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拍賣贗品多潛規(guī)則多 只買不研究會當冤大頭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齊魯晚報 2009-07-01


林風眠作品《穆桂英掛帥》

       投資藝術品不只是花錢的問題,更需要真正的品鑒。如果沒有相應的功夫,稍不慎重,就會出現(xiàn)錢多人傻的笑話,白白當個“冤大頭”。


       不久前,吳冠中的畫作再次遭遇“李鬼”。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中,一幅題為《松樹》、署名吳冠中的紙本設色鏡心作品最終以158萬港元成交。而在此前,林風眠的《漁獲》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634萬港幣的高價,他的4件《京劇人物》系列作品也拍出數百萬高價,但隨即這幾件作品便陷入真?zhèn)沃疇幹小?br />

      名家贗品現(xiàn)身拍場,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咱們說過不止一次,藝術品拍賣中的水可是“很深”。別看蘇富比、佳士得是國際上有名、有實力的大拍賣行,但也不能迷信和盲從。比如在拍賣《松樹》之前,吳冠中先生就知道有幅署名自己名字的偽作將上拍,由此還親自告知過佳士得北京辦事處,要求撤拍。沒想到的是,這幅偽作還是上拍了;而在香港蘇富比有關《漁獲》的資料中顯示,該畫為1960年丹麥駐北京大使彼得森收藏,可是丹麥大使館工作人員查找了歷任駐華大使名錄,均沒有彼得森這個名字出現(xiàn)??磥?,信譽雖然重要,但抵不過利益的誘惑;“洋故事”雖然講得玄乎,但也常露出破綻。


    都說拍賣中贗品多、“潛規(guī)則”多,但一時半會兒還沒法改變游戲規(guī)則。但作為消費者,除了譴責造假售假者之外,咱還得想辦法學會保護自己。要說別中招,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研究和學習,可謂“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比如,這幾幅天價作品如果仿得好也就沒轍了,但偏偏仿得不咋地。據知情者說,藝術品經紀人傳閱拍賣圖錄后,普遍認定林風眠的作品《漁獲》以及《京劇人物》并非真跡。“以我個人的經驗,我認為它甚至算不上一件合格的仿品,技巧實在只是中學生的水平。”藝術品經紀人伍勁說。中學生水平的仿作也能拍出,這就說明買家的眼光有問題了。同樣,拍出的《松樹》仿的是吳冠中的《雙松》,其中也是破綻不少,松枝委曲軟弱,松葉潦草散漫,樹無氣質,山無氣勢,畫面難看,沒有精神。如果對吳冠中先生作品有所研究的話應該看出這些差距。


    說來說去,投資藝術品不只是花錢的問題,更要有專項的學習和研究,需要真正的品鑒。如果沒有相應的功夫,稍不慎重,就會出現(xiàn)錢多人傻的笑話,白白當個“冤大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