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曾梵志: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蘇州園林

來源:搜狐 2009-04-22

      2009年4月10日,曾梵志個展在蘇州博物館拉開帷幕,本次個展以“與誰同坐”為主題。由于該場館由貝聿銘設計,加上曾梵志的當代藝術品屢次拍賣出天價,本次個人主題展被廣泛關注。個展集中展映了曾梵志《太湖石》和《風景》系列等多年嘗試的抽象繪畫作品,表現(xiàn)出作者在蘇州園林中尋求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藝術交融的歷程。



      個展靈感來自蘇州園林



      曾梵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很早就想在蘇州做展覽,我喜歡蘇州的園林,經(jīng)常去看,會很激動,情不自禁地把內(nèi)心的沖動帶到畫里。我知道《風景》系列的靈感來源和蘇州園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點關系。比如石頭,很美,是最早的抽象藝術。中國古人很早就在欣賞抽象藝術了。”

      曾梵志說:“庭院里的石頭有抽象的審美。中古藝術家和文人對這些有感覺。我一直很喜歡傳統(tǒng)文化,過去喜歡的程度和現(xiàn)在不一樣。 

      年輕時候看著高興,但一轉(zhuǎn)眼又被西方藝術吸引過去了?,F(xiàn)在對傳統(tǒng)藝術喜歡得一定要將它們搬回到家里。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傳統(tǒng)文化開始影響我的創(chuàng)作。”

      為個展五赴蘇州

      畫面,是曾梵志了解世界的方式。他說,“蘇州園林,在我的記憶中也是童年黑白的畫面。我對江南印象的開始不是蘇州,而是杭州。9歲那年,母親帶我去看西湖時還是小孩,覺得很好玩,印象最深的是西湖的桂花全都開了,那種氣息給我印象很深。”

      曾梵志就是這樣喜歡上江南的環(huán)境,之后幾乎去過了所有蘇州大大小小的園林。蘇州博物館館長邀請他去那里做個展,對曾梵志來說,是一個很自然的事。

      在蘇州博物館做展覽,首先要去掉人物和有形象的東西,那些會破壞環(huán)境。蘇州博物館的空間比較小,但環(huán)境可以說是國內(nèi)最好的,尤其是蘊藏著古典園林之氣。關于布展,曾梵志想到的還是“畫面”,“策展方案我想好了,但不是落實在文字上的東西。我全部用想象看了一遍,我進去碰見誰了,第一件作品掛在哪里,朋友們觀賞時的反應,第二面墻掛什么畫……我?guī)е撠煵颊沟娜丝戳艘槐?,用想象可以找到環(huán)境進入。”

      左右開弓的畫家

      曾梵志向記者透露了他繪畫的一些秘密。“我畫畫也是用畫面構思,先是白布放在那里,再想最后完成的效果。我一定要看清楚它最后的樣子再動筆。有時很清楚,有時模糊,畫了一半還要修改。中國繪畫講究胸有成竹,而我不是,我的作品很偶然,有破壞性的、有些錯誤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又完整了,和中國水墨不一樣,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顛覆傳統(tǒng),但骨子里還是繼承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

      曾梵志承認技術對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雖然很多先鋒正在否定技術。“技巧非常重要,我整天想的就是把畫畫好,一直在研究每個大師的技術,一直在練習。技術是幫助你把能夠想象的東西完美表達,這種技術是你創(chuàng)造的,不是模仿誰的。”

      曾梵志說,在籌備4月在蘇州和紐約的兩個個展的同時,他還是每天用左右手同時畫畫,不僅是油畫,還有水彩鉛筆畫和銅版畫。

      畫抽象畫是受文人啟發(fā)

      談到第一幅抽象風景畫的創(chuàng)作,曾梵志說,“其實我畫《面具》系列的時候也同時在畫一些抽象的系列,只是還不成熟。2002年時,我受一件東西影響,畫了這張畫《無題》。那是一幅亂筆畫就的抽象畫,線條的韻律幻化成古樂的節(jié)奏,遠看好似某種植物。”

      “那時候我在燕郊的工作室親手種了一株紫藤,我觀察它春夏秋冬的變化,我們在紫藤下喝茶、聊天,冬天就欣賞它的枯枝,我發(fā)現(xiàn)中國文人觀察紫藤粗細線條的變化特別有意思。文人喜歡用線條來表達。受紫藤的啟發(fā),我畫了這幅作品。也就是現(xiàn)在《風景》系列的第一張。從2002年到2009年,我用7年時間創(chuàng)作《風景》系列,從剛開始陌生的感覺和沖動,不知自己會畫出什么,到現(xiàn)在你看到成熟的作品,中間過渡了許多不同的形態(tài)。我始終覺得2002年畫的這一幅最純粹,我舍不得賣掉。”

      曾梵志特別向記者推介了此次個展中的一幅《無題》畫作,此作品長寬5米,畫面四周漆黑,只有枯枝線條分割畫面和色彩的明暗,畫面遠處的光亮傳達給觀者微妙的誘惑,很復雜(見上圖)。曾梵志自己很滿意這幅作品:“每個人對顏色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覺得綠色恐懼,有的人覺得紫色恐懼。藍色則表現(xiàn)神秘或安靜。我把顏色的層次變化,線條的粗細與節(jié)奏的變化當成抽象的東西去理解。西方人會理解為線條,中國人會想象成形狀。

 

 

【編輯:仕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