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青年藝術100”大展日漸臨近,十一位業(yè)內外重量級評委為本屆“青年藝術100”傾心推薦及評選藝術家,他們對“青年藝術100”和青年藝術家都有話說。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莵碜皂n國弘益大學教授全英柏與美國佳士得美術學院全球當代藝術項目總監(jiān)Robin Reisenfeld的寄語。
全英柏:希望“青年藝術100”成為亞洲藝術的中介與平臺
我因為擔任韓國弘益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的緣故,和很多韓國的年輕藝術家接觸,我覺得韓國青年藝術家們有一些屬于他們的特點,就是作品主題、形式以及準備過程中的特點。
第一:在作品的主題方面,韓國藝術家的作品大多都是在反映社會當中的種種問題,或者說是日常生活中爭論的焦點,這點突顯出年輕藝術家的主觀視角。換句話說,這并不是單純的討論客觀事實,而是從“自身是如何來看待社會和文化”這種個人視角來詮釋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從作品的內容上看多是商品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問題、邊緣化階層的現狀以及自身所屬的青年一代對待問題的相關題材。
第二:在作品的形式方面,當代世界是以觀念藝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韓國藝術家們也喜歡通過裝置、紀錄片或者演出等媒介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很多行為或者表演藝術都是通過藝術家和觀眾或者一些非專業(yè)人士的互動而完成作品的展示。
最后,在準備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最近致力于調查材料等檔案文件研究的年輕藝術家比較多。當然,一些年輕藝術家在選取媒介時,也會因為面對大量的新媒介而產生“怎樣才能更多的使用新興媒介?”的困惑與疑問。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年輕藝術家不像之前以自己為主創(chuàng)作作品,而通過與各領域的專家們一起合作準備,并完成作品。
韓國年輕藝術家與中國藝術家有很多不同之處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今年,我作為中國“青年藝術100”的評委,有機會接觸到了這些相同與不同,我感到很開心,并且預祝“青年藝術100”展覽成功,希望它可以成為中韓兩國乃至亞洲藝術的中介與平臺,為年輕的藝術家們提供更好的幫助與支持。
Robin Reisenfeld:“青年藝術100”的國際影響力
“青年藝術100”為中國藝術在國際視野中增加影響力,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同時,它也在支持和幫扶中國及亞洲的年輕藝術家,它在年輕藝術家的成長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并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有關藝術交流和作品展示的平臺。我盼望著“青年藝術100”的繼續(xù)的成長,并且希望它可以作為一個培養(yǎng)和支持年輕藝術家的范本。我相信這樣的平臺將是今天藝術家們成功的鑰匙。
我在北京和“青年藝術100”這個充滿活力的團隊接觸時,遇到很多年輕的藝術家,他們來自北京或者中國的其他城市,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作品非常積極而有意思,他們的藝術視野廣闊,傳統基礎堅實,而且懂得運用新材料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這些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在北京與中國當代藝術接觸的這段日子是非常令人激動的,我非常期待深化這種有趣的藝術形式,我希望在將來可以繼續(xù)參與到這個精彩的藝術平臺當中。