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整個金融迅速衍生化,它已經衍生到各個層面,包括藝術品市場。
●中國人均GDP不足3000美元,還不能撐住這個以國際最高定價標準為看板的藝術品市場。
●從全球藝術品走勢看,中國當代藝術也將逐步進入“矯正期”了。
●市場已經進入防御期了,當代藝術撐不住,就要看古代書畫能不能防御成功?防御成功以后,再看近現代書畫這個板塊。
●近現代書畫方面,有很多新人和新資本進入,這個領域的“市盈率”很低。
全球范圍的次貸金融危機到底會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國藝術品市場如何應對全球整體經濟滑坡?近日,本報藝術投資分析專家趙力、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平、《藝術財經》雜志出版人于天宏圍繞該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藝術市場已與金融市場息息相關
于天宏:藝術品市場會向其他市場一樣,有一個循環(huán)規(guī)律的體系嗎?它跟金融市場有什么關聯(lián)?
張平:趙力的一篇文章寫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藝術品市場跟金融市場幾乎是分離的,經過大量測算,兩者幾乎沒有關聯(lián)。但是,近幾年,整個金融迅速衍生化,它已經衍生到各個層面,包括藝術品市場?,F在藝術市場領域就存在大量的對沖基金。
在貨幣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就使得金融在各個領域找錢融資獲利。在金融家那里,為了牟取暴利,他們設計了各色各樣的高杠桿金融產品,掛鉤投資在各個可獲取高額回報的投資領域尋求高收益,當然也包括藝術品市場。
現在藝術市場中的藝術品基金、藝術銀行都是在放大杠桿,比如你要買一幅作品,它會通過融資做杠桿。通過這個杠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貨幣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資金都流向了哪個方向。趙力的文章中提到,如果金融不好,48%的藝術市場可能要出現問題。在全球資本流動性泛濫時,投資會覆蓋各種資產,可以涉及的領域很多,如奢侈品、藝術、國債等等。但是,對金融而言,他們只關心機會性收益和機會性損失,尋求的是安全的機會性收益,對任何資產沒有特殊偏好,衡量的尺度單一。這也是金融產品的一個特征。隨著當代藝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人們需求的增加,這個市場的容量也開始在容納新的金融工具,我覺得它們的相關度的提升挺快的。因此,當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引起全球金融體系混亂的時候,必然會波及到已經與金融發(fā)生很大關聯(lián)的藝術品市場。
傳統(tǒng)藝術是藝術市場的避風港
張平:藝術市場需要投資市場和消費市場共同支撐。如果這兩個市場出現問題,一方面在消減流動性,一方面則是消費能力的下降。這都會對金融市場和藝術市場產生影響。
目前,美國的金融次貸危機會波及到中國對未來增長的預期,這從某個層面上,會對藝術品市場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只是現在還看不清楚這種影響是不是還在深化。從宏觀上看,這種壓力已經開始,但這種壓力不僅對歐美有挑戰(zhàn),對中國也是一種挑戰(zhàn)。
趙力:倫敦蘇富比、佳士得、菲利普斯三場拍賣給人的感覺,就是全球當代藝術有問題,中國作為其中的一分子當然也是跟著走。紐約的拍賣,表現出來什么呢?一個是估價過高,作品質量不行。因為價格貴,作品差,買家自然就不會進場,能拍出去就不錯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行情往下走的信號。
現當代藝術不行了,就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而且需要的是爆發(fā)性的增長、指標性的增長,才能把市場帶熱了?,F在的問題是,現當代藝術市場不好,就需要一個避風港,這就是傳統(tǒng)藝術。未來市場要看傳統(tǒng)藝術,我覺得市場已經進入防御性的階段,它通過這種防御性的措施,去節(jié)節(jié)防御。
張平:這一點很像金融市場。金融市場在整個流動性過剩的時候,人們主要看成長型的。等到市場信心不足的時候,就開始追求基礎設施,如水利和債券類。
趙力:今年就是要看傳統(tǒng)藝術行不行。但是看這個板塊,有一個前提,就是看市場整體進入的東西。但這就出現了問題,從今年的行情角度來說,傳統(tǒng)的東西不是天下掉下來的,不可能每年都有仇英的力作,它的資源很短缺。所以,它并不是藝術市場真正的支撐,而是要通過這個給人以市場信心,告訴大家這個市場還在。今年嘉德十五周年慶,有不少好的東西,但主要偏重傳統(tǒng)這塊。整體來看,嘉德今年春拍的作品,有十年之間很少見到的瓷器專場和古畫專場,從世界資源角度來看,這也是很稀缺的。
藝術市場大盤尚且穩(wěn)固
于天宏:在藝術品市場、股市、房市等市場都不好的情況下,你們覺得是有外來資金流入藝術市場,還是藝術市場的資金往外流?
張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人均GDP不足3000美元的國家,能不能有穩(wěn)定的資金流入到藝術品市場里面。我覺得如果要是按照市場“大熱”前的價格收入比來講,可能還是比較靠得住的。但是現在這種價格,很難支撐得特別好,這跟歐美市場不同。
歐美等富裕國家,人均GDP3萬美金以上,作為他的支出比例來講,是能撐得住他們構建起來的藝術市場體系的。投機者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又拉高了一部分。中國人均不足3000美元,盡管人多,但是還不能撐得住中國這個以國際最高定價標準為看板的藝術品市場。所以就要看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收藏群體,是不是能夠撐得住他們構建起來的藝術市場體系。
趙力:先看古畫能不能防御成功?防御成功以后,再看近現代書畫這個板塊。這個板塊的資金門檻相對來說比較零散一點。
于天宏:即使這樣的話,假設國內的這次春拍,在一個振蕩很小的情況下防守成功。這能否意味著它還是下滑的一個開始呢?
趙力:不是。現在為什么要看傳統(tǒng)瓷器?為什么要看這個東西呢?主要是看信心在不在,可能會看到市場還有信心。因為會有放大效應,最主要的是要連帶性地看中國近現代書畫,這個書畫市場有沒有人能進來?今年中國嘉德、北京榮寶的小拍,在現在近現代書畫方面,有很多新人和新資本進入。
為什么買?一個可能是現在有的作品的價錢已經跌回2003年的價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家覺得便宜,然后就購買了。這部分資金,可能是從別的資金出來的,在他們準備介入的時候,這個領域的“市盈率”很低,他們就會感覺,價格這么低,肯定是能撈便宜的,這就是一個機會窗口。但是機會窗口,不代表全面景氣。如果整體大的格局發(fā)生很大變化。再有機會,也要跌回去。
張平:很多東西確實跟信心特別有關。我個人覺得,中國經濟增長,人的富裕度在攀升,所以藝術品市場從消費的層次來講,它的慣性力量還很大。你要是從完全投機來看,包括一些市場的好手,都是在2007年拼死賣現代作品,只保留若干的最精品。然后用置換的錢去買齊白石。從稀缺性定價的原則來看比很多現當代的油畫更有價值,其價值基礎更堅實。
趙力:有些人是常客,他們不會退出藝術市場。但是這個錢有多少呢?現在,我覺得從2003年進來的一波新錢,有很多會繼續(xù)呆在市場里面,因為藝術市場和別的市場不一樣,藝術市場很好玩,能上癮,然后他就會在這里面。所以這個可能是一個支撐板。
中國當代藝術將進入“矯正期”
于天宏:目前這種狀況,可能是國內首批大拍賣公司成立以來,遇到的最大問題。
張平:從中國經濟來講,首批大拍賣行從成立到現在,除了在1997年稍微有點波動,還沒有遇到過大的挑戰(zhàn),基本上都是一路比較順。
趙力:中國本土藝術市場在整體發(fā)展過程中,還沒有吃過大苦頭?;旧鲜翘幱谏仙ǖ?,盡管其中有些許波折。但是,至今,它還沒有崩盤的經歷。所以,大家也不知道市場會差到哪里去!
張平:我覺得趙老師說得特別有意思。以房地產為例,第一波拋房的投機者是哪批人?是香港人、臺灣人和歐美人。因為國內在1997年實行房貸始,只要國人買了房子,都是一路上漲,從來沒有被套住的,也沒幾個人是賠過錢的。而香港人經歷過漫長的賠錢過程,所以房價首先在哪兒下跌?深圳!香港人覺得目前經濟勢頭不對勁,所以他們首先拋盤。緊接著就波及到鄰近的廣州。對于經歷過市場起起伏伏的香港人來說,他們知道風險點在哪里。世界并不是一個單一方向的,我覺得要給與這個風險點高度的重視。這是搞經濟學的一個認識。而這個風險點現在直接觸及到目前最熱絡的當代藝術板塊,這個板塊是相當有壓力的。
趙力:現在拋售中國當代藝術的是哪些人?我們看到基本上都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早期收藏家。他們好像是獲利了,認為達到了他們的期望值,所以拋售,而非恐慌性拋售。我覺得沃特是個例子,他在2002年收藏當代藝術的時候,明確表示要在奧運會之后拋售,他覺得奧運會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節(jié)點。現在他就已經開始拋售了。他們這樣大量的拋售,肯定是感覺行情已經到頂點了。
于天宏:股市的第一批人在出現市場恐慌的時候,他們如何反應?
張平:每個市場都跟制度建構有關。因為中國股市在1993和1994年經歷過一次“浩劫”,大部分人被套牢,幾乎沒有幾個反應機敏的。我舉個例子,那時候買萬科的股票,12塊錢,朋友建議買。等跌倒10塊的時候,朋友建議你再追加點資金。等跌倒8塊的時候,朋友還是建議往里補充資金。后來,等跌成4塊的時候,朋友才建議先看看再說。等跌倒2塊的時候,朋友才告訴我,你該割了,這就叫恐慌周期!所有資本市場的下跌過程,都是抵抗式的。
全球權威藝術品市場行情網站Artprice每年發(fā)表《藝術市場趨勢》,2007年發(fā)表的《藝術市場趨勢》運用大量的數據論證認為“2007年投機泡沫達到了頂峰”,未來應該進入一個“矯正期”,中國當代藝術從八五新潮到八九年結束,20年后市場回報高潮也應有個相對應的周期,但從全球藝術品走勢看,中國當代藝術也將逐步進入“矯正期”了。
【編輯: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