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4-08-20

粉彩,創(chuàng)始於康熙晚期,鼎盛在雍正、乾隆時期,它是在彩料中摻入了一種含砷的具有乳濁效果的白色彩料—“玻璃白”,有意減弱了色彩的濃艷程度,使色調更為溫潤柔和的彩瓷新品種。

康熙晚期,粉彩瓷器初創(chuàng),數量不多。雍正一朝,粉彩瓷器的燒造數量和工藝水準都有了極大的發(fā)展。至乾隆朝,由於弘歷皇帝本人的格外青睞,景德鎮(zhèn)御窯廠瓷器的生產,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官窯粉彩瓷器的制作,在保留中國陶瓷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西洋工藝美術的優(yōu)點,燒造出許多具有新意的粉彩瓷器,工藝精細、圖案華貴、色彩艷麗成為這一時期官窯瓷器的特徵,充分體現了乾隆本人的藝術欣賞品味。這一時期粉彩瓷器的燒制有幾個特點:在白地粉彩的基礎上燒制出色地粉彩;出現了一種新的裝飾技法,即在色地上以尖狀工具剔劃出蔓草紋圖案,稱粉彩軋道工藝,又有“錦上添花”之稱,這種工藝主要是在琺瑯彩和珍貴的官窯粉彩瓷器上使用;以開光和通景的形式裝飾花鳥、人物、山水等圖案。繽紛的色彩、精湛的工藝使得乾隆時期的粉彩瓷器具有了最為豐富的表現力和最為雍容華貴的皇家氣息。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圖盤口瓶就是這樣一件結合西洋畫琺瑯工藝與中國粉彩繪畫技法於一身的美倫美奐之器。


清乾隆 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
高43.8cm
成交價:RMB52,800,000
中國嘉德2006年春季拍賣會14春季拍賣會

此瓶器型端莊俊秀,制作工藝難度極高。通體呈八方形,盤口,長頸,長方形腹部為八面開光,圈足外撇。首先要制作大小不等、弧度不同的三十余塊瓷片,再經過粘接修胚後方能成型,同用手工拉坯即可成型的瓶體相比較,經過窯內高溫燒制,導致變形和破損的機率非常大。此外工匠巧妙地在口沿、圈足以及上下各部的銜接處,塑成規(guī)整劃一的凸起裝飾線,橫向將瓶身分隔成六個部分。瓶身裝飾圖案富麗華貴,構圖繁密,層次清晰。縱向以八條金彩為裝飾線,將瓶身分為八個部分,整體的裝飾圖案被分為四十八個部分。瓶身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工藝,即與粉彩軋道工藝相反,在彩釉地上再加繪細密的蔓草紋圖案。這種工藝僅在十分珍貴的瓷器上才用,口部、足部分別在黃釉上繪礬紅蔓草紋圖案作地,上繪粉彩變形蝙蝠紋;肩部、脛部同樣是在黃釉上繪蔓草紋圖案作地,上繪雙螭拱壽紋;瓶頸部以粉彩在同色釉地上蔓草紋為地,上飾結、磬、瓔珞紋,因“蝠”與“福”、“結”與“吉”、“磬”與“慶”諧音,加之“壽”字,寓意“福壽吉慶”。這樣的吉祥圖案顯然是為了取悅乾隆皇帝而精心構思繪制的。瓶內里及瓶底施均勻的松石綠釉,瓶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礬紅篆書款。

瓶腹八面開光微微外凸,主題紋飾繪“八仙過海”圖。以通景的形式繪波濤翻滾的海浪,海天一色的晴天碧海為背景,將八位道家神仙赴閬苑玩賞牡丹、乘酒興各顯神通、漂洋過海的情景生動傳神地表現了出來。八位道家仙人:漢鐘離袒胸露乳,上披紅衫,下著綠裳,立於一片粉色荷葉之上,一手捻黑色長髯,一手執(zhí)扇遮於頭頂,抬頭凝視飛舞的紅蝠;呂洞賓頭帶青色巾冠,著藍色長衫,手執(zhí)撫塵,背後仗劍,端坐於枯木槎上,槎上端系一紅色葫蘆;曹國舅著黑色道冠,紫色長衫,下騎一紅色鯉魚,黑色長髯迎風飄動,陰陽板在半空中飄舞,抬首凝視;韓湘子頭帶巾冠,著粉色長衫,淺藍色長褲,立於赫色螃蟹之上,一手執(zhí)鋤,一手捧花籃,神態(tài)怡然自得;李鐵拐著褐衫粉褲,拄杖站于白羊之上,肩背黃色葫蘆,五只紅蝙蝠翱翔于藍天,李鐵拐仰頭注視,寓“福在眼前”之美意;張果老頭帶黑色道冠,著黃色長衫,雪白長髯飄於胸前,手持漁鼓,坐騎黑驢;何仙姑頭帶藍色巾冠,著黃色道袍,手執(zhí)笊籬托著壽桃,端坐五彩祥鳳之上;藍采和身著藍色長衫、紅色長褲,站在黑色鯉魚背上,雙手持笛悠然吹奏。八仙著裝各不相同,衣衫色彩華麗濃艷,紋飾繪畫細膩流暢。八位仙人仙風道骨、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充分體現了乾隆時期官窯粉彩瓷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成就。

八仙圖案是中國陶瓷裝飾的典型紋樣,早在元代龍泉窯瓷器上就已有使用,如元龍泉窯露胎印八仙花卉紋八棱罐,到了明代,“八仙過海”、“八仙祝壽”等紋樣廣為流行。“八仙”是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八位道教神仙,即漢鐘離、呂洞賓、李鐵拐、曹國舅、藍采和、張果老、韓湘子、何仙姑,習稱八仙圖。八仙故事見於唐、宋、元、明文人的描述。元代雜劇里開始有他們的人物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明代吳元泰所著的《八仙出處東游記傳》里,才確定為上述八位神仙。民間傳說中有許多關於他們的故事,其中尤以“八仙過海”、“八仙祝壽”的故事流傳最為廣泛。清朝還開始廣為使用“暗八仙”圖案,即以八位元神仙各自手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以葫蘆和拐杖代表李鐵拐,以扇子代表漢鐘離,以寶劍代表呂洞賓,以陰陽板代表曹國舅,以花籃代表韓湘子,以漁鼓代表張果老,以笛子代表藍采和,以荷花或笊籬代表何仙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