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由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得主凱文·麥克唐納執(zhí)導的《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在國內的百余座城舉辦了首映禮。由于是蔡國強個人的第一部紀錄片,即便只是首映禮,也吸引了藝術圈內外大量的關注目光。本周,蔡國強首次俄羅斯大型個展“思考《十月》革命百年”與近十年來在美國最大的公共藝術項目《螢火蟲》也將分別于本周的12與14號在莫斯科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與費城百年富蘭克林大道啟幕。而上月19日,蔡國強帶著2017的新作參加了在京都二條城所舉辦的“亞洲回廊現(xiàn)代美術展”……一月間,三場展覽一場活動;可以說,最近的蔡國強真的非常忙。
《天梯》成都首映現(xiàn)場
對于文化的發(fā)問
視線先跳回到上月在日本京都的二條城的“亞洲回廊現(xiàn)代美術展”。
在今年的“亞洲回廊現(xiàn)代美術展”中,蔡國強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二條城量身創(chuàng)作了一組大型視覺奇觀裝置——《盆栽之舟》。
《盆栽之舟》,圖片來源“美術手帖”
《盆栽之舟》造型基于東方傳統(tǒng)帆船,在三座巨石上重組矗立,船中容納五棵松樹,構成一座12米高巍峨的“盆栽”。作品聳立二條城宮殿中庭,與周圍始建于十七世紀的建筑群琴瑟和鳴的同時又卓爾不群。精心挑選的巨石和松樹,形似源于中國、后來流傳日韓的山水畫風。藉當代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和想象力,俏皮隱喻東亞歷史與現(xiàn)狀……
《盆栽之舟》,圖片來源“美術手帖”
蔡國強與《盆栽之舟》,圖片來源“美術手帖”
其實這件作品,是蔡國強去年在“亞洲回廊現(xiàn)代美術展”奈良站的延續(xù):
去年在 “東亞文化之都2016奈良”上,蔡國強糅合表演與藝術裝置所創(chuàng)作了《造一艘船》。整件作品集行為、裝置藝術為一身:背倚千年東大寺,古松、鏡池懷抱之中,10位來自中國的造船匠現(xiàn)場制作一艘長13米、寬3.2米、桅桿高9.9米的東亞傳統(tǒng)福船,木材全部取自中國;而制作的整個過程開放公眾觀看;完成后,大船在東大寺的鏡湖上泛舟了數(shù)月 。這個造船工程既象征東亞各國文化互相傳承、滲透和影響。東方文化的包容、和諧精神,就像它古代的船隊一樣,影響天下。在奈良的這艘船,藝術家試圖提問:今天東亞的大海上,還存在或還容得下這艘精神之船嗎?東亞地區(qū)的人們之間,能不能共造這艘船?
蔡國強《造一艘船》, 日本奈良東大寺展覽現(xiàn)場,2016。辰巳昌利攝,蔡工作室提供
而如今,如同人類歷史進程,這艘船如今抵達京都,成為今天的《盆栽之舟》。蔡國強表示:“在奈良東大寺現(xiàn)場《造一艘船》,讓人時光穿越;重續(xù)歷史,進而思考今天。既象征東亞各國文化互相傳承影響,也面對今天東亞國家間的諸多困難現(xiàn)實,提出是否還可以同舟共濟的問題?這艘船到了京都,和二條城風土融合出荒誕神奇的《盤栽之舟》,幽默地問道:“東方哲學精神及東亞文化之都的和平愿景,不過是座大盆景而已嗎?”
對于歷史的發(fā)問
相對于京都的對文化反問。12號,在莫斯科,蔡國強以十月革命百年歷史節(jié)點,以大型個展《蔡國強:十月》向歷史進行了發(fā)問。
在此次展覽上蔡國強為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打造一系列重量級全新作品,亦延續(xù)其與世界不同族群交流合作的藝術觀念和方法論,邀請當?shù)孛癖妳⑴c創(chuàng)作火藥作品?!妒隆芳仁菍λ囆g家獨具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手法的全面介紹,更思考個人在歷史中的角色,以及個人夢想與人類理想的關系。
《蔡國強:十月》爆破現(xiàn)場,蔡工作室提供
開幕兩周前起,館外裝置《秋天》每天圍滿當?shù)睾闷婷癖娕恼眨⒃谏缃幻襟w上激起話題討論:美術館百年大殿入口,漸漸堆起一座幾百個搖籃組成的16米高山,湮沒美術館入口臺階和高聳的古典柱廊。此后吊車連續(xù)三天細雨作業(yè),自上而下,每個搖籃中種下一兩棵3、4米高白樺樹,嬰兒車中種下小樹苗;大樹呵護小樹,形成蔥蘢豐滿的白樺林。裝置過程中,白樺樹林已隨天氣轉秋開始發(fā)黃。想象展覽期間黃葉落滿山坡,一根根白樺樹干,將與搖籃山結構主義般的骨架一并顯現(xiàn)。
《秋天》, 2017。手推車、嬰兒床、白樺樹。約23米寬,15米高。于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2017年。趙小意攝,蔡工作室提供
《秋天》布展過程,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2017年。33工作室拍攝,蔡工作室提供
繞過被堵住的美術館正殿入口,進入館內,空間再次被藝術家拉伸變形:美術館主軸、巨大古典臺階上空,橫貫二十米火藥書法絲綢《聲音》, 挑高天井被切成兩半;藝術家把書法、繪畫的平面藝術,轉換為磅礴詩意的空間裝置。觀眾迎著《聲音》拾級而上,頭頂柔軟白綢上黑火藥爆破的《國際歌》箴言 “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幾乎碰到時,已置身“白廳” 。
?《聲音》,2017?;鹚帯⒔z綢,4.7 x 20 m。于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展覽現(xiàn)場,2017年。辰巳昌利攝,蔡工作室提供
《河流》,2017?;鹚帯嫴?,3 x 20 m?!洞蟮亍?,2017。蘆葦、木板、反光高分子膜,麥田約8 x 19.8m, 鏡面約8 x 20m?!逗恿鳌贰洞蟮亍酚谄障=饑宜囆g博物館展覽現(xiàn)場,2017年。趙小意攝,蔡工作室提供
白廳頭頂一片銀色鏡面,讓本已高大的空間放大一倍,觀眾情感隨層層空間經(jīng)歷曲折波瀾……兩側墻上各二十米長的火藥繪畫《河流》和《花園》,簇擁展廳中間近三百萬棵金黃麥草形成的《大地》田野?!洞蟮亍肥遣虈鴱娤M噩F(xiàn)兒時蘇聯(lián)電影和俄羅斯油畫中,陽光被云彩遮住、投影大地麥田的神秘感,也是少年蔡投射腦海中對自由美好生活的浪漫想象?!洞蟮亍奉^頂?shù)溺R面天空,映照出田野中的神秘符號,也倒影出黑色顯影般波濤洶涌的歷史《河流》與其中的人民,迷幻彩色《花園》中的罌粟、康乃馨和蘇聯(lián)海報,以及觀眾自己。倒立的幻影,引導觀眾思考自己和作品的關系。另兩個側廊,展出一批親切的小型作品——從藝術家為展覽所作鉛筆手稿、激光刻紙技術手法,到火藥試驗等,讓觀眾看到他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過程。
?《花園》, 2017?;鹚?、畫布,3 x 20 m。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展覽現(xiàn)場,2017年。金翎攝,蔡工作室提供
《花園》細節(jié)。金翎攝,蔡工作室提供
展覽在大型視頻作品《十月:為紅場所作的白天焰火》中達到高潮。柴可夫斯基的弦樂里,白天焰火從紅場和莫斯科河岸升起,空中形成一幅幅悲愴深情、催人淚下的畫卷。最后在百秒震耳欲聾的雷鳴閃電中結束,留下白色的閃光……
火藥畫《河流》爆破瞬間,全俄展覽中心(VDNKh)22號館,莫斯科, 2017年。33工作室拍攝,蔡工作室提供
9月4日起,藝術家在莫斯科志愿者協(xié)助下,于全俄展覽中心(VDNKh)22號館現(xiàn)場,先后爆破火藥作品《河流》《聲音》和《花園》。 志愿者將一百張人民照片擺出歷史的河流,教藝術家寫俄語書法,幫助刻出巨大花朵紙模;藝術家點火后,撲滅畫布的小火星…共同經(jīng)歷一個個懸念的爆炸瞬間,見證作品誕生。
?《河流》,2017?;鹚?、畫布,3 x 20 m。作品細節(jié)。Tatiana Gontan攝,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提供
同蔡先生的許多藝術作品一樣,此次展覽是對大規(guī)模歷史動亂時普通民眾命運的反思。它并非僅僅回顧歷史事件,而是講述那些渡過歷史災難的人們;這個展覽關乎的是我們的夢想與希望。我們將展覽構想為當代藝術與學術性博物館的古典建筑之間的對話、作品與它們的創(chuàng)作歷史之間的對話,更是歷史事件與今日希冀之間的對話。我相信,蔡先生“爆炸性”的繪畫將給我們注入一劑新能量,帶我們邁近更美好的未來。(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 瑪麗娜·洛沙克)
“十月”展覽現(xiàn)場,蔡工作室提供
對城市的發(fā)問
而緊接著明日(美國時間14號),蔡國強將帶著他近十年來在美國最大的公共藝術計劃《螢火蟲》,登陸費城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大道。
當晚6點日落時分起,志愿者踩著掛滿近千只燈籠的27輛腳踏三輪車,載著游客和當?shù)孛癖?,如?ldquo;螢火蟲”般在富蘭克林大道上自由穿行,為人們帶來對這著名歷史干道的嶄新體驗。作為藝術家過去十年來在美國的最大公共藝術計劃,《螢火蟲》將持續(xù)至2017年10月8日,每周四至周日下午6點至晚上10點實施。項目由費城公共藝術協(xié)會(aPA)和Fung Collaboratives 委托創(chuàng)作,Lance Fung 策劃。
《螢火蟲》,效果圖, 2016年。蔡工作室提供
富蘭克林大道得名于美國建國元勛、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百元美金亦印有他的頭像)。1.6公里的林蔭道位于費城這座美國最古老城市的文化軸線,起于費城市政廳,止于費城藝術博物館,堪稱費城的香榭麗舍大街。兩側林立各國國旗,致敬這座“由移民建立的城市”。
這些蔡國強泉州家鄉(xiāng)手工制作的燈籠,閃爍著他童年的記憶,移植萬里之外的費城,裝點夜幕下的大道。多彩多樣的燈籠,仿佛美國的多元文化與族群,如螢火蟲般來自世界各地,扎根這片土地,創(chuàng)造光芒。蔡國強亦一改大型慶典的程式,讓大道百年紀念如孩兒般輕松歡快,吸引社區(qū)民眾自由參與,也讓大道上的往來行人,都沉浸在童趣的夢幻之中。晃晃悠悠的燈籠們,如同一群群螢火蟲,穿梭在人潮涌動的大道上,給尋常的生活風景注入新的活力。
蔡國強,為《螢火蟲》所作的手稿, 2016年。蔡工作室提供
二百多年前,富蘭克林好奇的眼睛仰望天空,追尋風暴,以風箏試雷電,發(fā)明了避雷針。也是他簽署《獨立宣言》、《美國憲法》等象征美國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重要文件。藝術家讓充滿天趣的《螢火蟲》項目實施在富蘭克林大道的萬國旗幟下,在今天深具特別意義。
費城公共藝術協(xié)會執(zhí)行總監(jiān)、主策展人Penny Balkin Bach 表示:“無論是1887年委托考爾德,還是這次委托蔡國強創(chuàng)作,協(xié)會一直致力于支持當時的藝術和藝術家…蔡先生充分挖掘費城的平等精神和社區(qū)驕傲感,創(chuàng)意這次無與倫比的公共體驗,讓我尤其激動。”
特邀策展人Lance Fung 表示:“蔡先生2013年在巴黎實現(xiàn)爆破計劃《一夜情》后,首次創(chuàng)意如此大規(guī)模的公共參與項目。《螢火蟲》在林立各國旗幟的費城‘香榭麗舍大道’上演,太完美了。”
從京都的“船”,到莫斯科的“秋天”,再到富蘭克林大道上的“螢火蟲”,可以看出蔡國強已不再只是那個“發(fā)煙火”的藝術家。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空間格局,他總會找到某種方式,讓城市氣息與自己的藝術相連。如果要去追問,這些作品與他的“煙火”有何關系?可能“煙火”的野性與生命力仍然貫穿其中。而10月,他的《蔡國強在普拉多:繪畫的精神》將在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開幕;面對西班牙,面對普拉多美術館,不知他又會帶來些什么?
(注:文章根據(jù)蔡國強工作室提供的內容和圖片整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