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香港 蘇富比春拍|「現代行者」:東西方現代大師經典

來源: 2019-03-25

 現代行者

本季春拍,蘇富比將于現代藝術晚拍及日拍完整呈獻亞洲現代及戰(zhàn)后大師經典作品,同時薈萃多位西方印象派及現代大師精品,藉此建構東、西方宏大史詩;專輯名為「現代行者」,取意現代大師不由官方豢養(yǎng),具備精神自由、人格獨立之共同特征,是故得以在激變的時代里龍游四方、自求我道。

拍賣詳情

現代藝術晚間拍賣

拍賣:3月31日,6時30分

現代藝術 (日間拍賣)

拍賣:4月1日,2時

預展:3月29日至31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五

現代藝術之精粹

現代藝術之精粹,是一種敢于叛逆、反映時代的進取精神?,F代藝術史上,舉凡成就一家之言、開創(chuàng)一己風貌的大師,其創(chuàng)新激情莫不始于對僵化陳規(guī)之深痛惡絕,而終以嶄新思想與過人才情,誕生劃時代的作品。這種傳統(tǒng)與現代的激烈沖突,集中爆發(fā)于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此時,全球社會正值激烈變革,若深究各現代大師之生平,即能發(fā)現其個人之奮斗,莫不呼應其本國之現代化歷程。

晚拍 拍品編號1023
晚拍 拍品編號1023
朱沅芷《田中奏折,日本帝國主義者之夢》
1932年作,油彩木板,121 x 102 公分
估價:5,000,000 – 8,000,000 港元

亞洲現代藝術的發(fā)展歷程

中國現代先鋒以旅美派系產生最早,其源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清朝在「洋務運動」派遣幼童旅美留學,沿海省份亦掀起華工出洋浪潮,鋪墊起朱沅芷等旅美藝術家之成長背景。

與此同時,日本在「明治維新」積極吸收西方精華,奠定現代藝術教育系統(tǒng),培養(yǎng)出以藤田嗣治為代表的先驅人物,日后繼續(xù)出國游歷、立足異域;甲午戰(zhàn)爭過后,日本成為中國維新變法的取經對象,丁衍庸與關良留學東洋,即乘此浪潮而開展,亦由于日式現代藝術之熏陶,使他們以野獸主義起步,日后結合國畫寫意精神,縱橫于油畫、水墨之間。

辛亥革命以后,中國對于西方文明采取更全面而積極的吸納態(tài)度,并以二〇年代的「勤工儉學」運動最具標志意義,派生林風眠、吳大羽、常玉、潘玉良等大師輩出的旅法系統(tǒng),民國年間以杭州國立藝專為代表的重要藝術院校,亦幾乎全由旅法大師創(chuàng)立,亞洲現代藝術之雛形,經歷上述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至此基本奠定。

晚拍  拍品編號1021
晚拍  拍品編號1021
潘玉良《青瓶紅菊》
1944年作,油畫畫布,46 x 55 公分
估價:1,800,000 – 3,800,000 港元

晚拍  拍品編號1038
晚拍  拍品編號1038
謝景蘭《遮掩的月》
1974年作,油畫畫布,130 x 195 公分
估價:1,500,000 – 3,000,000 港元

現代藝術之序章:東西方的對話

亞洲文明源遠流長,其現代藝術之發(fā)展,固是向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發(fā)起的一場激烈革命;然而,即便是東方藝術家向往之殿堂、西方現代藝術的發(fā)祥地 — 歐洲,其現代主義之誕生同樣具有相似軌跡。

作為現代藝術之序章,印象主義誕生自十九世紀下半葉,雷諾瓦等印象派大師以非官方藝術家的身份,與主宰西方藝術發(fā)展長達二百年的官方沙龍展開競爭,最終獲得歷史性的勝利,宣告由王權及教廷左右藝術發(fā)展的時代走向終結,背后隱然呼應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取代法蘭西第二帝國、以及法國工業(yè)革命(約1820至1860年代)產生強大的資本階級的歷史潮流。

經歷高更等后期印象主義大師之努力,現代藝術在二十世紀初年,終于由畢加索和達利等大師開啟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全球頂尖藝術家云集巴黎,自二〇年代起更產生「巴黎畫派」的概念,形容當時人材薈萃之盛況;上段提及的一眾亞洲大師,亦大致于此時齊集花都,足見現代藝術實乃東、西方頂尖人物共創(chuàng)之碩果。

·晚拍  拍品編號1010
·晚拍  拍品編號1010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梳妝少女》
約1896年作,油畫畫布,57.2 x 47 公分
估價:12,000,000 – 20,000,000 港元

戰(zhàn)后東西藝術交流再闖高峰

二戰(zhàn)結束后,東、西藝術交流展開另一波高潮,程度亦從過往的形式與技法層面,深入到精神和哲學境界,如吳冠中在1945年率先考得抗戰(zhàn)勝利之后首輪公費留學,親炙巴黎畫派之余暉;趙無極、謝景蘭、朱德群等稍后而至,與當地同儕哈同、馬修、波利雅科夫等共同投身抒情抽象主義,將東方書法與道家思想融入行動繪畫,同時并行的則是以布菲為代表的反抽象團體「見證者」。

晚拍  拍品編號1036
晚拍  拍品編號1036
蕭勤《內在之光》
1966年作,壓克力彩畫布,102 x 133 公分
估價:800,000 – 1,600,000 港元

晚拍  拍品編號1037
晚拍  拍品編號1037
安立可·卡斯代拉尼(Enrico Castellani)
《白色雕面》
1985年作,壓克力彩畫布浮雕,100 x 100 公分
估價:1,500,000 – 2,800,000 港元

六〇年代,蕭勤、李元佳、霍剛等在米蘭掀起「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將唐宋禪學的「靜觀精神」融入戰(zhàn)后浪潮,獲得西方藝壇廣泛響應,如意大利大師卡斯代拉尼,即同時參與「龐圖國際運動」與「零派」,而在西方成員及發(fā)展歷程上,「龐圖」與「零派」更是關系密切。在英國,林壽宇則以中國易學創(chuàng)作幾何抽象,開創(chuàng)孤絕的極簡美學;另一方面,象征東方藝術的水墨繪畫亦在二十世紀展開大規(guī)模革新,并以五、六〇年代由劉國松發(fā)起的「現代水墨運動」最富象征意義,其肇始于臺北「五月畫會」,而成熟于劉氏游歷美國、歐洲之際,七〇年代因藝術家執(zhí)教于香港中文大學而扎根香港,及至八〇年代開始影響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大陸。

晚拍  拍品編號1035
晚拍  拍品編號1035
林壽宇《繪畫一九六七年二月》
1967年作,綜合媒材畫布,102 x 102 公分
估價:2,600,000 – 5,000,000 港元

晚拍  拍品編號1034
晚拍  拍品編號1034
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
《復熾之激情》
1976年作,油畫畫布,97 x 162 公分
估價:1,200,000 – 2,800,000 港元

日拍  拍品編號762
日拍  拍品編號762
劉國松《喘息的火山》
1991年作,綜合媒材紙本,131 x 69 公分
估價:900,000 – 1,800,000 港元

日拍  拍品編號774
日拍  拍品編號774
莊喆《無題火山》
1983年作,油畫畫布,152.5 x 304.2 公分
估價:500,000 – 1,200,000 港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