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8-07-02

由上海大學文學院與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聯(lián)合舉辦的《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出版座談會于2018年6月29日下午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會議室舉行。

上海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上海大學文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獲批一級學科博士點,其文藝學學科聚焦批評理論研究,致力于打通文藝批評、審美批評和文化批評,形成以批評理論為中心的知識網(wǎng)絡。本次與會專家均為美學與文藝學前沿研究學者。

商務印書館于1897年創(chuàng)立于上海,是中國第一家現(xiàn)代出版機構,也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創(chuàng)辦一個多世紀以來,始終秉承著"引領學術、擔當文化"的學術傳統(tǒng),一直致力于繼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及傳播海外新知,引譯出版了大量西方文化藝術類經(jīng)典圖書,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批譯介了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學術思想著作,其中"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曾被贊許為"對我國學術文化有基本建設意義的重大工程",是商務印書館學術出版精華的集中代表?!稓W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文化與藝術》是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與上海師范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合作出版的"光啟文庫"叢書中最新的一本專著。

"光啟文庫"分光啟隨筆、光啟學術、光啟通識、光啟講壇、光啟讀本、光啟譯叢六大系列;努力構筑優(yōu)秀學術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臺,展示當代學術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國外學術精品。"光啟文庫"是商務印書館引介海外優(yōu)秀經(jīng)典圖書這一傳統(tǒng)的延續(xù),也是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有力補充。

《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文化與藝術》列屬于"光啟文庫"中的"光啟學術"系列。該書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上海美學學會副會長劉旭光博士撰著,很好地體現(xiàn)了"光啟文庫"的兩大特點:一是推重"經(jīng)世致用",即注重文化的學術性和實用性,既促進學術價值的彰顯,又推動現(xiàn)實關懷的呈現(xiàn);二是推動"東西交流",即注重文化的引入與輸出,促進雙向的碰撞與溝通,既借鑒西方文化,也傳播中國聲音,并希冀在交流中催生更絢爛的精神成果?!稓W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正是試圖站在當代審美與藝術活動的角度,以探源的方式進行反思,追索隱藏在藝術繁榮背后的力量與條件,追問當下的藝術精神由何而來。

回溯"近代",文藝復興正是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所在。而佛羅倫薩又是文藝復興的起點。沿著這個思路,劉旭光在書中引領讀者徜徉于歐美各大博物館的文藝復興展廳之中,指出其中的典雅與和諧、細膩與感動等令人心生敬意與溫情之處。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產(chǎn)生偉大藝術的時代,是藝術世俗化的時代,是藝術走向自律的時代,是近代美感產(chǎn)生的時代,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時代,是現(xiàn)實主義藝術觀誕生的時代,是藝術美產(chǎn)生的時代,是產(chǎn)生自然美的時代,是藝術呈現(xiàn)心靈的時代,是藝術上古典主義誕生的時代,是天才的時代,是創(chuàng)造的時代……這些詞匯集在一起實際上代表著一個新的美學時代的到來,我們至今仍然生活在這個美學時代之中,雖然已近晚期。

作為一個美學概念的"文藝復興",它對于藝術精神、對于美學來說,具有什么樣的內(nèi)涵?《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一書,關心的正是這一問題。它是一本以藝術史為基礎的美學著作,是把藝術史研究與美學問題研究結合起來的嘗試,對美感的性質(zhì)與內(nèi)涵,藝術的公共性、自律性與象征性,"藝術家"概念的內(nèi)涵與藝術在近代文化體系中的地位,藝術中的情感問題以及圖像的意義等眾多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書中既思考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問題,也從藝術社會學角度探討了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藝術活動;既還原與探究了一些美學觀念的歷史,也實踐和應用了圖像學方法,把歷史與文化攏聚到美學中,把美學問題歷史化、具體化。

在探討了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文化與藝術之后,劉旭光回到現(xiàn)實。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更關心的問題是:文藝是如何復興的?也就是說,他試圖要回答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從而由此及彼、由西漸東,追問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同樣經(jīng)歷城市化浪潮的中國("正在經(jīng)歷一個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如何把城市與藝術結合起來。他認同考古學家柴爾德用"革命"來描述"城市"對于文明的意義:說文明起源于城市,并不過分。新文化與新文藝幾乎都是在城市中產(chǎn)生:威尼斯、羅馬、佛羅倫薩、巴黎、倫敦,等等,均是如此。相信中國也不例外。他說:"如果把城市與藝術結合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藝術創(chuàng)造進入了一個輝煌與繁榮的階段,開拓出了藝術的新紀元,甚至文化的新紀元。""研究城市生活如何推動了文藝的繁榮,進而理解藝術在這種城市生活中的功能、使命與其呈現(xiàn)出的'形式',特別是它們的變遷,這對于認識和理解審美與藝術的現(xiàn)代性來說,是基礎性的工作。"回顧來時路,回顧本源,反思藝術精神走過的道路,或?qū)⒂兴鶈⑹尽?/p>

布克哈特指出,歷史學是"報道一個時代在另一個時代里認為值得注意的事"。劉旭光以自己的解答體現(xiàn)了一個渴望藝術繁榮的中國人觀看西方藝術的偉大時刻--"文藝復興"的方式。探索審美與藝術對于現(xiàn)實的超越與指引,是他在書中提起諸多論題的意義之所在。

此次《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出版座談會,由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總編輯鮑靜靜女士主持本次出版座談會的新書發(fā)布儀式。上海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曾軍、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總經(jīng)理賀圣遂為本次新書出版座談會致辭。作者劉旭光將向在場出席嘉賓介紹《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藝術的寫作與出版情況。隨后,賀圣遂、曾軍、劉旭光三位先生一同為新書舉行揭幕儀式。合影過后,由曾軍教授主持本出版座談會的主題研討。研討以《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一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圍繞"西方美學史研究之方法與路徑的拓展問題""中國對'文藝復興'的接受與再認識""藝術史、藝術學理論與美學史之結合的可能""關于藝術鑒賞的方法論問題"四個議題展開。

《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一書引起我們關于藝術之"美"的懷舊,也給予我們關于藝術之"美"之于現(xiàn)實的啟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