;老母親緊隨其后兩袖抬起,哭號著向天祈求、喊冤。這位兵士前,一個帶弓箭的兵士手執(zhí)長矛,低垂著頭,行尸走肉般跟隨著戰(zhàn)車。在這一剎那的生離死別中,畫家將送行者滿懷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在人物的刻畫、衣飾的勾勒上,畫家采用了傳統(tǒng)的線描法,人物的神情、形貌各異,兵車、弓箭、盔甲以及送行者的布衣均刻畫細致生動。同時,畫家吸收了唐代的考古成果,嚴格依循了唐代的歷史服飾的程式,可見陸氏不僅是一代繪畫大師,對唐代名物制度的研究堪比歷史學家。

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當年的天價,而杜甫“三行”、“三吏”詩意系列的人物畫則更為稀少,和陸氏的山水畫一樣堪稱代表作,為收藏家留足了極為豐厚的升值空間。“三行”、“三吏”之一的《兵車行》的面世,必然使我們對陸氏繪畫藝術有新的認識,從中得以領略陸氏人物畫的藝術魅力與長足而堅挺的市場價值。

陸儼少 兵車行(局部) 設色紙本立軸 68.5*33cm

展覽:

一、“虛懷齋藏陸儼少作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二、“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

出版:

一、《虛懷齋藏陸儼少書畫集》,p42-43,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

二、《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p295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 

【推薦閱讀】

【往事】1993年朵云軒拍賣斷想

 

 


【編輯:徐婉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