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2009首屆北京798雙年展中國攝影單元:找尋斷裂的記憶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09-08-18

攝影單元:找尋斷裂的記憶
Photography Unit: Searching for Broken Memories

 

 

展覽主題:找尋斷裂的記憶/Searching for Broken Memories
策展人:賀美艷(He Meiyan)
藝術家:仇敏業(yè)(Qiu Minye)、大食(Da Shi)、方謙華(Fang Qianhua)、羅小菊(Luo Xiaoju)、馬嶺(Ma Ling)、王昕偉(Wang Xinwei)、王軼庶(Wang Yishu)、王寅(Wang Yin)、禤燦雄(Xuan Canxiong)
時間:2009年8月15日- 9月12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3818庫內  千年時間畫廊

 

一種年輕的可能性


  這是盛夏里平常的一天,也許,這注定是一篇不合適的序言。


  曾有人不只一次的建議我去請學界名家來寫展序,這個遺漏則是我的偏見——我沒有資格以策展人的身份自居,只是這個展覽就象是我們自己的一部作品,從負責任的角度來講,由我來詮釋可能更適合一些。


  參與這個展覽的大多數攝影師,都是我一個一個找來的。作為策展人,雖然大多數我之前都沒有見過面,但所有的人卻都似曾相識——散落在報紙雜志的版面上或者攝影的展覽上與他們的精彩照片相遇過,從朋友那里聽過這個或者那個人的名字。我們的精神一脈相通。他們就象我的兄弟姐妹,在我自己可以把控的語境范疇內,我警醒自己不要以一個批評家的姿態(tài)去俯視的評論他們,而是,在平視的視角里,我們一路向前。


  不管是做紀實攝影還是搞觀念攝影,他們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背景,媒體攝影師。我不清楚這些攝影師是否因為出身媒體的身份而焦慮過——藝術圈是一個講究出身和等級的地方,而他們當中若有想跳入藝術圈的人,在我看來,他們的身份是如此曖昧,但這并不是他們的錯,沒有對或錯之分,因為當下的中國并沒有一個真正的屬于職業(yè)攝影師生存的良好土壤。讓我愉悅的是,這些年輕人,他們一直在攝影的一線,一直堅持著拍他們的東西,出新的片子。


  攝影是一個外來的品種,它的應用是如此之廣泛,但是,從某種程度上,在中國,并沒有形成真正的攝影史,也沒有一個真正的評論體系,所以,更沒有成形的攝影受眾群體。


  廣東年輕的攝影師群落,他們是一群有影像爆發(fā)力的人,既便是放到全國的攝影師行列,他們都是無比優(yōu)秀的,我無比堅定的相信,同時,我也無比懷念那一個攝影的黃金時代,那個時代有柯特茲、布列松、卡帕、馬克.呂布、威金、桑德、宼德卡、羅伯特.弗蘭克、吳印咸、沙飛、曾廣智……我不知道真正攝影的黃金時代是否過去還是沒有來臨,我希望這個黃金時代存在。


  攝影是為心靈創(chuàng)造的工具,它有如一種尋覓、一種朝圣、或一種狩獵。


  還有一些很棒的年輕攝影師,因為時間的原因,他們這次無緣進來,但是,他們也存在于這個展覽之中——在這個時刻,面對那些正當青春如我的年輕攝影師,我無言以對,惟有祝福他們,我有幸分享了他們精彩與精彩背后囤積的孤寂和探索,我感到幸福。


  道不孤,必有鄰。


  我要記下這些名字,感謝他們的幫助:梁音、張小文、王璜生、李公明、鮑昆、姜緯、朱其、楊紅權、陳丹青、張海兒、呂群、李瓊波、王培興、周可、李楠……沒有網藝網,這個展覽將無法呈現,感謝我們的隱忍和堅持以及勇往直前。
攝影是誠實的,所以它是值錢的。


策展人:賀美艷

 


【編輯:海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