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展宣傳片
2011年4月5日至5月30日,法國電影聯(lián)盟(旨在向全世界推廣法國電影的機構(gòu))將與法國駐華大使館一同,分別于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四地舉辦第八屆法國電影展映。
本屆電影展精選一系列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局許可放映,最新制作完成的十部優(yōu)秀法國長片與十余部短片電影。這些將會在眾多影院上映的法國影片期望給廣大中國觀眾展現(xiàn)各具特色的優(yōu)秀的法國電影全景。所有影片將保持法語原聲對白,并配以中文字幕。放映結(jié)束后將舉行觀眾見面會。
影展期間,由國際知名導(dǎo)演弗朗索瓦·歐容領(lǐng)銜的十余位影人組成的代表團將來華與中國觀眾見面,部分代表團成員將分別到幾所著名高校開展大師班活動與學(xué)生交流。同時電影制片商和法國知名媒體也將同行。代表團將與中國媒體合作推廣法國電影。騰訊娛樂、優(yōu)酷等知名國內(nèi)媒體將對影展期間的活動進行全程報道,并對導(dǎo)演和演員進行專訪。
本屆電影展開幕式將于4月7日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廳舉行。之后將特別放映開幕片-- 法國國寶級影星杰拉爾·德帕迪約、凱瑟琳·德納芙聯(lián)袂主演的喜劇片《花瓶》,導(dǎo)演弗朗索瓦·歐容將親臨現(xiàn)場與觀眾交流。
除北京外,代表團也將前往深圳和成都與中國觀眾見面交流,并于廣州高校開展大師班活動。
這次在片方、媒體和中國觀眾大力支持下的電影推廣活動將會成為法國電影在中國市場上擴大發(fā)行的新坐標。
本屆法國電影展得到以下合作方的支持: 法國國家電影局(CNC), 巴黎市政府(Mairie de Paris), 法國航空公司(Air France), 法國電影甘基金(Fondation Groupama Gan pour le cinéma), 法國安盟保險(Groupama), 紐約LVT字幕公司(LVT Laser Subtitling),百老匯影城新世紀影院,萬國城百老匯電影中心,成都星美西南影都,深圳金逸國際影城,成都索菲特萬達酒店,北京Hotel G,法國文化中心(Insitut Français de Pékin),法國法語聯(lián)盟(Alliance Française)和晉雅國際有限公司(Art Genesis)。
參展影片
所有電影均為法語原聲并配有中文字幕。
長片
《花瓶》(Potiche)-- 導(dǎo)演:弗朗索瓦·歐容 (François Ozon) (僅開幕片)
《安琪和托尼》(Angèle et Tony)-- 導(dǎo)演: 愛麗克思·德拉伯特(Alix Delaporte)
《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 --導(dǎo)演: 馬克·費杜斯( Marc Fitoussi)
《海洋》(Océans)--導(dǎo)演: 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 雅克·克魯索(Jacques Cluzaud)
《諾和我》(No et moi)--導(dǎo)演:扎布·布雷特曼 ( Zabou Breitman)
《閃亮青春》(Tout ce qui brille)--導(dǎo)演:埃爾威·米姆蘭(Hervé Mimran), 杰拉爾丁·納卡什 (Géraldine Nakache)
《貓在巴黎》(Une vie de chat)-- 導(dǎo)演:阿蘭·嘎諾爾 (Alain Gagnol), 讓-路· 費利喬利(Jean-loup Felicioli)
《全局》(L’homme qui voulait vivre sa vie) – 導(dǎo)演: 埃里克·拉提戈(Eric Lartigau)
《娜內(nèi),莫扎特的姐姐 》 (Nannerl, la soeur de Mozart )-- 導(dǎo)演: 荷奈·費雷 (René Féret)
《六樓的女人》(Les Femmes du 6e étage)—導(dǎo)演:菲利普·勒·古伊 (Philippe Le Guay)
短片
單元一
《吠島》(Chienne d'histoire) – 導(dǎo)演: 賽日·阿維迪康 (Serge Avédikian)
《都市叢林》( Dans la jungle des villes)-導(dǎo)演:斯蒂芬·德穆斯提,丹尼·艾利耶( Stéphane Demoustier, Denis Eyriey)
《朋友的愛》( Les amies qui t'aiment)- 導(dǎo)演: 阿萊克西·凡·斯塔頓(Alexis Van Stratum)
《石化的記憶》( Mémoire fossile)- 導(dǎo)演: 安娜-勞爾·托拉托(Anne-Laure Torato)
《我可以做你的祖母》( Je pourrais être votre grand-mère)- 導(dǎo)演: 博爾納·唐基 (Bernard Tanguy)
單元二
《商標的世界》(Logorama)--導(dǎo)演: 弗朗索瓦·阿洛克斯,埃爾維·德·克雷西,呂多維克·烏普蘭(François Alaux, Hervé de Crécy, Ludovic Houplain)
《樹上的孩子》( Des enfants dans les arbres)- 導(dǎo)演: 巴尼亞·梅加巴 (Bania Medjbar)
《馬達加斯加,旅行日記》( Madagascar, carnet de voyage)– 導(dǎo)演: 巴斯蒂安·杜布瓦( Bastien Dubois )
《四眼田雞》( Cul de bouteille)- 導(dǎo)演: 讓-克洛德·羅澤科(Jean-Claude Rozec)
《奇怪的查理》( Richard aux yeux bizarres)- 導(dǎo)演: 尼古拉·里夫奇 (Nicolas Livecchi)
《明信片》(La carte)- 導(dǎo)演: 斯蒂芬·勒·雷( Stéfan Le Lay )
代表團名單(暫定)
安東尼·德·克雷芒·東奈 (Antoine de Clermont-Tonnerre) --法國電影聯(lián)盟主席
扎布·布雷特曼 ( Zabou Breitman)--影片《諾和我》(No et moi)導(dǎo)演、演員
弗雷德里克·布里昂( Frédéric Brillion) -- 影片《諾和我》(No et moi) 制片人
愛麗克思·德拉伯特 (Alix Delaporte)--影片《 安琪和托尼 》(Angèle et Tony) 導(dǎo)演
埃爾威·米姆蘭(Hervé Mimran) – 影片《 閃亮青春》(Tout ce qui brille)導(dǎo)演
馬克·費杜斯( Marc Fitoussi)—影片《 科帕卡巴納 》(Copacabana)導(dǎo)演
阿蘭·嘎諾爾 (Alain Gagnol)-- 影片《貓在巴黎》(Une vie de chat)導(dǎo)演
埃里克·拉提戈(Eric Lartigau)-- 影片《 全局 》(L’Homme qui voulait vivre sa vie)導(dǎo)演
雅克·克魯索 (Jacques Cluzaud)--影片《海洋》(Océans)導(dǎo)演
弗朗索瓦·歐容 (François Ozon) --影片《花瓶》(Potiche)導(dǎo)演
《安琪和托尼》(ANGELE ET TONY)
諾曼底 海邊小漁村 ·治愈療傷系·2011年1月法國最佳影片----關(guān)于曾經(jīng)和告別,關(guān)于找尋和新生。這個春天,最溫暖的治愈情歌
2010年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單元官方入選作品
2010年多維爾電影節(jié)最佳法國電影新人獎(Prix Michel d'Ornano 2010)
2011年法國1月新上映最佳影片
這個重建愛的故事娓娓道來,不傷感不刻意。而導(dǎo)演的初出茅廬,首次指導(dǎo)的缺憾往往是影片的亮點所在和最真實的表達。-- 《世界報》(LE MONDE)
《安琪和托尼》 講述的并不是社會問題和感情救贖,它用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沮喪困境。 -- 《自由報》(LIBERATION
導(dǎo)演: 愛麗克思·德拉伯特Alix Delaporte
編劇: 愛麗克思 德拉伯特Alix Delaporte
主演: 克洛蒂德·埃斯曼Clotilde Hesme / 格萊高利·嘉德波瓦Grégory Gadebois
類型: 劇情/愛情/家庭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語言: 法語
片長: 87分鐘
法國上映日期: 2011-01-26
影片梗概
諾曼底的漁村港口邊,剛剛告別一段不愉快經(jīng)歷的安吉拉對漁夫托尼產(chǎn)生了好感,想和他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不想托尼還是和她保持著距離。安吉拉沒有放棄,托尼一直觀察著她。因為她的美麗,她的神秘,讓他幾乎無法相信安吉拉是為了他留在漁村生活……
影人資料
愛麗克思·德拉伯特 Alix Delaporte (導(dǎo)演)
愛麗克思·德拉伯特曾在CAPA新聞社擔任攝像記者,主要負責(zé)Canal+電視臺報道人物專題的節(jié)目《Nulle part ailleurs》。1988年, 她決定去LA FEMIS電影學(xué)院學(xué)習(xí)劇本創(chuàng)作,并開始執(zhí)導(dǎo)短片。 之后她在Canal+電視臺的工作中,結(jié)識了著名球星齊達內(nèi),拍攝了關(guān)于他的專題紀錄片。2003年,她和 Roschdy Zem共同執(zhí)導(dǎo)了首部短片作品《陷阱》( Le Piège )。2006年的第二部作品《 Comment on freine dans une descente 》曾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短片金獅獎。經(jīng)過這些作品和經(jīng)驗的積累,2010年, 愛麗克思導(dǎo)演了首部長片《安琪和托尼》(Angele et Tony),入選2010年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單元。并獲得2010年多維爾電影節(jié)最佳法國電影新人獎(Prix Michel d'Ornano 2010)。
克洛蒂德·埃斯曼 Clotilde Hesme (主演)
克洛蒂德·埃斯曼1979年出生于法國的特瓦魯(Troyes),家中成員都與演藝界頗有淵源,除了母親是法國著名的歌劇演員外,另外兩個姐妹也都是演員。姐姐安娜莉絲·海斯米(Annelise Hesme)甚至在影迷熟悉的《巴黎拜金女/Priceless》與《蒙田大道/Orchestra Seats》兩部賣座巨片中都有軋上一角。
克洛蒂爾德大學(xué)就讀于法國戲劇學(xué)院(Nation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畢業(yè)后開始參與劇場演出。她的第一部電影是與《巴黎拜金女》的純情憨厚小生加德·艾爾馬勒(Gad Elmaleh)共同演出的短片,第一部劇情長片則是《女兒髻/Olga's Chignon》??寺宓俚?middot;埃斯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屬在2005年與法國小生路易斯·加瑞爾(Louis Garrel)所共同主演的《制服戀人/Regular Lovers》,她在電影里可愛又略帶叛逆的演出,不但讓眾多影迷拜倒于她清新的銀幕風(fēng)采下,也使該片成為各大影展爭相邀請的對象,克洛蒂德·埃斯曼因此一炮而紅。甚至在2007年的《巴黎小情歌/Love Songs》,導(dǎo)演也順應(yīng)觀眾的殷切期盼,再度撮合路易斯·加瑞爾與她這兩位昔日的銀幕情侶,再度引爆觀影熱潮。她儼然成為繼奧黛莉·塔圖(Audrey Tautou)后,法國新一代的甜姐兒,深受觀眾的愛戴。
代表作:
《巴黎小情歌》《平凡戀人》《雜貨店老板的兒子》《秘境里斯本》
2008年憑借《巴黎小情歌》提名該年凱撒獎最有希望青年女演員
2008年《雜貨店老板的兒子》(le fils de l’epicier) 曾參展第五屆法國電影展映
2010年參演法葡合拍新片《秘境里斯本》獲得法國2010電影年度-路易·德呂克獎
( 德呂克獎1937年開始頒發(fā),旨在挑選出一年中最佳法國電影,比起凱撒獎的商業(yè)化傾向,德呂克獎更學(xué)院化,藝術(shù)化。評委會主席就是戛納大佬吉爾·雅克布,也在香榭麗舍旁的餐館里頒獎,可以說是法國電影界的“龔古爾獎”)
Une vie de chat 貓在巴黎
威尼斯影后多米尼克·布蘭科(Dominique Blanc)配音,法國FOLIMAGE工作室繼09年大熱動畫片《米芽米咕人 (MIA ET GOU)》后又一力作!
作為一部2D的動畫片,《貓在巴黎》呈現(xiàn)了并非完美卻獨特的風(fēng)格, 還借用了皮影的技術(shù)讓影片更加有意思。
---《電影手冊》(Cahiers du cinéma)
FOLIMAGE精心制作的《貓在巴黎》是一部視覺盛宴!
--《電視全覽》(TELERAMA)
導(dǎo)演: 讓-路· 費利喬利 Jean-Loup Felicioli / 阿蘭·嘎諾爾 Alain Gagnol
類型: 動畫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語言: 法語
片長: 70分鐘
上映日期: 2010-12-15
官方網(wǎng)站: www.uneviedechat-lefilm.fr
又名: A Cat in Paris
影片梗概:
蒂諾是只貓,它有兩個棲身之所。白天,它陪伴警察讓娜的獨生女兒左伊。夜里,它與大盜尼克一起在巴黎的屋頂上飛檐走壁。讓娜忙的不可開交,她一邊要抓多起珠寶失竊案的來去無蹤的盜賊,一邊又要監(jiān)視被頭號公敵維克多·柯斯達所覬覦的巨型內(nèi)羅畢巨人雕像??滤惯_還是殺死一個警察的兇手,這個警察正是讓娜的丈夫,左伊的爸爸。悲劇發(fā)生以后,左伊便再不發(fā)一言??滤惯_和他的同伙被左伊發(fā)現(xiàn)的那個夜里,事態(tài)極速發(fā)展。一場追捕持續(xù)到了清晨,所有的人物在此過程中交錯,或者互相幫助,或者互相搏斗,一直來到巴黎圣母院的屋頂上。
導(dǎo)演資料:
阿蘭·嘎諾爾 Alain Gagnol
動畫片編劇、導(dǎo)演、作家,1967年出生。
嘎諾爾在里昂度過學(xué)生生涯。1988年起,他開始在Folimage動畫工作室工作。和 讓-路· 費利喬利 (Jean-Loup Felicioli)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了不少短片。2010年12月15日在法上映的長片《貓在巴黎》是他們的首部長片之作。
他同時也是小說作家,以創(chuàng)作偵探小說、黑色幽默題材為主。
電影作品:
1995 《自私者》( L’égoïste )
1998 《微小的悲劇》( Les tragédies minuscules )
2005 《走廊》(Le couloir)
2006《糟糕的時光》( Mauvais temps )
2010《貓在巴黎》(Une vie de chat)
小說作品:
* M'sieur (1995)
* Les lumières de frigo (1997)
* Est-ce que les aveugles sont plus malheureux que les sourds ? (2000)
* La femme patiente (2002)
* Axel et Joséphine (2004)
* Léon A Peur (2005)
娜奈爾,莫扎特的姐姐 Nannerl, la soeur de Mozart
影片摒棄了繁復(fù)奢華的場景再現(xiàn),而著力于返璞歸真的環(huán)境設(shè)置和真實細膩的情感勾勒。——《世界報》(LE MONDE)
……這些年輕演員完美演繹了這一組即輕快又傷感的優(yōu)美樂曲。——《費加羅周刊》(LE FIGAROSCOPE)
……此片的現(xiàn)代性也體現(xiàn)在它與主題一樣天馬行空的表現(xiàn)手法……人物就像音符,而情節(jié)則是將音符串聯(lián)起來的旋律……奏成一闋充滿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意曲。——《自由報》(LIBERATION)
導(dǎo)演: 荷奈·費雷 René Féret
主演: 瑪麗·費雷 Marie Féret / 馬克·巴貝 Marc Barbé /德菲因·煦歐 Delphine Chuillot
劇情:120分鐘
影片梗概:
古典音樂大師莫扎特有一個叫娜奈爾的姐姐。 一樣是一位天才音樂家,從小就和莫扎特在歐洲各個皇家宮廷表演。在一次長達三年的家庭旅行中,娜奈爾在凡爾賽宮結(jié)實了路易十五的兒子,他鼓勵娜奈爾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只是娜奈爾是女孩,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不允許女孩進行創(chuàng)作的…
影片背景:
導(dǎo)演荷奈·費雷將莫扎特一家可愛而又充滿深情的故事拍成了電影。
安娜·瑪利亞·“娜奈爾”·莫扎特,莫扎特的姐姐(Nannerl1751-1829) .
娜奈爾比弟弟莫扎特年長4歲。她是一位天生的鋼琴演奏家,只是一直藏在弟弟的光環(huán)身后。姐弟倆感情非常好。娜奈爾害羞,內(nèi)向。1763年,莫扎特一家在馬不停蹄地進行歐洲皇室巡演。孩子們在四處玩耍的同時,也在享受著音樂的熏陶。莫扎特一家巡演的生活,既累人,收入也不穩(wěn)定,意外情況也時有發(fā)生。娜奈爾是家里的大姐,她是一名技藝高超的歌手,又會拉大提琴和小提琴,雖然父親也認同娜奈爾的才華,不過還是以“為了她好”為由,向社會輿論低頭,不再讓她繼續(xù)創(chuàng)作音樂。
在碰到法國的兩名皇室成員后,娜奈爾的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學(xué)習(xí)國王的女兒,絕對服從,安靜地進入女修道院。另一種是聽從皇太子的建議,成為女性音樂家?;侍臃浅O矚g娜奈爾,他鼓勵娜奈爾繼續(xù)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這段時間娜奈爾創(chuàng)作出了充滿激情而又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為此,皇太子私下雇了一個管弦樂隊來演奏娜奈爾的作品,并邀請娜奈爾擔任第一小提琴手,只是她要把自己打扮成男人的摸樣。已經(jīng)不再是孩子的娜奈爾,對于因為性別原因受到的限制,感到憤怒,同時也為未來感到憂心,她不知該如何選擇。
33歲時她和太陽堡的法官Johann Baptist Franz von Berchtold結(jié)婚。從那時開始,她住進圣吉爾根市她母親出生的房子,并生育了3個孩子。1801年她丈夫去世后,她搬回薩爾茨堡,并任鋼琴教師以謀生。
導(dǎo)演介紹:
荷奈·費雷 René Féret
荷奈·費雷,法國導(dǎo)演、演員,1945年5月26日出生于法國北部。
荷奈·費雷畢業(yè)于斯特拉斯堡國家戲劇學(xué)院的表演專業(yè)。在他父親去世后,他被送到了精神病院。這一痛苦經(jīng)歷為他的第一部電影《保羅的故事》(L'histoire de Paul)提供了素材,此片獲得了1975年的讓·維果獎(Jean Vigo)。
他隨后的兩部同樣帶有自傳性質(zhì)、并且都發(fā)生在他的故鄉(xiāng)——法國北方——的電影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神圣儀式》(La communion solennelle)(入選1977年戛納電影節(jié))和《洗禮》(Baptême, 1990)。幾位偶像級演員的加入,例如瓦列麗·斯托(《神秘的阿列柯西娜 》– Le mystère Alexina, 1985),雅克·博納菲(《格雷夫兄弟》 – Les frères Gravet, 1995),使費雷有了幾乎固定的搭檔組合,并且開始創(chuàng)作更具當代特色的心理探索電影(《和太街》,Rue du retrait,2000).
隨著他的電影越來越難找到制片和發(fā)行人,荷奈·費雷在90年代末成立了自己的JLM制片公司。他本人則偶爾仍然會參加電影演出(《東西》 – Est-Ouest,雷吉斯·瓦爾捏 - Régis Wargnier,1999),并在自己的電影中演繹一些小角色。2003年,他根據(jù)《神圣儀式》和《洗禮》的故事脈絡(luò)重新拍成《孩子》(L'enfant du pays)。2007年,他完成了一部更具個人特色的電影《只要媽媽離開…》(Il a suffi que Maman s'en aille…),通過薩嘎摩爾·斯蒂文和薩羅米·斯蒂文兄妹的演繹,折射了導(dǎo)演本人與女兒們的關(guān)系。
1975 保羅的故事,保羅·阿里歐,米歇爾·昂弗,奧利弗耶·皮埃爾,博爾納·布洛克 (讓·維果獎)
1976 神圣儀式,菲利普·利奧塔爾,馬歇爾·達利歐,荷奈·費雷,阿麗娜·阿斯科利達 (入圍1977年戛納電影節(jié))
1980 費爾南,博爾納·布洛克,簡妮·卡斯塔蒂,伊弗·萊諾
1980 孩子王,羅杰·凡·胡爾,尼克·加麥,朱利安·費雷
1985 神秘的阿列柯西娜,菲利普·弗一曼,瓦列麗·斯托,菲利普·克雷夫諾(1985年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guān)注”單元)
1987 不在場的男人,荷奈·費雷,克洛德·加德,喬治·代斯克里耶,雅克·杜飛羅,薩賓·歐德芬,瓦列麗·斯托
1988 洗禮,瓦列麗·斯托,讓-依弗·博爾特魯,愛迪特·思科,雅克·博納菲
1992 夏日散步,瓦列麗·斯托,麥克·瓦爾唐,薩繆·勒·畢昂,塞西爾·布瓦,羅澤-瑪利亞·弗羅塔
1994 別人的位置,薩繆·勒·畢昂,塞西爾·布瓦,愛莎·澤博爾斯坦
1996 格雷夫兄弟,讓-弗朗索瓦·斯提芬耐,羅賓·雷奴西,雅克·博納菲,朱利安·費雷
2001 和太街,多米尼克·馬卡,瑪麗昂·赫爾
2003 孩子,安東尼·沙培,索尼婭·索蘭,菲利普·那宏
2006 只要媽媽離開…,讓·弗朗索瓦·斯蒂文,瑪麗·費雷
2008 深夜明星,薩羅米·斯蒂文,尼古拉·基羅,讓-弗朗索瓦·斯蒂文
2010 娜奈爾,莫扎特的姐姐,瑪麗·費雷,馬克·巴貝,德菲因·煦歐
《諾與我》(NO ET MOI)
女性·友情·流浪·暢銷小說改編
演員的精彩演繹是影片最大的成功!--《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
不僅僅反應(yīng)了社會問題,影片提出了對家庭和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的思考。-- 《20分鐘》(20 MINUTES)
導(dǎo)演: 扎布·布雷特曼 Zabou Breitman
編劇: 扎布·布雷特曼 / Agnès De Sacy
主演: 茱莉-瑪麗 帕朗提耶 (Julie-Marie Parmentier) / 妮娜·羅德里格茲 Nina Rodriguez / 扎布·布雷特曼 / 安托尼·查隆 Antonin CHALON/ 貝爾納德 坎龐 Bernard CAMPAN
類型: 劇情/ 友情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語言: 法語
片長: 105分鐘
法國上映日期: 2010-11-17
影片梗概:
露是個13歲的少女, 跳了兩級正讀高中的她天賦異稟. 露的母親成日待在家中過著封閉的生活。一天課上,路要做一個關(guān)于無固定住所的年輕女性的報告作業(yè)。于是,她在巴黎奧斯特里茲火車站遇見了18歲的諾(Nora)。居無定所漂泊不定的諾起初對露心存戒備,經(jīng)過幾次見面和一次失蹤之后,諾終于卸下防備,住進了露的家。隨著兩人感情越來越好,矛盾也跟著產(chǎn)生了……
影片資料:
《No et Moi》改編自Delphine de Vigan2009年的同名小說,講述生活在巴黎的一個13歲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天才少女路(LOU)和一個生活在底層居無定所的年輕女子諾(NO)之間的故事。在法國尤其是巴黎,無固定住所的人 (簡稱SDF)是一個特殊卻又普遍存在的群體。 該片既講述不同家庭背景成長的青少年之間友誼, 也反映大城市年輕人社會現(xiàn)狀,房租高,住房緊缺,被家庭遺棄等等, 無法受到良好教育。扮演父親的Bernard Campan 出演的兩部影片<蕾阿的兩個家>和<愛情專賣店>都曾參展過2009年法國電影展映。女主角No的扮演者 Julie-Marie Parmentier是優(yōu)秀的法國新生代女演員,在片中表現(xiàn)不俗。 導(dǎo)演兒子Antonin CHALON也在片中出演角色。
導(dǎo)演介紹:
扎布·布雷特曼 ZABOU BREITMAN (導(dǎo)演、編劇、演員)
扎布·布雷特曼出身演藝世家。1965年開始,還是小女孩的扎布就開始在其父導(dǎo)演的一出電視劇中出演角色。
之后她作為悲喜劇演員,出演了多部作品:2003年和吉約姆·卡內(nèi)、 尚格·云頓合作《不定時休眠者Narco》,2008出演的《余生的第一天》(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獲2009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剪輯等三項獎項; 作為導(dǎo)演同樣成績傲人,2001 年的處女作《記得我愛你》 (Se souvenir des belles choses) 斬獲2003年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等3個獎項,深受好評。2006年拍攝第二部作品《我生命中的男人》(L’homme de sa vie); 2008 改編小說拍攝《我曾經(jīng)愛過》(Je l’aimais),最新作品即是本次參展新片《諾和我》,并攜子共同出演。
演員作品:
1996 : 衣冠楚楚 Tenue correcte exigée - Philippe Lioret
1998 : 我的小公司Ma petite entreprise - Pierre Jolivet
2002 : 一個近似平和的世界 Un monde presque paisible - Michel Deville
2003 : 不定時休眠者 Narco -- Tristan Aurouet、吉爾·勒盧什 Gilles Lellouche
2004 : 黑衣女子的香氣 Le Parfum de la dame en noir --布魯諾·波達里德斯 Bruno Podalydès
2008 : 余生的第一天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 雷米·貝尚松Rémi Bezançon
導(dǎo)演作品:
2001 : 記得我愛你Se souvenir des belles choses
2003:在嘎納電影節(jié)拍攝短片
o Talents Cannes 2003 : Bien dit (court-métrage)
o Talents Cannes 2003 : Bien entendu (court-métrage)
o Talents Cannes 2003 : Bien joué (court-métrage)
2006 : 我生命中的男人
2007:為ARTE電視臺拍攝關(guān)于家庭暴力的短片。
2008 : 《我還愛她》
2010 : 《諾和我》No et moi
獲獎情況:
2003年凱撒獎 : 最佳處女作等
2004年 莫里哀獎最佳導(dǎo)演 作品《桌下的冬天》(舞臺劇)等
茱莉-瑪麗 帕朗提耶 Julie-Marie Parmentier (飾No):主演
法國新生代實力派女演員茱莉-瑪麗·帕朗提耶出生于1981年6月13日,是法蘭西喜劇院成員。
茱莉9歲就學(xué)習(xí)舞臺劇表演,1993年開始登上舞臺,15歲時在一出電視劇中出演了角色。之后出演了一系列劇集,表現(xiàn)亮眼。
電影方面,茱莉曾和多位導(dǎo)演合作, 羅伯特·格迪基揚 Robert Guédiguian , 讓-皮埃爾·丹尼斯 Jean-Pierre Denis,馬丁·普魯伏斯特 Martin Provost (代表作:《花落花開》(Séraphine)等。22歲時,她主演了第一部舞臺劇,在舞臺戲劇方面非?;钴S。
2010年,她成為法蘭西喜劇院成員。
代表作品:
1999 : 寧靜城市 La ville est tranquille --Robert Guédiguian
2000 : 幽情秘戀 Les Blessures assassines -- Jean-Pierre Denis
2001 : 瑪麗喬的兩個情人 Marie-Jo et ses deux amours --Robert Guédiguian
2005 : 撒旦Sheitan –金·沙比榮 Kim Chapiron
2008 : 36個視角看圣盧普山 36 vues du Pic Saint-Loup –雅克·里維特 Jacques Rivette
2009 : 小溪流 Les petits ruisseaux -- Pascal Rabaté
2010 :諾和我 No et moi -- Zabou Breitman
獲獎情況:
2001 : 憑借《幽情秘戀》( Les Blessures assassins)獲得阿根廷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 ;提名凱撒獎最有希望青年女演員
弗雷德里克·布里昂( Frédéric Brillion) 《諾和我》 制片人
弗雷德里克·布里昂曾為眾多電影長片和廣告片擔任導(dǎo)演助理和制片人,1985年,他與吉爾·勒格朗共同成立了“形容詞電影公司”,制作了《滑稽》、《圣·皮埃爾的寡婦》、《馬拉巴爾公主號》以及《女孩與狼》等電影。布里昂從2005年開始擔任法國國家電影中心甄選委員會主席。2010年,“形容詞電影公司”制作了《諾和我》
制片作品:
No and Me (2010), by Zabou Breitman
Tu seras mon fils (2010), by Gilles Legrand
盡情游戲 Micmacs (2008), by Jean-Pierre Jeunet
The Maiden and the Wolves (2007), by Gilles Legrand
A Day at the museum (2007), by Jean-Michel Ribes
Malabar princess (2004), by Gilles Legrand
Dogora (2004), by Patrice Leconte
Grey Souls (2004), by Yves Angelo
Love Vertigo (2001), by Laurent Chouchan
The New Jean Claude (2001), by Didier Tronchet
海洋 Océans
2011年新鮮出爐第3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紀錄片/ 第22屆東京電影節(jié)開幕片/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雅克•克魯索執(zhí)導(dǎo),繼天、地、人三部曲《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和《喜馬拉雅》等享譽全球的作品后,花費4年時間拍攝、展現(xiàn)神秘海洋生物的紀錄片大作!
《海洋》不是一部教學(xué)片,而是一場深入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索、完整地呈現(xiàn)海洋的壯美遼闊。
--《自由報》Libération
導(dǎo)演: 雅克•貝漢Jacques Perrin/雅克•克魯索Jacques Cluzaud
紀錄片 :104 分鐘
影片梗概:
被進入交配期的金槍魚群包圍,以每小時10海里的速度前進,陪海豚一起瘋狂馳騁,與大白鯊并肩遨游??在魚群中變成一條魚。
繼“遷徙的鳥”之后,雅克•貝漢與雅克•克魯索使用新的拍攝手段,帶領(lǐng)我們進入海洋的中心,去探索不為人了解和所知的海洋生物。影片對人類強加在野生生命上的印記提出了質(zhì)疑,并用影像與激情回答了問題:“海洋?什么是海洋?
影片資料:
法國著名紀錄片導(dǎo)演雅克•貝漢繼《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和《喜馬拉雅》等享譽全球的作品后,再次聯(lián)合老搭檔(曾共同執(zhí)導(dǎo)《遷徙的鳥》)雅克•克魯索,花費4年時間拍攝、展現(xiàn)神秘海洋生物的紀錄片大作—
—《海洋》。 這部耗資4500萬英鎊的紀錄片在全球50多個地方取景,集合了最先進的拍攝技術(shù)和最優(yōu)秀的拍攝團隊,取得了總時長超過500小時的紀錄片素材。在《海洋》中,觀眾將看到80多種海洋生物覓食生活的情景,其中一些景象更是首次被拍攝到。
影人資料:
雅克•克魯索 Jacques Cluzaud法國電影導(dǎo)演。
雅克•克魯索首先從導(dǎo)演助理做起,之后在1990年作為導(dǎo)演,拍攝了電視連續(xù)劇《康斯坦斯和維?!罚–onstance et Vicky)。1989年,他作為卡羅•科迪(Carlo Cotti)的第一副導(dǎo)演拍攝了《死心塌地》(Bille en tête),然后為普瓦捷(Poitiers)的科技館拍攝了紀錄片《信息高速公路》(Les autoroutes de l'information)。2001年,他與雅克•貝漢(Jacques Perrin)、米歇爾•德巴(Michel Debats)聯(lián)合拍攝了《鳥的遷徙》(Le peuple migrateur)。
1979年,在從法律和電影專業(yè)(分別于昂熱大學(xué)和巴黎第八大學(xué))畢業(yè)后,雅克•克魯索作為第一副導(dǎo)演在1980到1992年之間拍攝了多部電影,尤其是讓•馬博福(Jean Marboeuf)的三部劇情片(1986年的《輕喜劇》(Vaudeville),1987年的《大木偶》(Grand Guignol)和1988年的《倒霉夫妻》(Les infortunes conjugales))。他之后投身到其他電影類型:1986年克洛德•法拉多(Claude Faraldo)的警匪片《明晃晃的欲望》(Flagrant désir),1991年皮埃爾•理查(Pierre Richard)的喜劇《保留希望》(On peut toujours rêver)以及雷吉斯•瓦格涅(Régis Wargnier)的歷史劇《印度支那》(Indochine)。與此同時,他還導(dǎo)演了幾部短片:《約瑟夫M》(Joseph M),《沙努爾》(Shahnoor)和《破損》(Abîme)。1992年到1998年期間,他為普瓦捷的科技館創(chuàng)作了一些形式特別的電影(水幕電影,互動電影和巨型墻壁投影,多個大型屏幕),還有3D的紀錄片。
1999到2001年,他與雅克•貝漢、米歇爾•德巴聯(lián)合導(dǎo)演了《遷徙的鳥》,以及一系列紀錄片:3部52分鐘的《自然的翅膀》。
2002和2003年,他與雅克•貝漢聯(lián)合為科技館導(dǎo)演了雙環(huán)幕電影(double Imax)《天地之旅》(Voyageurs du ciel et de la terre)。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參與《海洋》(Océans)的寫作和拍攝,以及水下攝影的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的籌備。
《遷徙的鳥》曾獲獎項:
2002年第二十七屆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剪接獎。
2003年波士頓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攝影獎。
2003年美國電影音響剪輯師協(xié)會金磁帶獎 – 最佳外國影片音響剪輯。
2003年第七十五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紀錄片長片類)提名。
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1941-07-13)編劇,導(dǎo)演,演員
同為喜劇演員的父母似乎賦予了雅克•貝漢天生的電影天賦。 1960年加入電影業(yè)后,開始了他在電影領(lǐng)域的豐富經(jīng)歷。1966年,由于主演《男人的一半》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金獅獎。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擔任了《Z》、《專門通道》、《生命之外》、《喜馬拉雅》等影片的制片。2001年,由他導(dǎo)演、編劇、制片的《遷徙的鳥》宣告了一位紀錄片大師的誕生。 對于雅克•貝漢來說,紀錄片為他贏得了另一種不可替代的聲譽(30年前,他曾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員)。
出生于1941年7月13日,於1957年從影,之後成為歐洲著名的男演員。1966年,他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員。1968年制片著名的《Z》,此片在1969年榮獲OSCAR最佳外語片獎。1975年,他制作的《SECTION SPECIALE》(《特殊地帶》)榮獲法國影院大獎,同年他出品了《LA VICTOIRE EN CHANTANT》(《勝利歡歌》)并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從1988年開始,他的目光轉(zhuǎn)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LE PEUPLE SINGE》(《猴族》)。1990年,JACQUES PERRIN出品了《HORSLA VIE》(《生活之外》)這是一部根據(jù)一位記者人質(zhì)的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他以此獲得了1991年戛納評委獎。
在1994年到1995年間,他開始了《微觀世界》的制作, 1998年9月,他開始了《喜馬拉雅》的制作,此片在1999年12月份出品,獲得兩項愷撒獎和眾多的國際獎項,并在2000年獲奧斯卡提名。從1998年7月到2001年9月,JACQUES PERRIN開始導(dǎo)演和制作《遷徙的鳥》,該片公映后獲得巨大成功。
2001年法國電影凱撒獎頒獎典禮上,雅克•貝漢憑借《遷徙的鳥》獲得了最佳新銳導(dǎo)演獎??墒巧吓_領(lǐng)獎的這位“新銳“導(dǎo)演,居然是個滿頭銀發(fā)、年屆花甲的老頭兒!
雅克•貝漢1941年7月生于法國,6歲就開始在銀幕上露面,是一名優(yōu)秀的演員,25歲即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獎。然而他并不想僅僅做一個演員,他開始嘗試擔任制片,參與了《Z》、《黑•白•彩》等多部影片的制作,同樣成績斐然。他與阿蘭•德龍主演的《警官的諾言》曾在我國公映,1989年出演意大利導(dǎo)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zhí)導(dǎo)的影片《天堂電影院》,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這時候,雅克•貝漢做出一個決定:完全轉(zhuǎn)向制片和導(dǎo)演,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個人生選擇實在重要!如果不是這次改變,我們就不會看到足以影史留名的杰作“天•地•人”三部曲:《微觀世界》、《喜馬拉雅》和《遷徙的鳥》。前兩部影片雅克•貝漢擔任制片人,到了《遷徙的鳥》,他更是集導(dǎo)演、編劇、制片數(shù)職于一身。這三部影片把雅克•貝漢獨特的魅力撒向了全世界。
使用顯微技巧拍攝的記錄片《微觀世界》關(guān)注的是昆蟲世界里的蕓蕓眾生,籌備時間長達20 年,1995年一經(jīng)推出,即引起巨大轟動。在放大的視角下,平日被人忽視甚或厭惡的蟲蟲們或晶瑩剔透,或翠綠如玉,或五彩斑斕,無一不精致迷人!耐心梳理觸角的甲蟲大概也很愛美,夜幕下螳螂的身影綽約如仙子;當雨點打翻七星瓢蟲棲身的葉片時,令人為它擔心;而一只新生的蜻蜓露出水面投入這世界的剎那,也會讓人聯(lián)想起愛與美之神維納斯的誕生?!段⒂^世界》啟發(fā)我們試著去理解和尊重另一些生命,哪怕它只是一只蝸牛,或一條毛毛蟲。
1999年的《喜馬拉雅》以尼泊爾高原土著商隊為主角,全部演員都是當?shù)厝?。雖然是一部故事片,但雅克•貝漢著意表現(xiàn)的,仍然是壯麗的雪山、神秘的大自然。
而在里程碑式的記錄片《遷徙的鳥》里,雅克•貝漢向我們完美地展示了一個自然界的奇跡,細節(jié)的奇跡。他把鳥類遷徙的話題拍成了閃耀著人文主義精神的杰作。
《遷徙的鳥》歷時4年,耗資4000多萬美元, 600多人參與拍攝,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地區(qū),動用了一批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xué)考察隊,大部分鏡頭采用航拍。追隨著遷徙的鳥兒們,雅克•貝漢一行飛越五大洲,掠過太平洋與大西洋,喜馬拉雅山和撒哈拉沙漠都曾是他們駐足之地。影片面世后好評如潮,短短一個月就有約300萬法國人走進影院觀看,并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guān)注。今年2月,《遷徙的鳥》來到中國,同樣大受歡迎。
95分鐘的影片,所有的旁白、字幕不超過40句,完全靠富有沖擊力的精致畫面和優(yōu)美配樂,一下子就把觀眾拉到了那千千萬萬候鳥之中,與它們一起穿過湖泊、原野、城市、雪山,在壯闊的天地間共同體驗飛翔的快樂、艱苦和偉大。人與鳥兒如此接近,甚至可以聽到它們翅膀切割空氣的聲音。雖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類改造得面目全非,但在天空中,鳥兒仍然是主角,無論雪鵝、野鴨還是云雀,都自有其尊嚴。
當天鵝在槍聲響過之后跌落,當一群鳥兒陷在石油泄露造成的泥潭中難以自拔時,每一個觀眾都會油然而生惋惜與不安。這正是電影想引導(dǎo)我們重新找回的情感。“對我而言,美好的情感是惟一重要的東西。”雅克•貝漢說,“我們需要與自然界的和平相處,因為人類不可能孤單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演員代表作品:
1967-《柳媚花嬌》 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1988-《天堂電影院》--意大利導(dǎo)演朱塞佩•多納托雷的經(jīng)典作品,雅克•貝漢飾演的就是導(dǎo)演本人的化身——成年托托?!?/p>
2004 -《放牛班的春天》-- 飾演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
導(dǎo)演代表作品:
1996 – 微觀世界 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2001 - 遷徙的鳥 Le peuple migrateur
2009 – 海洋 Oceans
獲獎情況:
1999年:比利時佛蘭德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靴刺大獎(電影節(jié)的最高獎項)、公眾獎(獲獎?wù)邽楸酒錁穾煵剪斨Z•古萊)、特別關(guān)注獎(布魯諾•古萊因本片優(yōu)秀卓越的電影音樂而獲頒此獎)
2000年:第二十五屆法國電影“愷撒獎"的最佳攝影和最佳電影配樂獎2項獎
2000年:堪培拉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 - 觀眾獎
2000年:西班牙Huelva拉丁美洲電影節(jié)的Vision Europa獎
全局 L’Homme qui voulait vivre sa vie
羅曼·杜里斯挑大梁演繹腹黑男,展現(xiàn)非凡攝影才華;
凱瑟琳·德納芙誠意加盟;
根據(jù)美國作家道格拉斯·肯尼迪(Douglas KENNEDY)暢銷小說改編;《借你的手兒牽》導(dǎo)演埃里克·拉提戈攜新作二次來華
焦慮的眼神,陰郁的神情, 羅曼·杜里斯自《我心遺忘的節(jié)奏》后最讓人叫好的表演。--《觀點》(LE POINT)
《全局》一片令人最值得稱贊的就是將觀眾最初循序漸進的好奇轉(zhuǎn)化成了強烈的興趣。-- 《世界報》(LE MONDE)
這是埃里克·拉提戈最好的作品!--《星期天日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
導(dǎo)演: 埃里克·拉提戈
主演: 羅曼·杜里斯 / 瑪琳娜·佛伊絲 /凱瑟琳·德納芙
類型: 劇情/驚悚:1小時54分鐘
影片梗概
保羅·艾斯本擁有值得開心的一切:體面的工作,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但這并不是他夢想中的生活。一時的沖動顛覆了他的存在,迫使他披著一個新的身份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影人資料
艾里克. 拉緹戈(導(dǎo)演)
曾作為庫斯圖里卡、黛安娜·克里斯等人的副導(dǎo)演,于1988年到1993年拍攝電影廣告。 1994年開始,他開始為電視臺拍攝廣告,執(zhí)導(dǎo)了五年的政治諷刺節(jié)目《木偶戲說新聞》(Guignols de l'info),這個節(jié)目成為搞笑喜劇團隊les Robins des Bois的節(jié)目的片頭。然后他導(dǎo)演了13集連續(xù)劇“H”和影片《Les Guérins》?!墩l殺了帕拉馬. 羅斯?》(Mais qui a tué Pamela Rose? )是他導(dǎo)演的第一部長片。
他的第三部影片《借你的手兒牽》邀得夏洛特·甘斯布出演,并參展當年法國電影展映。《全局》是他的第四部作品,依舊由妻子瑪琳娜·佛伊絲出演,并邀得當紅小生羅曼·杜里斯和 國寶級女星凱瑟琳·德納芙客串。
羅曼·杜里斯 (主演)
1974年出生于巴黎,父母親都是藝術(shù)家。在眾多反響斐然的法國年輕演員中,羅曼·杜里斯是為數(shù)不多意外進入演藝圈的群體中的一員。中學(xué)畢業(yè)后,他考取了一所藝術(shù)學(xué)校,而身為建筑工程師的父親對他也無過多熏染。一天,站在巴黎一所中學(xué)門口等人的他被星探發(fā)現(xiàn),很快,導(dǎo)演塞德里克·克拉皮奇相中了這個只有19歲的帥小伙,讓他在校園題材影片《Le péril jeune》中出演一個角色,為他敞開了通往表演之路的大門。
隨后,羅曼以迅猛之勢出現(xiàn)在眾多電視、戲劇和電影作品中,先后與導(dǎo)演托尼·加特利弗合作了三部電影,其中的《只愛陌生人》(Gadjo dilo)為他贏得首次愷撒獎提名,而《優(yōu)異者》(Exils)更為導(dǎo)演贏得戛納最佳導(dǎo)演獎;與塞德里克·克拉皮奇合作了五部電影,其中的《也許》(Peut-être)讓他再度獲得愷撒獎提名,為他度身打造的《西班牙公寓》和《俄羅斯玩偶》也紛紛獲得好評。充滿活力、魅力四射而又有些落拓不羈的羅曼逐漸不再滿足于青春偶像角色,2005年,他主演了《我心遺忘的節(jié)奏》,其頗具深度和內(nèi)涵的表演讓世界影壇刮目相看,贊嘆不已。
代表作品
2010 《全局》L’Homme qui voulait vivre sa vie
2009 《芳心終結(jié)者》 L'arnacoeur
2008 《被迫害妄想》Persécution
2007 《巴黎》Paris,《莫里哀情史》 Molière
2005 《俄羅斯玩偶》《我心遺忘的節(jié)奏》
獲獎情況
2006 《我心遺忘的節(jié)奏》獲獎無數(shù)
凱瑟琳·德納芙
1943年10月22日生于巴黎演員家庭,法國影壇常青樹, 幾乎近代所有歐洲著名的導(dǎo)演都和凱薩琳家族合作過,有“冰美人”之稱,集美麗和高貴于一身。生于巴黎演藝世家,13歲跨入演藝圈,在明星姐姐引薦下進軍影壇。1964年,她在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中扮演女主角,她發(fā)自內(nèi)心的激情和令人抑郁的幽默使她獲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1966年主演《白晝美人》 ,成為國際知名明星。
她一生中最被影迷津津樂道的就是她與西班牙超現(xiàn)實主義導(dǎo)演布努艾爾(Luis Bunuel)合作的《白晝美人》。這是一部改編自三流情色小說的電影,但在布努艾爾的巧斧神工下,成功的利用現(xiàn)實與幻想交錯的情境,深入探討女人的壓抑與寂寞。凱瑟琳.德納芙因此片獲得1968英國學(xué)院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除了布努艾爾以外,許多國際著名導(dǎo)演,如弗朗索瓦.特呂弗、羅曼.波蘭斯基等都曾與之合作。她能扮演地位、身分、經(jīng)歷極不相同的各類女性,更善于塑造心理十分復(fù)雜的人物。最為成功的作品有《厭惡》《白日美人》《特里絲塔娜》等。此外,她還具有杰出的喜劇才能。如在199 9年拍攝的《岳母大人》中,德納芙扮演讓女婿一見鐘情的迷人岳母,讓這部跨越倫常與年齡的愛情喜劇充滿說服力。
1981年,德納芙因在特呂弗的影片《最后一班地鐵》中的出色表演獲法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獎。1993,她憑借《印度支那》再度奪得這一獎項 。1998年,她演出《旺多姆廣場》而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進入二十一世紀,德納芙依然拍片不輟。在《黑暗中的舞者》中,她扮演樸實無華的女工,又歌又舞。在弗朗索瓦.奧桑2001年的歌舞輕喜劇《八美千嬌》中,她和另外七位法國影壇頂尖女星聯(lián)袂主演,風(fēng)采不減當年。在面臨自身年華老去的事實與新起女星的追趕之下,凱瑟琳.德納芙利用豐富的人生歷練與獨特的優(yōu)雅氣質(zhì)征服了一代又一代電影觀眾。40年來在法國影壇的地位巋然不動,尤其是成為全球各地藝術(shù)院線追捧的影人。
《閃亮青春》(TOUT CE QUI BRILLE)
2011法國凱撒獎最佳新演員( 萊拉·貝克蒂 Leïla Bekhti ), 2010法國最佳新人作品,票房口碑雙贏佳作
《閃亮青春》是個出人意料的驚喜。--《費加羅周刊》
精彩的劇情,出色的表演,明快的節(jié)奏,《閃亮青春》是一部完美佳作!--《搖滾萬歲 》(Les Inrockuptibles)
導(dǎo)演: 埃爾威·米姆蘭Hervé Mimran / 杰拉爾丁·納卡什 Géraldine Nakache
主演: 杰拉爾丁·納卡什 Géraldine Nakache /萊拉·貝克蒂 Leïla Bekhti / 維吉妮·拉朵嫣 Virginie Ledoyen
類型: 喜劇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0-03-24
影片梗概:
女中學(xué)生伊萊和麗拉都居住在巴黎郊區(qū),從那里乘坐地鐵到巴黎只要十分鐘。她們從小就在一起玩耍,一起學(xué)習(xí),并懷有同樣的夢想,情同姐妹。如今,當她們漸漸長大,她們卻不甘于再過這“十分鐘的距離”的生活, 從小小伎倆到越來越深的謊言,竭盡全力融入一個本不屬于她們的世界??释瞄W亮的青春夢想,征服即將面對的現(xiàn)實生活和如夢如幻的大都市巴黎。
影片亮點:
演員杰拉爾丁·納卡什主演并轉(zhuǎn)型聯(lián)合埃爾威·米姆蘭執(zhí)導(dǎo)的處女作, 獲得2011年凱撒獎最佳處女作提名,兩位女主角雙雙提名最有希望青年女演員。
本片是2010年小成本的精良之作,在法國上映時受到媒體業(yè)內(nèi)一致好評,包括法國著名導(dǎo)演呂克·貝松、 塞德里克·克拉皮斯(代表作《西班牙公寓》《巴黎》)、 著名演員凱德·麥拉德(代表作《放牛班的春天》《小淘氣尼古拉》)等, 都給予了較高評價,《Figaroscope》《Le Parisien》《Les Inrockuptiles》都給出五分滿分。真實反映了很多法國年輕人的思想狀態(tài)。
影人資料:
杰拉爾丁·納卡什 Géraldine Nakache (導(dǎo)演,主演)
杰拉爾丁·納卡什生于1980年2月1日。出身演藝世家,電影科班出生,擁有導(dǎo)演專業(yè)DEUG學(xué)士學(xué)位。她曾在Canal+電視臺擔任Groland節(jié)目的導(dǎo)演助理。之后開始拍攝故事片,轉(zhuǎn)向喜劇頻道擔任監(jiān)制等。
2006年,出演影片《美麗生活》( Comme t'y es belle ! )開始了她的演員生涯。2010年,她聯(lián)合編劇導(dǎo)演并主演了處女作--《閃亮青春》(Tout ce qui brille)
導(dǎo)演,編劇
曾擔任電視導(dǎo)演,米姆蘭聯(lián)合編劇《 美麗生活》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之后他結(jié)識了杰拉爾丁·納卡什,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了處女作《閃亮青春》(Tout ce qui brille)。
2009年 《閃亮青春》導(dǎo)演
2005年 《美麗生活》編劇
Canal+電視臺《La minute blonde》節(jié)目導(dǎo)演
花瓶 Potiche
蟬聯(lián)法國票房冠軍,歐容2010年復(fù)古新作《花瓶(POTICHE)》,攜全明星陣容來襲,入圍2010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及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
凱瑟琳·德納芙/杰拉爾·德帕迪約/ 法布萊斯·魯奇尼等法國老中青三代明星聯(lián)袂出演懷舊新片,揭幕2011第八屆法國電影展映暨第六屆中法文化之春。
歐容非常有意思地還原了那個時代,同時又找到了當下法國社會的共鳴。
--《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
《花瓶》不僅僅是一出時代喜劇,也延續(xù)了歐容作品中一貫的女性主義精神。-- 《搖滾萬歲》(Les Inrockuptibles)
導(dǎo)演: François Ozon 弗朗索瓦·歐容
主演: Gérard Depardieu 杰拉爾·德帕迪約 / Catherine Deneuve 凱瑟琳·德納芙 / 法布萊斯·魯奇尼 Fabrice Luchini/ 朱迪絲·哥德雷科 Judith Godrèche
類型: 喜劇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0-11-10
影片梗概
1977年,在法國北方的圣·古都勒,家庭婦女蘇珊·普若完全順從于她的丈夫,富有的大工業(yè)家羅伯特·普若。后者用嚴苛的手段管理雨傘工廠,并且對妻子、孩子與對工人們表現(xiàn)得一樣粗暴和專橫。妻子對他來說只是個花瓶而已。隨著一場罷工和丈夫被監(jiān)禁,蘇珊執(zhí)掌了工廠的管理權(quán),并出人意料的成為一個充滿行動力的女性領(lǐng)導(dǎo)者。但當羅伯特療養(yǎng)結(jié)束,精力充沛地回來之后,一切都復(fù)雜了起來。
明星陣容
弗朗索瓦·歐容 François Ozon
1967年出生,1990年入讀電影學(xué)院,歐容無疑是九十年代末崛起的法國電影界新寵。沒有像新浪潮甚至八十年代的前輩一樣把巴黎浪漫化,他鏡頭下的世界,可以跟法國不相干,反而專注一種類型風(fēng)格的營造,來配合不同的故事類型。風(fēng)格偏黑色、重幽默,帶有心理分析的味道,具顛覆性,主題以探索欲望和越軌為主。有人把他比作希區(qū)柯克或夏布洛爾的衣缽繼承者。
獲獎情況:
2000 《干柴烈火》柏林電影節(jié)泰迪熊獎
2002 《八美圖》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突出藝術(shù)成就獎
2009 《庇護》 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獎
主要作品:
花瓶 Potiche 2010
庇護 Le Refuge 2009
里奇 Ricky 2008
天使Angel 2006
小情人大風(fēng)波 Un lever de rideau 2006
最后的時光 Temps qui reste, Le 2005
愛情賞味期 Five Times Two 2004
游泳池 Swimming Pool 2003
八美圖 8 femmes 2002
干柴烈火 Gouttes d'eau sur pierres brulan 2000
凱瑟琳·德納芙 Catherine Deneuve
1943年10月22日生于巴黎演員家庭, 法國影壇常青樹, 幾乎近代所有歐洲著名的導(dǎo)演都和凱薩琳家族合作過,有“冰美人”之稱,集美麗和高貴于一身。生于巴黎演藝世家,13歲跨入演藝圈,在明星姐姐引薦下進軍影壇。1964年,她在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中扮演女主角,她發(fā)自內(nèi)心的激情和令人抑郁的幽默使她獲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1966年主演《白晝美人》 ,成為國際知名明星。
她一生中最被影迷津津樂道的就是她與西班牙超現(xiàn)實主義導(dǎo)演布努艾爾(Luis Bunuel)合作的《白晝美人》。這是一部改編自三流情色小說的電影,但在布努艾爾的巧斧神工下,成功的利用現(xiàn)實與幻想交錯的情境,深入探討女人的壓抑與寂寞。凱瑟琳.德納芙因此片獲得1968英國學(xué)院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除了布努艾爾以外,許多國際著名導(dǎo)演,如弗朗索瓦.特呂弗、羅曼.波蘭斯基等都曾與之合作。她能扮演地位、身分、經(jīng)歷極不相同的各類女 性,更善于塑造心理十分復(fù)雜的人物。最為成功的作品有《厭惡》《白日美人》《特里絲塔娜》等。此外,她還具有杰出的喜劇才能。如在199 9年拍攝的《岳母大人》中,德納芙扮演讓女婿一見鐘情的迷人岳母,讓這部跨越倫常與年齡的愛情喜劇充滿說服力。
1981年,德納芙因在特呂弗的影片《最后一班地鐵》中的出色表演獲法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獎。1993,她憑借《印度支那》再度奪得這一獎項 。1998年,她演出《旺多姆廣場》而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進入二十一世紀,德納芙依然拍片不輟。在《黑暗中的舞者》中,她扮演樸實無華的女工,又歌又舞。在弗朗索瓦.奧桑2001年的歌舞輕喜劇《八美千嬌》中,她和另外七位法國影壇頂尖女星聯(lián)袂主演,風(fēng)采不減當年。在面臨自身年華老去的事實與新起女星的追趕之下,凱瑟琳.德納芙利用豐富的人生歷練與獨特的優(yōu)雅氣質(zhì)征服了一代又一代電影觀眾。40年來在法國影壇的地位巋然不動,尤其是成為全球各地藝術(shù)院線追捧的影人。
杰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德帕迪約曾經(jīng)是一個失足少年,整日在大街上游逛。后來,他參加了一個名為“火車站咖啡館”的劇團的巡回演出,同帕特瑞克·德瓦爾和一個藝名為“喵喵”的演員合作,從而走上了演藝的道路。 每年都有數(shù)部作品推出,其中不乏大量佳作。1996年,德帕迪約作為一名碩果累累的演藝界巨星獲得了由法國政府頒發(fā)、代表法國最高榮譽的“騎士勛位勛章”。
他是法國最具實力的男影星之一,不管是他演的歷史劇還是喜劇,都能吸引來各個階層的觀眾為他拍手叫好。代表作品有《最后一班地鐵》、《情人奴奴》、《羅丹的情人》、《大鼻子情圣》等,進入新世紀以來相繼出演了《請你閉嘴》、《36總局》、《玫瑰人生》等各種類型的佳作。另外他還有自己的導(dǎo)演作品。
德帕迪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法國第一電影男主角,迄今為止共出演過150多部電影,其中包括著名的《戀戀山城》和讓他贏得奧斯卡獎提名的《大鼻子情圣》。而有意思的是,他曾在第53屆戛納電影節(jié)開幕片《欲望巴黎》中扮演17世紀的廚師瓦特爾,傳說這位極其看重名譽的廚師因為路易十四要來吃晚飯,而做菜用的魚送來晚了而自殺。作為一名聞名世界的法國影星,德帕迪約的名字對中國廣大影迷來說并不陌生。他在《最后一班地鐵》和《難兄難弟》等經(jīng)典名片中的出色表演,給無數(shù)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日的德帕迪約在自己的演員生涯中已如日中天,在生活的舞臺上光彩奪目。他的一舉一動,都是人們競相議論的話題。
法布萊斯·魯奇尼 Fabrice Luchini
出身于意大利移民家庭,60年代末進入演藝圈,先后主演過侯麥、勒魯什、克拉皮斯等眾多導(dǎo)演作品,迄今已七次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男配角及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于1994年獲獎(《 夏日不要自殺》)。
法布萊斯·魯奇尼是一位出色的喜劇演員。其實,莫里哀作為古典主義喜劇之父,并不限于表面的滑稽、可笑的對話和情節(jié),而是對社會陋習(xí)和諷刺,具有深刻的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而法布萊斯·魯奇尼的表演似乎與真實的莫里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飾演迷戀戲劇表演的中產(chǎn)階級喬丹恩,帶給觀眾們不少歡笑。
科帕卡巴納 Copacabana
實力派女星伊莎貝爾·于佩爾母女傾情出演,法國新生代才子導(dǎo)演馬克·費杜斯力作,法國比利時兩地取景,入選2010年嘎納電影節(jié)影評周單元,看波西米亞母親于佩爾和乖巧女兒洛麗塔碰撞新火花!
伊莎貝爾·于佩爾再次帶給我們驚喜。我們喜歡她如暴風(fēng)雨般襲來的癲狂,她給這部有趣、辛辣而感人的影片蒙上一層超現(xiàn)實的色彩。
——《星期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
《科帕卡巴納》面對的是這樣一個至情至性的女人:不是在斤斤計較中緊鎖眉頭,而是事先就想好要捧腹大笑、要在人生賭局中盡情地燃燒。
——《世界報》(Le Monde)
作為導(dǎo)演的第二部電影長片,馬克·費杜斯選擇邀請伊莎貝爾·于佩爾和洛麗塔·夏瑪同臺飆戲,無疑是對選角有著準確的判斷。無論是處理輕喜劇還是正劇,這位導(dǎo)演始終保持著對生命的顫栗,始終與劇中人物肩并肩、面對面。
——《西部法蘭西報》(Ouest France)
導(dǎo)演: Marc Fitoussi 馬克·費杜斯
主演: Isabelle Huppert 伊莎貝爾·于佩爾/ Lolita Chammah 洛麗塔·夏瑪
類型: 喜劇/家庭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語言: 法語
片長: France: 107 分鐘
影片梗概
芭布是個隨心所欲的樂天派,她從來不為世俗功名操心。但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兒羞于邀請她參加婚禮時,她決定走上“正途”。母愛受到重創(chuàng)的芭布,決心在比利時小城奧斯滕德做分時度假房的銷售。此時已是隆冬,客戶非常少,而縱情享受的誘惑又無比巨大。但芭布竭盡全力,下定決定要贏回女兒的信任,并送給她一份真正的結(jié)婚禮物。
影人資料
伊莎貝爾·于佩爾 Isabelle Huppert
伊莎貝爾·于佩爾出生于一個典型的法國巴黎中產(chǎn)家庭,是家中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13歲投身演藝事業(yè)。1968年,她參演了Versailles Conservatory一片,1971年出演了第一個電影角色:尼娜·康萍茲的《福斯汀與美麗的夏天》。1973年,在克洛德·蘇臺的電影《凱撒與羅莎麗》中扮演了羅密·施奈德的妹妹。
第二年,在貝特朗·布里葉偉大的作品《圓舞曲女郎》最后一幕中,與杰拉爾·德帕迪約合作,塑造了一個滑稽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1970年代逐漸走紅,成為享譽歐洲的女明星。1977年以《編織的女孩》打開國際知名度,翌年憑《維奧萊特·諾齊埃爾》獲戛納最佳女演員獎。 2001年因《鋼琴教師》再度榮獲戛納影后獎。戲路寬廣,非常多產(chǎn),從天真型、性感型,到喜劇型,無所不包。把表演視作“發(fā)泄內(nèi)心的瘋狂”。
她曾與很多大導(dǎo)演合作過,其中有克勞德·夏布洛爾、邁克爾·西米諾(《獵鹿人》)等等。她在演藝生涯里獲獎無數(shù),1996年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女主角,2005年獲得了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以及威尼斯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2009年特別藝術(shù)貢獻獎。
洛麗塔·夏瑪Lolita Chammah
1983年10月1日出生。
于佩之女。 夏瑪?shù)难輪T生涯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當時年僅5歲的夏瑪在新浪潮知名導(dǎo)演夏布羅爾的影片《女人韻事》中客串了一個角色,該片同樣由其母伊莎貝爾·于佩爾主演。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