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平時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是怎樣的?您認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不斷去突破的是什么?
當你坐在自己的畫前,其實是和自己的作品對話,心與心在交流。這時畫面和內心是相互關照的,畫面最后的形成是心手大腦達到一個高度協(xié)調的過程。藝術家應該不斷向自己提出挑戰(zhàn)或者說是顛覆,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正是因為局限性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以不變應萬變。
JZY1(2)綜合材料160x114cm2014
2.您認為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藝術意味著什么?
藝術對每個年輕人來說就像"哈姆雷特"每個人讀者本書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對于相同的問題會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3.有些人說作品可以看出藝術家的性格,您覺得您的作品中哪個最貼近您?
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畫面也是同樣人都有雙重的性格,不代表畫如其人,德藝雙馨。我的每一個系列的作品都不盡相同,但下意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圍繞主題盡可能表達出感人的形式和具有高質量的品質感。
JZY2(1)100x80cm 綜合材料 2017
4.現(xiàn)在藝術跨界活動非常多,您對這種跨界合作是怎么看待的?
自古以來,藝術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藝術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由其人類生活在當下,越來越重視生活的品質,跨界能為藝術尋求新的切入點。藝術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升華,經過主觀思維加工后產生的體驗,感受和聯(lián)想后對精神的一種訴求。例如奢侈品品牌和藝術家的合作,可見是培育文化藝術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消費升級有著重要的意義。
JZY2(6)190x80cm 綜合材料 2017
5.您希望自己的作品帶給大家什么樣的感受和體驗?
你要欣賞藝術就要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在我的作品中注重生命力的傳達,有生命力的作品往往更鮮活,更長久,才能給人類生活增添活力。使作品融入社會當中來推動社會文化的進步。藝術家與外界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交換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6.您覺得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什么樣的設計、創(chuàng)造、藝術對未來是有幫助的,能過給大家?guī)戆参亢拖硎艿模?/strong>
藝術天生具有"實驗性",每一代藝術家都挑戰(zhàn)現(xiàn)有的范式和規(guī)則,尋找突破。藝術本身就是自帶"未來"
屬性的創(chuàng)造與審美活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藝術向社會傳播路徑都在變化,今天VR等虛擬技術的應用,也預示這種媒介越來越多被更多的藝術家去選擇。也證實了從希臘古典時代的關于"仿造自然"的技藝轉向"體驗與探索"。
WZ1(2)布面丙烯100x80cm 2016
7.您最近有什么創(chuàng)作計劃嗎?
未來創(chuàng)作打算跨界和品牌的合作,但這需要契機。因為在固有的藝術形式里很難找到新的增長點,需要在其它領域尋求發(fā)展方向。"藝術當隨時代"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藝術特征。
8.您覺得藝術家和觀眾之間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每一件藝術品誕生的背后,都意味著與觀眾來一次近距離的會面。在交流中,藝術活動的價值在逐漸提升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觀眾在此會面中,參與是藝術活動的基礎,只有觀眾參與進來才能啟動作品的活力,作品才能稱之為作品。有了觀眾,藝術作品才有被消費的可能,藝術作品與觀眾互生互在,相互增彩。
JZY2(5)100x80cm 綜合材料 2017
9.作為藝術家,不僅在專業(yè)上有所造詣,還要在文化上的提升和閱歷的歷練。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一般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提升?后期又是如何將這些素養(yǎng)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的?
藝術修養(yǎng)是一個藝術家不可缺少的,他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學識修養(yǎng)將會幫助藝術家從整體上提高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從一定程度上說,文化修養(yǎng)制約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水準。一個藝術家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社會經歷對事物獨到的見解,豐富的想象力,多接觸新鮮事物創(chuàng)作出真正屬于自己獨特的東西。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料化成自己的軀肉和靈魂,從而由衷的地生發(fā)創(chuàng)作的沖動。
WZ1(3)布面丙烯 100x80cm 2016
10.現(xiàn)在會存在一些追求效益創(chuàng)作迎合市場的情況,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您覺得該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
藝術商品化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一直以來爭議不斷。藝術家認為"藝術無價,真正的藝術家是,人類靈魂工程師",藝術對人類精神文明的意義和作用,都不應該也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如果一個藝術家不是為了表達個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而是為了賺錢的話,會喪失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但是在商品社會模式下,藝術同樣也是一門商業(yè),藝術是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tài),金錢永遠都是價值的表現(xiàn),而不是價值的判斷。我認為對于商品化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研究。在當下保證藝術商品化的健康運行,這需要社會經濟不斷的支持,藝術家的責任創(chuàng)作,批評家的客觀評價,審美的判斷,識別等各方面的共同協(xié)作的結果。
JZY1(2)綜合材料160x114cm2014
SS2(1) 70X50CM 綜合材料 2014
JZY2(2)100x50cm 綜合材料 2017
JZY2(3)100x50cm 綜合材料 2017
JZY2(10)116x89cm綜合材料 2018
WZ1(1)布面丙烯 100x80cm 2016
WZ2(1)146x114cm 綜合材料 2017
WZ2(3)40x50cm 綜合材料 2018
WZ2(4)100x80cm 綜合材料 2018
WZ2(5)90x70cm 綜合材料 2018
WZ2(6)90x90cm綜合材料 2018
感謝藝術家魏達維提供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